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话题,让课堂交流真实有效

2017-09-26顾建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交流生活课堂

顾建勇

一、为什么想到在教学中创设话题

课堂交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师生、生生之间必然需要课堂上的相互沟通。交流时,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努力让别人听懂;也可以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对照自己的认识做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还可能带来个人看法上的改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教学活动就在这样的交流中进行,教学目标就在思想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中得以实现。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讨论、辩论、问答、点评等方式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分解为一系列的问题,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安排各个问题的顺序,引导学生的想法向教师的想法不断靠拢,最后达成与教师、教材的一致。但是这样的交流设计,是不是规定死了学生的思路和学习的过程呢?对于学生的资源利用,对于学生想法的了解是不是没有到位呢?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在何处呢?

学生想什么比教师想讲什么应该更受关注。教师的教学应改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尽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实效。

我想应该要寻找一种交流的方式,学生处于平等、自由的气氛中,熟悉的情境里,放松的心态下进行课堂的交流,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惧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尝试设置“话题”。

二、创设话题的教学实践

话题是我们谈话和讨论时的中心。谈话与讨论是双方和多方互动,共同参与课堂,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形成环式的交流模式,从而带来更广泛的交流和更民主的教学。围绕着中心话题展开的交流讨论,扩展了讨论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甚至激发学生思维可以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例如,七年级的《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一课。按照以往的设计思路,我会布置课前调查,要学生去了解家庭的收入、住房、家用电器、家庭消费等情况。课上交流展示后,与教师给出的资料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改变和提高。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引导教学: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就一定高吗?我们该如何避免“文明病”的产生?如何利用好物质条件提高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呢?最后让学生讲一讲各种家庭用品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很顺利,基本不会出现超出教师教学预设的情况,但我觉得没有给学生思维留出最大的空间。学生的家境不尽相同,课前调查的生本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物质条件提高是好事情,好事情是怎样引来文明病呢?在这里,学生有没有辩证思维的能力?居家技能的提高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家庭设施和用具也各有不同,如何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检查自己的技能如何?学生有没有独特的需求呢?

因此,我考虑最好课堂上只讨论一个问题,能包含所有上课时会涉及到的内容,能够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间搭起一座桥梁,能成为贯穿全课内容的一条主线索,能展示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不需要按照教材的顺序走,也不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我可以看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我想设置一个“话题”能够做到以上我的要求。

适逢电影《星际穿越》上映,于是就想到一个话题:你愿意穿越回去过你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吗?这个话题包含了生活条件上的前后对比,也包含了物质条件的改善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有好的改变,也有不好的改变,让学生产生如何善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影响的思考,把所有的问题统一到一个话题上来。

在课堂的实际运用中,我保留了课前的家庭调查,为学生的分组讨论提供谈资,丰富教学资源,为讨论交流能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抛出话题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原因的探索,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听取每一组的反馈。在学生的反馈中,我听到了学生找到了各种条件改善的具体体现,如“现在有了……”,“以前没有……”这种简单的发现;听到了各种对家庭生活的有利影响,如“出行方便了”,“有自己的房间,不用和大人挤在一起”;也听到了带来的不利因素,如“你要戴眼镜”,“身体不好”。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讲出“改善”、“提高”这样的概括性词语,教学目标很自然地就实现了,是学生自己通过交流实现的。经过教师的追问,学生明显表现出了探讨如何善用有利条件和避免不利影响的做法,去实现其他的教学目标。

令我高兴的是,我还听到了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就是“更愿意过以前的生活,因为人们更开心。”這超出了我的课堂预设,也引起了学生对此的争论,我很高兴地保留这个看法,把“快乐”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把原因的探索留到下一堂课,希望能保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这也给我一个启示:学生的想法是活跃的,教师越是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就越能了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此后,我还尝试过在讲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时,讨论“假如我的偶像是我的邻居”的话题;在讲正确对待家境一课中,讨论“如果我是富(穷)二代”这样的话题。我所看到的课堂反应都很好,学生想法百出,参与热情,又有利于教师引导出相关的课程内容。给出话题讨论交流,把课堂交给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思想和情况来进行教学,使我的课堂效果有了提升。

三、创设话题的教学思考

经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话题的设置首先要生活化。给学生熟悉的场景,交流他们经历过的生活内容才能使他们在讨论时有话可讲,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不是停留于纸面,而是真正能指导行为的各种建议、方法、原则等。第二,话题的设置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交流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交流和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一再推动下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主动性。第三,话题要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鼓励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创新。第四,话题应该是教学的中心线索,是具有最大吸引力的问题,可以串联其他问题,保证所有的教学内容能够出现在交流中以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我觉得在交流中,要包容相异性的存在,毕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很可能出现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和观点出现,如何引导,如何做到既让学生觉得从教师那里得到了帮助和解答,又不会冲淡本课的主题,对于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我想,对于这个挑战,每个教师都应勇于面对,这样才能实现最真实有效的课堂交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流生活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生活感悟
写字大课堂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