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研究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2017-09-27张朝枝
关 晶, 张朝枝,b
(中山大学 a.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b.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旅游业研究】
遗产旅游研究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关 晶a, 张朝枝a,b
(中山大学 a.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b.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5年的遗产旅游研究引文信息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绘制出主要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节点文献、关键词共现、作者共被引、学科共现等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遗产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核心文献,梳理出遗产旅游研究领域近15年发展的整体脉络、主要研究议题和前沿研究领域。结果表明,遗产旅游研究的主要国家(地区)与其拥有的世界遗产名录拥有量具有一定的联系;“原真性”是遗产旅游的主要话题,围绕该话题出现了若干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Urry J、Cohen E、McKercher B、Poria Y、Wang N、MacCanell D等学者在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之间的共被引频次较高;多个学科介入到遗产旅游研究之中,社会科学、旅游服务及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有较多的共现频次。
遗产旅游;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0 引言
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发现,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自2000年以后逐年增多,在2008年出现大幅增长势头。在过去十几年的遗产旅游研究中,学者们对遗产旅游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哪些文献在遗产旅游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哪些学者对遗产旅游研究有突出贡献?解答这些问题对于了解遗产旅游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对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1-8]。但是,很多研究成果都只是基于特定文献对遗产旅游研究进行描述性的文献回顾或者是定性的分类,并且所梳理的文献范围较为单一,文献数量也很有限。传统的文献综述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一个领域研究的全貌和演进过程。运用可视化定量分析工具对特定专业领域的研究态势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已经成为图书馆学、医学、管理学、科学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尚未出现对遗产旅游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成果。
鉴于此,论文选取2000—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源,运用可视化引文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4.0对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引文内容挖掘。在对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国家(区域)合作、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分析、学科领域分析等基础之上,对过去十几年遗产研究领域的趋势与热点进行可视化呈现,从而明确遗产研究的演进路径,力图呈现较为完整的遗产旅游研究的基本图景,有助于学者了解前沿和热点研究内容。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普赖斯(Price)分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得出科学文献量的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9]。科学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科研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帮助自己获取有意义的文献。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将海量文献根据一定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呈现出一系列完整的分析图表。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可视化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信息中有效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和探测知识前沿,并且能把复杂的知识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直观地显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在科学知识版图上的位置,从而为研究者选择感兴趣的新领域或选择今后的学术进路提供方便[10]。
CiteSpace可以直接呈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并有助于在复杂的科研信息中开辟新的未知领域[11]。此外,CiteSpace还可以辅助用户挖掘、分析科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12]。通过合理设置相关参数,以作者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节点文献(共被引文献)、国家(地区)及研究机构、学科领域为研究对象,文章采用CiteSpace4.0绘制出直观的、容易理解和识别的遗产旅游领域知识图谱,并对之进行分析和解读。
1.2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的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WOS)。WOS收录了9 000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13]。该库包括三大引文数据库,分别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WOS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内容全面,收录的文章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按照被引作者、出处和出版年代编成独特的引文索引。以该数据库为研究数据来源,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代表性[14]。本研究的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3月15日,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采用“主题=heritage tourism”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得到1 641条文献数据;然后根据需要再选择文献类型为“article、proceeding paper、review”,对检索结果进行精炼,最终筛选得到1 540条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参考文献的数据信息。本研究即基于上述1 540条文献引文记录数据而展开。
从文献的年度分布上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WOS所收录的每年发表的有关遗产旅游的文献量较少,2008年之后文献开始增多(见图1),并且此后基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于遗产旅游的关注度一直没有衰减,相关研究成果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
从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上看(见表1),《Tourism Management》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作为旅游类顶尖期刊引领了遗产旅游领域的研究潮流。除此之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等期刊也是遗产旅游研究发文的主要载体。
表1 2000—2015年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居前十的期刊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2 结果及分析
2.1国家(地区)及研究机构
利用上述1 540条数据,运用CiteSpace4.0将世界各国(地区)有关遗产旅游的论文引文数量及引用时间以年轮来直观地展示(见图2),年轮厚度与相应时间分区内的引文数量成正比。在得到的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国家(地区)综合分析知识图谱中,共有68个结点,93条连线,圆形节点代表国家或地区,其大小代表发文量,年轮大小代表论文引用量,某个年轮越厚,表示在与该年轮对应的年份该文章被引用得越多。连线代表各个国家发文之间的合作关系。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2 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国家(地区)共现图谱
由图2可以看出,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这几个国家对于遗产旅游有较多的研究。结合UNESCO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可以发现,国家(地区)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关注度与其拥有遗产名录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主要遗产地国家遗产名录数量及发文量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图2中年轮外圈的厚度代表各个国家文献中心度的强弱,外圈越厚则意味着节点的中心度越高,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五个国家(节点)年轮外圈厚度较为明显,说明这些国家有关遗产旅游的文献在被引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是遗产旅游的主要研究力量。其中,美国的中心度最高,表明其在遗产旅游领域中的中介作用比较明显,通过该节点展开的研究较多,影响力较强。尽管中国的文献量也较多,但是中心度较低,在整个遗产研究领域中其影响力和中介作用较弱。
图3展示了利用CiteSpace生成的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在图3中,字体的大小表示各研究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各研究机构间的学术合作(体现为引用)以连线表示。由图3可以看出,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俄勒冈大学(Oregon University)、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中科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等机构对遗产旅游有较多的研究。由图3可以看出,在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各个机构之间已出现少量的合作关系,但大部分研究机构仍处于孤立分布的状态,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合作网络。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图3 遗产旅游领域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
在对研究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OS数据库对检索结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得到各个研究机构中有影响力的学者有哪些。对文献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滑铁卢大学的Wall G、Mitchell Clare J. A在遗产领域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共23篇),其次是怀卡托大学的Chris Ryan(13篇)、中山大学的徐红罡和张朝枝(共9篇)、俄勒冈大学的Su Xiaobo(7篇)、昆士兰大学的Ballantyne R(5篇)以及中科院的闵庆文(4篇)。
2.2关键节点文献
在CiteSpace绘制的知识图谱中,节点(文献演化网络关系中转折点)是构成知识网络关系的基础,而中心性是测量某一节点重要程度的有效方法,CiteSpace将中心性Centrality≥0.10的文献节点视为关键节点[10]25。中心性用以量化点在网络中的地位重要性的图论概念,其高低可以反映某一文献对该学科研究领域的作用大小[15],关键节点中心性数值越大,说明通过该点展开的研究越多,其影响力越强[16]。从知识领域的角度看,关键节点文献一般是提出重要新理论或者是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经典文献,这些文献最有可能形成某一领域的前沿热点文献[17],并且通常被视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知识基础。
通过CiteSpace计算得出的中心性数值可以发现,2000—2015年,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节点文献(Centrality≥0.10)有8篇,这些文献都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见表3)。这些文献既是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文献,同时也是遗产旅游研究发展脉络上的重要转折点。
表3 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节点文献(Centrality≥0.10)
注:ATR: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在旅游文献中,原真性(authenticity)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研究[18]。遗产旅游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原真性,或者至少是游客对遗产旅游原真性的感知[19]。原真性直接决定着文化遗产所表征的“文化身份”,它既是文化遗产认证和评价的标准,又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20]。所以,在大众旅游兴盛的当今时代,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问题成了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21]。通过营造原真性氛围、打造原真性旅游产品,可以提升游客在遗产旅游中的体验质量,作为当前旅游市场营销的有力工具,原真性在增强游客旅游动机和形象吸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2],在测度旅游产品质量以及游客满意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3]。因此,以往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对遗产原真性的探讨。
表3所列出的8篇关键节点文献中,有5篇与“原真性”有关。Halewood C[24]从博物馆、遗产中心、主题公园、村落建筑、季节性集市等方面对欧洲多个城市的维京遗产旅游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维京遗产旅游中的原真性及其商品化问题,其研究方法与内容维度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所以该论文在遗产旅游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遗产旅游中同样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影响着一个地方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as C[25]选取老挝北部小城勃拉邦(Luang Prabang)作为案例地,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管理角色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Poria Y[26]探究了游客和目的地所展示的遗产之间的关联,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遗产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作者指出,那些认为某个地方可以视为他们个人遗产的人群,是遗产旅游的基础,并且通过到访行为的展现,这部分人和其他人得以区分开来。同时作者还认为,遗产旅游不应该包括那些“仅仅因为遗产在这里”而到访一个地方的游客,也不应该包括那些主要出于学习动机而到访的人们,遗产旅游更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专家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宣称的“在遗产地空间的旅游”。遗产旅游应该被定义为“一部分群体出于对自己遗产的感知状况而开展的旅游活动”,Poria Y认为这是遗产旅游的“核心”(core)所在。
2.3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通常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及提炼,可以反映研究领域的主题。如果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说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课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7]。运用CiteSpace的共引关键词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出遗产旅游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见图4)。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4 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在图4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间连线代表其共现关系;关键词字号大小代表该词出现总次数的多少,年轮大小表示包含该关键词的文献被引次数;此外,某个关键词与其他词语连线越多则说明该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越紧密,同时也体现其被不同学科的学者关注度越高。去除“tourism”“heritage tourism”“heritage”3个主题词①,结合关键词中心性数值可以发现,原真性(authenticity)、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两个词处于遗产研究的核心位置,二者的共引频次和中心性皆在前列,这与关键节点文献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从知识图谱可以看出,遗产旅游研究以真实性(authenticity)、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为中心,围绕认同(identity)、体验(experience)、管理(management)、社区(community)、旅游发展(tourism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地方(place)、保护(conversion)、政治(politics)、景观(landscape)等热点展开,这些节点的话题性较强,是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话题。
2.4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共被引是指n(n≥2)个作者发表的文献同时被别的文献引用,则称这n个作者具有共被引关系。在共被引关系网络中,众多的作者按照被引证的关系聚集成相关群体,从而可以很明显地揭示出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联系和结构特点。共被引强度可以通过共被引频次显示[10]25。经常被一起引用的作者,表示他们在研究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内容上是具有学术相关性的,由此可以揭示出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28]。一篇文献被他人引用通常有以下原因:讲究科学道德,对开拓者表示尊重;说明资料出处,以强调其可靠性;评价以前的著作;为自己的主张寻求充分的论据[29]。对学科中文献(作者)被引用频次的分析有利于找到该学科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文献。
用CiteSpace4.0对2000—2015年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该领域作者的共被引关系图(见图5)。从图5及表4可以看出,Urry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最高。Urry所提出的“游客凝视”“旅游流动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被广泛关注,作为旅游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Urry的思想与成果成了绕不过的经典,正所谓“某一关键学者的个人业绩,足以左右一个学科的发展走向”[30]。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5 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
Cohen有关旅游体验[31]、旅游教育[32]、旅游与宗教[33]等方面的文章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研究视角与遗产旅游研究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Cohen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共被引频次也较高。McKercher B对文化遗产的研究[34]、对文化旅游者的分类[35]以及混沌理论在旅游中应用的研究[36]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成果被引率也较高。此外,Tunbridge J E & Ashworth G J有关遗产失调性(Dissonant heritage)的研究[37]、Poria Y有关遗产旅游中冲突的研究[38]、WANG N、MacCanell D有关旅游真实性的研究,被引频次都较高。
表4 遗产旅游领域作者共被引频次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2.5学科共现分析
当两个或更多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上变得相互融合,富有成效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才可能得以实现[10]25。从引文间的关系网络可以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从而能够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渗透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学科发展的动态结构和发展规律[39]。
旅游现象纷繁复杂,对于这种复杂现象的研究必须采取一种更综合的方式,并进行旅游的交叉学科的研究[40],如戈尔德耐认为可以从21个学科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41]。每个学科的研究者都可以用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对旅游进行研究,所以旅游研究的成果是不同领域学者共同创造的结果。作为旅游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遗产旅游研究同样如此。
借助CiteSpace的学科共现分析功能(co-occurring subject categories),能够揭示遗产旅游领域中各个学科间的相关交叉和依赖关系(见图6)。由图6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商业与经济、旅游服务、历史学、考古学、工程学、艺术学等学科都对遗产旅游研究有涉猎,各个学科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其中社会科学领域与其他学科的共现频次最多,紧接其后的是旅游服务及环境科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历史学(history)和工程学(engineering)这两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现频次不是很高,但是根据知识图谱呈现出的结果,可以发现两者的中心性都较高,CiteSpace中计算出的两者的中心性数值分别为0.27和0.31。这说明通过这两个学科开展的研究较多,并且依托这两个学科所产生的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在该领域所起的作用较大。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6 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学科共现知识图谱
3 结论与展望
3.1结论与讨论
文章运用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软件,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遗产旅游研究的论文引文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绘制出了遗产旅游研究的主要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关键节点文献、关键词共现、作者共被引、学科共现知识图谱。
文章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研究国家(机构)来看,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这几个国家对于遗产旅游有较多的研究,其中美国的影响力最强。作为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全球第二的中国,虽然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和文献被引量也较多,但是在整个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并且需要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从而“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42],科学合作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其次,通过计算中心性探索出8篇关键节点文献,并发现“原真性”是遗产旅游的主要话题。本领域关键节点文献大部分都与“原真性”有关,这些文献构成了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遗产旅游研究以原真性(authenticity)、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为中心,围绕认同(identity)、体验(experience)、社区(community)、地方(place)、保护(conversion)、政治(politics)等关键词展开,它们构成了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视角。第三,从学者及其共现关系来看,Urry J、Cohen E、McKercher B、Tunbridge J E、Ashworth G J、Poria Y、Wang N、MacCanell D等学者在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以上学者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他们之间的共被引频次也比较高。第四,从学科领域来看,多个学科介入到遗产旅游研究之中。其中,社会科学、旅游服务及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共现频次较多,依托历史学和工程学这两个学科所产生的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在遗产研究领域所起的作用较大。
知识图谱作为知识探索与发现的有效工具,不仅可以从宏观上看到研究领域的“森林”,同时也能够看到“树木和枝叶”,从而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海量文献中获取到有益知识和研究线索。文章通过绘制出近15年遗产旅游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对遗产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且对过去十几年遗产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遗产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主要关注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遗产旅游提供了有益参考。
3.2不足与展望
首先,由于WOS数据库未收录2000年以前有关遗产旅游研究文献的引文信息,导致分析数据有所缺失,影响结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后续研究可以利用Histcite等引文分析软件对遗产旅游领域的引文进行补充分析。由于国内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今后可以结合CNKI数据库对国内遗产旅游方面的引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未来的研究可以对遗产旅游研究的演进路径进行探索,将遗产旅游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和前沿成果以时区视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借此呈现该领域的整体发展脉络。
第三,在未来的遗产旅游研究中不应再对遗产的“原真性”进行无休止的探讨,应该更多关注游客选择遗产地进行旅游的动机、遗产旅游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国家话语在遗产旅游地的体现等方面的内容。
注释:
①由于是利用heritage touris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所以heritage、tourism、heritage tourism 3个词必然会是图谱中最大的节点,而且所有的节点都会与它有共现关系,这会导致节点过大,网络结构也会过于杂乱,为此,在生成图谱之后将这三个词组从数据中隐去,从而得到更能清楚地解释遗产旅游研究的关键词图谱。
[1] ZHANG C Z, BAO J 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heritage management abroad[J].Tourism science,2004,18(4):7-16. [张朝枝, 保继刚. 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科学,2004,18(4):7-16.]
[2] CHEN B L. Review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J].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2,(35):72-73. [陈蓓蕾.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72-73.]
[3] SONG L Z. A review of study on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abroad and its inspirations: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ATR, TM in the latest twenty years[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4,23(4):136-147 [宋立中.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与启示:基于近20年ATR、TM文献的考察[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4):136-147.]
[4] DAI X Y,TANG C C,LIU J M,et al.The status of heritage tourism studies in China: a literature metr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core journals[J].Tourism tribune,2014,29(11):52-61. [戴湘毅, 唐承财, 刘家明, 等. 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态势: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11):52-61.]
[5] ASHWORTH G J. Heritage, tourism and places: a review[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0,25(1):19-29.
[6] TIMOTHY D J. Contemporary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merging trends[J].Public archaeology,2014,13(1-3):30-47.
[7] DONG H, ZHANG X X. Research trends of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broad in the last decade:a review of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and Tourism Management[J]. Human geography, 2012,(5):157-160. [董皓, 张喜喜. 近十年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动态及趋势:基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与《Tourism Management》相关文章的述评[J].人文地理,2012,(5):157-160.]
[8] TAO W, CEN Q H. 17- year- study of heritage tourism in oversea: the academic trend of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J].Urban planning forum, 2004,(1): 66-72.[陶伟,岑倩华.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4,(1):66-72.]
[9] PRICE D D.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10] LIU Z Y,HOU H Y,CHEN Y. Scientific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Beijing:People Publishing House,2008:25.[刘则渊, 侯海燕, 陈悦.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25]
[11]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2] WANG M X.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mapping of knowledg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1,31(20):175-178. [王旻霞.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知识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0):175-178.]
[13] WANG X, LIU Z, LUAN C,et al. Analysis of SSCI human geography journals[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2):243-252.
[14] WEI X P, CHEN H.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ontology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J]. Library journal, 2013,32(2):65-72. [魏晓萍, 陈恒. 本体研究热点及演进过程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3,32(2):65-72.]
[15] QIU J P, LÜ H. The hot domains, research fronts and knowledge base of internat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visua analysis of 17 journals' knowledge map[J]. Document, information & knowledge, 2013,(3):4-15 [邱均平, 吕红. 近五年国际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前沿及其知识基础:基于17种外文期刊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3):4-15.]
[16] HAN Z L, LI B,ZHANG K L,et 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research: an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map[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5):643-652. [增林,李彬,张坤领,等.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2016,36(5):643-652.]
[17] WANG P,HOU J H,WU H L,et al.Analysis on research topics and development of PHD dissertation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J].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2012,(8):120-126. [王鹏, 侯剑华, 吴洪玲.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与发展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8):120-126.]
[18] REISINGER Y, STEINER C J. Reconceptualizing object authentic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1):65-86.
[19] TAYLOR J P. Authenticity and sincerity i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1):7-26.
[20] WANG X X ,ZHANG C Z. Understanding discrepancy of the authenticity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management of heritage sites[J]. Tourism science, 2007,21(1):13-16. [王晓晓, 张朝枝. 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J].旅游科学,2007,21(1):13-16.]
[21] WU X Z. Research on heritage tourism and heritage’s authenticity[J].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2,27(2):44-48. [吴兴帜. 遗产旅游与遗产真实性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44-48.]
[22] APOSTOLAKIS A.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in heritag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4):795-812.
[23] CHHABRA D, HEALY R, SILLS E. Staged authenticity and heritag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702-719.
[24] HALEWOOD C, HANNAM K. Viking heritage tourism:authenticity and commodific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3):565-580.
[25] AAS C,LADKIN A,FLETCHER J. 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and heritage manage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1):28-48.
[26] PORIA Y, BUTLER R, AIREY D. The core of heritag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1):238-254.
[27] FENG J, WANG K F. CiteSpac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olicy in the last decade[J].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2014,11(1):69-76. [冯佳, 王克非. 近十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CiteSpace分析[J].中国外语,2014,11(1):69-76.]
[28] LIU L Q.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of research with document co-citation[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5,23(2):155-159. [刘林青. 作品共被引分析与科学地图的绘制[J].科学学研究,2005,23(2):155-159.]
[29] QIU J P. Informetrics lecture 5: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ocument information:Zipf law[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00,23(5):396-400.[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第五讲: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96-400.]
[30] BAUSINGER H. Enlightenment of daily life[M].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14.[鲍辛格赫尔曼. 日常生活的启蒙者[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1] COHEN E. 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Sociology,1979,13(2):179-201.
[32] COHEN E H. Educational dark tourism at an in populo site:the Holocaust Museum in Jerusale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1):193-209.
[33] COHEN E H. Tourism and religion: a case study—visiting students in Israeli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3,42(1):36-47.
[34] MCKERCHER B, DU CROS H. 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M].London: Routledge,2002.
[35] MCKERCHER B. Towards a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touri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1):29-38.
[36] MCKERCHER B. A chaos approach to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4):425-434.
[37] TUNBRIDGE J E, ASHWORTH G J. Dissonant heritage: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st as a resource conflict[M].Chichester: Wiley,1996.
[38] PORIA Y, ASHWORTH G. Heritage tourism:current resource for conflic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3):522-525.
[39] LIU Z Y.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of science” theory system:the report about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of science” which based on scientometric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06,24(1):1-11. [刘则渊. 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外科学学进展研究报告[J].科学学研究,2006,24(1):1-11.]
[40] BUCK R C. Toward a synthesis in tourism theo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1):110-111.
[41] GOELDNER C R,et al. Tourism(eighth edition)[M].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3.[查尔斯·戈尔德耐,等. 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八版)[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2] Marx,Engels. Marx and Engels: selected works (Volume 4)[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吕观盛] [责任校对:连云凯]
AnalysisofMappingKnowledgeDomainsofHeritageTourismResearch——Based on CiteSpace
GUAN Jinga, ZHANG Chaozhia,b
(a.SchoolofTourismManagement,SunYat-senUniversity,Zhuhai519000,China;b.TourismDevelopmentandPlanningResearchCenter,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 1540 various pieces of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related field articles using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nd subsequently by using CiteSpace4.0 software analyzed the network of co-author's countries, co-occurring keywords, author co-citation network and co-occurring subject category. First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untries such as USA, China, the UK, Australia, Italy, Canada, Spain and Turkey have conducted a vast study in this field, where USA has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not only by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 but also by number of citations. China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second highest number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but when we compare the research to that in USA,we found out that although Chinese academia ha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in heritage tourism, the influence has not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in the whole field. Secondly, the paper identified "authenticity" as the main topic of heritage tourism.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are the co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and the keywords such as identity, experience, community, place, conservation and politics present the popular topics.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thors co-occurrence, the main researchers were identified such as Urry J, Cohen E, McKercher B, Poria Y, Wang N, MacCanell D who remarkably contributed to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 Given the noticeable correlativity in the above scholars’ research topics and content, the co-citation rates between them are quite high.
heritage tourism; Cite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visualized analy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122)
2017-05-18
关晶(1984- ),男,河南泌阳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遗产旅游、旅游地发展与规划;张朝枝(1973- ),男,湖南华容人,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遗产旅游与国家公园管理、旅游地规划与管理。
GUAN J,ZHANG C Z.Analysis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of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based on citespace[J]. Tourism forum,2017,10(5):56-68.[ 关晶,张朝枝.遗产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旅游论坛,2017,10(5):56-68.]
F590.7
A
1674-3784(2017)05-0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