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为何挑起中印边界争端

2017-09-26杨晨江运川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莫迪印度改革

杨晨+江运川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结束后,两国军警虽然也曾多次对峙。但与以往几次不同,此次对峙性质十分严重:第一,以往对峙一般发生在两国边界未划定的区域;二是对峙时间较短;三是印军进入中国边境阻止中国修路施工,十分无理;四是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屡次要求印方撤离中国境内,可是印度置若罔闻。由此可见,此次事件性质是非常恶劣的,那么印度为何要挑起此次事件?它又是何等处心积虑?对此我们应当有所掌握和考量。

制造事件转移国内视线

莫迪总理上任前后,几乎言必及改革。改革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莫迪政治生命成败的关键。可是,莫迪上任以后,他的改革立即受到了印度难以撼动的传统体制的阻力,改革中可能丧失特权和利益的人和势力都极力反对。数年来,由于遭到反对派的强力阻击,多项重大改革法案无法通过,民众的失望情绪滋长,莫迪的政治明星光环开始黯淡。

2016年11月,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为打击猖獗的腐败、逃税和伪造货币等行为,将终止1000卢比和500卢比两种大面值钞票的流通。印度民众纷纷涌向银行换钞。紧接着,废钞行动“升级”,政府又叫停在柜台兑换“废弃”纸币。截止当月21日,“废钞”已造成70名印度人死亡。莫迪政府的废钞之举引发多方争议,也受到一些知名人士和专家的激烈批评。印度前总理辛格斥之为“有组织、合法化的抢劫”,是“历史性的决策错误”。而此前,面对对其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议程的首次直接打击,莫迪政府已经不得不收回了在议会遭到激烈反对的对商业有利的土地提案。

此外,印度的计划经济根深蒂固,莫迪的改革很可能会使其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那么经营半个多世纪印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各类国有企业,还有国有企业的职工都可能成为莫迪改革的牺牲品。这些国有企业和国企中的从业人员对于这场改革,一定会持保留态度。莫迪的改革很难得到数量庞大印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支持。

已经有媒体把莫迪的改革评价为赌博,那么莫迪既然可以把改革当成赌博,会不会也能把豪赌的目标转向外交和战争方面呢?

莫迪的总统任期已过一多半,他满怀豪情推动的改革并未被广大印度人民和印度权贵势力所认可,实际的成果几乎看不到,眼看莫迪将会以改革失败而结束自己的任期,那么此时通过与中国发生摩擦进行国际政治豪赌,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转移国内视线的目的。如果假说莫迪在中印对峙中有所“获取”,或受到来自西方的额外“奖赏”,那是不是莫迪也会将其当做自己任期内的为数不多的“政绩”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即便中印边境对峙能使印度国内视线得以暂时转移,可这绝非长远之计,首先此次挑衅休想在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中国面前找到甜头。时间一长,印度人的目光还是会回到国内矛盾上来。莫迪政府在改革上黔驴技穷,就在中印边界上找麻烦,同时印度也在印巴边界上挑衅几次却被巴基斯坦军队教训而没占到半点便宜。这些举动绝对有失大国的政治水准,在当今国际社会看来也是比较低级的做法,根本无助于其国内改革大业的前进。

“核”令智昏迁怒中国

近二十年前,印度强行迈过核门槛,成为实际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一向反对核扩散的美国并未对此做出有效的抵制。成为有核国家后,印度的核欲望并未终止。2016年6月23-24日,核供应国集团(NSG)全体会议在韩国首尔闭幕,印度未能如愿被NSG所接受。于是有消息称,印度将此次挫败归咎于中国的阻止。而事实上,印度等“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缔约国”加入NSG根本不在这次年会的议程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日表示,NSG这次讨论了“关于非NPT缔约国加入所涉技术、政治和法律问题”,但并未涉及具体国家加入的议题。NSG目前有48个成员,印度多年来一直希望加入这一俱乐部,以成为更先进的核国家。

印度认为,去年在首爾召开的NSG全体会议是其加入该组织的好机会,所以印媒在会议召开期间使足了劲制造舆论。印度《先驱者报》报道称,以外交秘书苏杰生为首的印度外交官团体在NSG首尔年会召开期间展开强势游说工作。非成员国按规定不能参会,印度外交官因此未能进入会场,但苏杰生还是与多国代表团进行了会面。“印度撞上了中国墙”,《印度时报》称,由于中国反对将印度加入组织列入会议议程,直到23日晚9时各方才开始举行特殊会议,讨论“非NPT缔约国加入”的问题。该会议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印度时报》宣称“48个成员中有47个都支持印度”。但新德里电视台24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支持印度的成员是38个。《印度快报》也称,除了中国,巴西、奥地利、爱尔兰、土耳其、新西兰等国对印度的加入也表示了担忧。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说,印度若想加入NSG,须获得所有成员的同意。

印度将无法加入这一组织诟病于中国。而此前美国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说,印度的一味指责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性”的负面印象。

根据目前的国际共识,NSG是国际防核扩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体系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为基石。目前,印度还不是NPT缔约国,因此,印度则不用履行相关义务,也就是说,印度可能随时成为一个扩散核武器的国家。那么,如果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可以相对轻易获得核材料与核技术的供应,却在核扩散领域不用履行应有义务,那么对于世界而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此外,印度获得新型核技术、核材料还将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引发巴基斯坦的核军备竞赛。因此,不让印度加入核供应集团,无疑是对国际安全环境负责任的举措,不应引起任何国家的非议。

“指鹿为马”却反怪纠偏

据环球网报道,中国于去年3月搁置印度将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军”头目马苏德·阿兹哈尔列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名单的申请。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已经向中国高层就这一事情提出交涉。

中国外交部表示,有关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列名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说法并不成立。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确凿证据为依据。这是唯一的标准。1267委员会是联合国安理会负责制裁“基地”、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相关组织的专门委员会。印度欲将“穆罕默德军”头目加入该名单,却没有证据证明该组织头目与上述恐怖组织有关,因此,遭中方反对。endprint

1267委员会,是联合国安理会负责制裁“基地”和塔利班、伊斯兰国等相关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由于目前打击“基地”等恐怖组织是国际反恐战争的共识,列入这个名单的组织将遭到国际共同打击,涉事国也有义务对其采取行动。因而,印度欲将自己认定的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头目加入该名单,可获得国际反恐统一阵线支持的好处,但这没有得到中方的认可。

中国反恐专家李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的不满,源于他们对联合国制裁标准不了解。制裁名单与恐怖名单不同,根据联合国《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制裁法》,印度只需向安理会下属的反恐委员会提交证据,证明阿扎尔是“基地”组织或塔利班成员,或者是与这两个组织有联系即可。但印度现在提交不出这样的证据,反过来怪中国“阻挠”也没用。看来,对于联合国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的相关规定,印度还要再仔细学习一番才好。

八年前就有预谋?

2012年9月5日“欧亚评论”网站曾披露,早在2009年印度军队曾搞过一次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称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7年袭击印度”。但印度的这种主观臆断显然是子虚乌有的。

印度进行的这项军事演习代号为“神圣矩阵”,据称,演习表明,通过在中印边界附近的坚固的军事设施和不断升级的军事基础设施,解放军能够非常快速地、不加任何警告地发动突袭。“中国至少要花一年时间才能在印度东北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的想法是错误的。根据从演习中吸取的教训,印度甚至决定在最恶劣的地理环境下都部署军队,包括高山、雪峰、深谷以及危险的通道。此外还加强了东北部边界地区的部署,包括战斗机、导弹连和无人侦察机,印度还在Tezpur基地计划部署两个中队的苏-30MKI 战斗机,该基地位于中印边境所谓的“阿邦”(中国藏南地区)以南150公里处。

印度若发动战争只能比上回更惨

印度常年处于落后状态,有大国之名而无大国之实,近年来在军事、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带来了“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这种情绪应该化作和平发展的动力,而不应四处树敌。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介绍,种族主义存在于印度人的内心,他们认为除西方白种人外,任何肤色的人都不如他们高贵。这种幼稚混沌的心态还真的能从一定程度上左右印度的国情民意。因此,许多印度人对于中国的进步不能积极看待,对于1962年那场惨败的却耿耿于怀,也许这种不良心态促使巴望能有朝一日通过军事挑衅力压中国的印度人不在少数。

印度人甚至错误的认为,中国近20年来没有打仗,中国处理这回边界对峙也不会诉诸武力,一旦交火,美国人也一定会帮助印度打中国,中国的进一步行动受到内外因素的牵制。从外部因素看,印媒称,中国动武将重击中国的国际形象,破坏中国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的努力,使中国为“一带一路”付出的许多代价付之东流。中印一旦交火必将引发印国内强烈反华情绪,中印的很多合作项目会泡汤。从内部因素看,中国正筹备金砖国家会议及十九大召开,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国一定会一味忍让。另外,中国军改尚未完成,军队战斗力会大打折扣等等。

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些心思其实只是一些自欺欺人的粗浅认识,根本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几场重大的内部事宜就能让国家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新中国建国以来搞了那么多次重要活动会议,岂不是要把领土丢光了?而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不会拿主权做交易,尤其在遇到外来威胁的时候,中国全国上下还会更加团结。另外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印度人,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是打出来的,是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做保障的。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不容低估。“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印度不要沉醉于自己的小算盘之中,被錯误认知冲昏头脑是很可怕的,如果还不迷途知返一错再错,必将付出难以挽回的惨痛代价。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迪印度改革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改革之路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