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9-26刘桐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家庭政治思想

刘桐

摘要:“90后”是指17—26岁的当今青年,他们是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的行为、思想对当今以及未来中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心理有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差异。真正了解90后大学生,掌握教育新一代的先进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才。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來的各种思潮迅猛涌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社会现实冲击下被不断曲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沦为空谈,物质、享受、利益等反而大肆受到推崇。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引发的思想矛盾,亟待积极引导和正确疏通。如何让大学生正确、科学认识国情,认清自己作为新一代所必须担起的社会责任,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使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期间,浮现了许多漏洞:教育内容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家庭难以承当培育孩子童年的重任;大学生自身思想、心理有问题等等。问题的起因较为复杂,一般有:

(一)时代变迁使大学生思想产生变化

“90后”大学生生长环境较为多变。自我国参加世贸组织,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国外文化迅猛涌入中国,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思想,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混乱,面对这种状况,高校教育面对巨大挑战。面对突变的形式,我国政治、经济必须变革,相应的,文化领域也有更为复杂的冲突与交流,世界经济融为一个整体并相互竞争与依赖,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开放以应对态势。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但网络正如一把双刃剑。首先,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网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为大学生提供了浩瀚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然而,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有其大量的消极影响。网络里大量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涉世未深,有可能导致他们思想混乱,使其世界观紊乱。

(二)大学生未适应教育的改革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使得教育领域跨入了前所未有的时期,自1998年,高等院校实施扩招策略,这一策略使得精英教育转变而为大众受教。这一策略在实施起初面临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影响了年轻一代大学生的成长之路。主要问题如下:第一,精英教育改为普遍受教,大学生就业政策、规则也由此扭转,大学生毕业后包分配的制度被逐步改变,高等教育逐步由免费走向自费,竞争激烈使“90后”看法出现厘革。第二,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需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有丰富的教学经历才能造就教师的处变不惊。然而我国高等院校中较为缺乏师资力量,所以老师只能不停上课,无闲暇时间与学生交流,无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家庭氛围未给大学生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优秀的家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可见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重要所在。第一,家庭的物质状况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物质方面优厚的大学生有着更为优越的生活,使他们免于担心学费与生活费的困扰。但相应的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信心,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拥有更为广阔的资源,所以有些大学生整日吃喝玩乐,因为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容易。而家庭经济状况并不非常优越的学生显得更为勤奋上进,因为他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才能获得奖助学金,赢得生活费与学费,这样也可以积累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并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但如果心理负担过于沉重,给予自己的压力太大,又没有专业人员帮他们调整排解时,他们也许会一蹶不振。第二,家庭环境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关注孩子细小的思想变化,时常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个性,树立孩子的受挫能力与自信心,在做得对时,予以鼓励,当行为有偏差时,加以批评改正。然而有些家长却凶暴蛮横,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孩子缺少必要的相处,孩子变得冷漠而自闭。这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优劣可以极大的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与个性以及他们的思想。

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学校主导力量

1.注重思想教育理论的必要性

对于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来说,思修课很难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教育工作者要从多方面入手,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针对大学生思想前卫、活跃、独立的特点,在课上引入与时代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国际国内时事问题、社会热点等。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打假英雄方舟子”等有争议的人物,形成大学生独立考虑问题的素养。

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身处在积极地校园文化中,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品质。第一,要创造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为其表现自我特色搭建了舞台。第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学生是“追星族”,如能科学利用榜样的作用,可对教育产生现实意义。

(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完整而自由民主的家庭更能培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而家庭不和睦、缺少关心与管理的孩子则显得孤僻或暴戾。父母应对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希望孩子学识渊博,自己就要多读书,给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希望孩子善良友爱,自己在做事时就要宽容礼让。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去管教孩子,父母的谩骂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孩子在日后的处事中也会缺乏耐心、容易发怒。

(三)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已具备完整的思维、行为能力,让大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推行者,需要他们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引发自我认知力要注意:第一,根据真实情况剖析自己,善于认识自己的优点但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避免过于自恋或自卑。第二,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在实践中加强人与自然、与人、与社会的关联,从而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自我激励方式也发挥着十足的作用,用自我激励的方式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自我教育功能的扩大。

参考文献:

[1]张俊,蒋丽,张红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1,(12).

[2]刘永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文环境[J].中国商界,2010,(06).

[3]王文思.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家庭“煮”夫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