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原因的分析
2017-09-27陈勇,凌建,徐容,李倩
陈 勇,凌 建,徐 容,李 倩
(绵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四川 绵阳621000)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原因的分析
陈 勇,凌 建,徐 容,李 倩
(绵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四川 绵阳621000)
目的分析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PT、APTT、TT、Fib四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便于日常检测过程中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测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和Fib四项指标影响的临床资料。结果采血量<2.0 ml标本和>2.0 ml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 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和Fib结果间比较(P>0.05);标本经4 0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5 min,其四项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 h 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P>0.05);标本储存4 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 h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 h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 h标本比较(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 h、2 h、4 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不同时间之间比较(P>0.05),不同储存时间段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检测的结果(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是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异常原因,可用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以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
凝血四项;乏血小板血浆;溶血;采血量;影响因素
(ChinJLabDiagn,2017,21:1333)
凝血四项试验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口服抗凝药的监测及术前筛查凝血性疾病等,是临床极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以及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凝血四项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医患关系。由于血凝在实验室检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检测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物质的分析,而是对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的监测。检测结果受如凝血标本采集量、离心时间、存储和标本是否溶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故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因素,对实验室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临床提高治疗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采集的859例凝血标本从采集量、离心、储存到送检过程等各种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便于在常规临检工作中更好的控制不良因素,以期为建立本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59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的凝血功能经临床检查均正常。标本采集: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真空凝血采血管(109 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由专职护士在研究对象空腹(禁食8小时以上)平静状态下,采集静脉外周血2.0 ml。
1.2 仪器与试剂
血液标本检测的仪器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550全自动血凝仪,PT、APTT、TT和Fib试剂均为原装进口配套试剂,检测前试剂预热15 min-20 min。离心仪器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公司生产的DT5-3型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检测步骤和仪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3 方法
1.3.1 不同采集量试验 859例标本中有121例标本采血量异常,其中采血量<2.0 ml(采血量不足)的标本57例,采血量>2.0 ml(采血量过量)的标本64例。为采血量异常的对象重新采集2.0 ml静脉外周血,及时将采血量异常和重新采集的标本在DT5-3型离心机上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肉眼观察血浆颜色正常(淡黄色液体),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统计学比较。
1.3.2 不同离心时间试验 859例标本中选取185例符合本试验和采集量符合要求的标本,在DT 5-3型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上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5 min标本有62例,离心时间为10 min标本60例,离心时间为15 min标本63例,及时收集不同离心时间的标本且肉眼观察血浆颜色正常,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比较。
1.3.3 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试验 859例标本中选取60例符合本试验和采集量符合要求的标本,充分混匀后,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吸出约1 ml到洁净的塑料试管中,得到两份相同的血液样本,第一份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第二份以4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5 min,将得到的血浆标本及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统计学比较。
1.3.4 不同储存时间试验 859例标本中有382例符合本试验储存时间规定、采集量符合要求、及时离心且肉眼观察血浆颜色正常的标本,随机选取55例标本及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剩余的标本中在室温(20℃-25℃)环境下在储存1 h有57例、2 h有53例、4 h有50例,在4℃环境下储存1 h有56例、2 h有58例、4 h有53例。在各自储存时间达到后及时对该组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与随机选取55例标本进行统计学比较。
1.3.5 溶血和未溶血标本试验 观察在859例经离心分离的凝血标本中,收集56例肉眼观察血浆颜色为浅红色液体的溶血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与55例肉眼观察血浆颜色正常的未溶血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采集量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1、表2。结果显示,采血量<2.0 ml标本和>2.0 ml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
表1 采血量不足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表2 采血量过量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 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3。结果显示,标本经3 000 r/min离心5、10、15 min后,检测PT、APTT、TT和Fib的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 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4。结果显示,标本经3 000 r/min离心15 min与经4 000 r/min离心5 min所制备的乏血小板血浆的检测结果比较,PT、APTT、TT和Fib四个项目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2.4 不同储存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2.4.1 室温(20℃-25℃)环境下在储存1 h、2 h、4 h检测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 h 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储存4 h后检测APTT显著长于储存2 h标本(P<0.05),TT明显短于储存2 h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 h标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2 在4℃环境下在储存1 h、2 h、4 h检测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 h、2 h、4 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四项指标在储存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立即送检与储存不同时间后标本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5 溶血和未溶血标本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5。结果显示,溶血标本的PT和APTT检测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结果(P<0.05);溶血标本的TT检测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结果(P<0.05);溶血标本的Fib检测结果与未溶血标本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溶血与未溶血标本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3 讨论
凝血的标本采集以及前处理过程均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且是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质量控制关键。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项要求》阐明,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来源于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2]。临床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一般由检验科来把控,但由于影响的因素多、控制难度大很容易出现问题,已成为医院质量控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国内学者对急诊检验误差发生的种类和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60%左右的检验误差发生在检验前,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本实验室对859例标本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现,有177例标本出现异常,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的有121例,占68.36%;离心致标本溶血有56例,占31.64%。本研究就采血量异常结果分析显示,采血量<2.0 ml标本和采血量>2.0 ml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说明采血量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结果与王茂彩等[3]学者报道相符。
凝血四项检测采用血浆作为标本进行检测,所以采集后的标本须经离心处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要求,标本须采用“低速离心”方式,即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浆标本,并应立即检测[4]。本研究中采用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4 000 r/min离心5 min)来制备乏血小板血浆,结果显示,两种离心条件得到的乏血小板血浆,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与王贞[5]等的研究结果有不同之处,王贞等结果显示,PT、INR无显著性差异,APTT、Fib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离心方法显著相关,且4 000 r/min离心5 min制备的乏血小板血浆的PT、APTT、Fib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均为全部接受。也就是说,本研究与王贞等的研究结论均为:可用4 000 r/min离心5 min来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制备乏血小板血浆,缩短标本处理时间,可更快地向临床提供准确的凝血检验报告。
丛玉隆等[6]专家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推荐血液标本应在室温(20℃-25℃)保存条件下2 h内完成检测,4℃保存4 h内完成检测,若4 h内未能完成检测,应将血浆标本置低温保存(-70℃~-20℃)。检测前将血浆于37℃下快速融化即可。本研究结果显示,标本经5、10、15 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和Fib结果间比较(P>0.05),说明凝血标本离心时间的长短,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7-9]。本研究结果显示,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 h 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储存4 h后检测APTT显著长于储存2 h标本(P<0.05),TT明显短于储存2 h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 h标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 h、2 h、4 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四项指标在储存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立即送检与储存不同时间后标本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标本在室温(20℃-25℃)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对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存在一定影响,而标本4℃环境下储存4 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无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较常见的影响因素,也是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最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10]。溶血是由于采血或离心操作不当等因素致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成熟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于血小板第Ⅲ因子相似凝血活性的磷脂,进而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性[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检测的结果(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P>0.05)。说明标本溶血可致PT和APTT时间缩短,TT时间延长,Fib含量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异常。因此,在标本采集或离心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标准化操作,避免标本溶血发生。
综上所述表明,实验室外在因素对实验准确性也十分重要,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是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异常的主要因素[13]。因此,检验科在开展凝血试验时,应建立本实验室的四项检测标准操作程序,遵循《WS/T 359-2011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标准要求对凝血标本从采集量、离心、储存到送检过程等环节的控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1]吴园园,窦 琳,南 黎,等.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09.
[2]王 静,王伟娟,郑 辉.凝血四项的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46.
[3]王茂彩,程茂玲,王惠玲.凝血四项采集送检注意事项[J].医学前沿,2014,4:120.
[4]尚 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6-88.
[5]王 贞,靳 岩,马晓露,等.改变离心条件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凝血试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89.
[6]丛玉隆,王 丁.当代检验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2:254-256.
[7]刘志锋,张耀辉,李雯丽.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47.
[8]results between fresh and once frozen-thawed plasma[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5,26(1):69.
[9]Gosselin RC,Honeychurch K,Kang HJ,et al.Effects of storage and thawing conditions on coagulation testing[J].Int J Lab Hematol,2015,37(4):551.
[10]柳升东,李 倩.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84.
[11]王 双.浅谈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1.
[12]陈 彦,王 丽,孙 鑫.溶血程度的划分及其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5):64.
[13]Komiyama Y.Samples in coagulation test[J].Rinsho Byori,2015,63(12):1397.
Analysisontheabnormalcausesofthefourdetectionresultsofcoagulation
CHENYong,LINGJian,XURong,etal.
(TheDepartmentofMedicalLaboratoryofthePeople’sHospitalofMianyangCity,Mianyang621000,China)
ObjectiveAnalysis of blood samples collection,centrifugal time,centrifugal speed,storage time and specimen whether hemolysis influence factors and detection of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thrombin time (TT) and fibrinogen (FIB) quantitative four results,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aily inspection process control.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laboratory test 859 cases of different factors of coagulation specimens for PT,APTT,TT and Fib four indicators of clinical data.ResultsPT,APTT and TT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qualified samples (P<0.05) were test by blood sampling volume <2.0 ml > and >2.0 ml specimens.Fib test results are shorter than the re sampling of qualified samples (P< 0.05).The results of APTT,TT and PT were test by 5,10,15min,and Fib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centrifugation time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mples centrifugated by 4 000 r/min 5 min and 3 000 r/min 15 min (P>0.05).Specimens at room temperature (20 to 25℃) storage 1h test after coagulation four results and immediately specimens testing results (P>0.05),The specimens were stored in 4 h and the APTT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2 h specimens,T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2 h specimens (P<0.05); PT and Fib test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tored 2 h specimens(P>0.05).The samples were stored at 4℃environment 1H,2 h,4 h after the testing of coagulation four results,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ime (P>0.05),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orage time and immediately specimens of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results (P>0.05).Hemolysis tests of PT and APT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hemolysis test results (P<0.05); hemolysis specimens for the detection of TT result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without hemolysis (P<0.05); FIB results of hemolysis and not hemolysis (P>0.05).ConclusionThe in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anticoagulation,inappropriate storage in room temperature for long time,and hemolysis specimen or not,are the causes of th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nomaly.We could use 4 000 r/min centrifugation 5min replacing 3 000 r/min centrifugation 15min for reporting the detection results to clinicians quicker.
four blood coagulation; platelet-poor plasma; hematolysis; blood volume; influence factor
1007-4287(2017)09-1333-05
R446.11+1
:A
陈勇(1978-),男,主管检验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