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未走远》等四则
2017-09-26
《历史从未走远》
王立群著 大象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本書分为道德品性、情感百态、人生际遇、治国理政、历史阐释五个章节,收录王立群先生的读史札记八十余篇,历史跨度从先秦至宋,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贤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全书保留了王立群先生一贯的通俗幽默、娓娓道来的文风。王立群先生于讲史读史的十年节点上推出精选的心得集,既是对自己十年人生路、十年讲史路、十年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路的小结,亦是为广大读者送上了一把了解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
刘士林等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6月出版
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集中体现在文化的多元。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家国观念”,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更多中国人远离家乡,侨居异国他乡,成为华人华侨,这一方面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中国的心胸。与此同步,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商人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定居于此。这种人员交流是双向的、和平的,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开放融合精神。
《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
边芹著 东方出版社 2017年3月出版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的传奇人物,也是近代史最受争议的重要人物之一。1896年,李鸿章先是因“不惜一切代价”与俄国“立约结援”而成人可诛之的“卖国贼”,后又“带着自己的棺材”出访欧美诸国。“一路追回去,尽管知道那是徒劳的”,但在“环游世界”之后,李鸿章更是对西方文明无限地向往。他在致晚清教育改革家吴汝纶的信件中说,“西方各国上下一心,齐心合作,无事不举,积富为强;反观中国,政事杂乱,多方掣肘,生财之法亦远远落后。”在《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中,作家沿着李鸿章1896年在巴黎的足迹,追寻每一个与历史和人物交汇过的地点,“试图打开已经闭锁的时间大门”。
《文明型国家》
张维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对于为什么要提出“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张维为的解释是,要真正读懂中国,需要一种对中国的整体把握。《文明型国家》全书分八章,分别从概念、特征、制度、模式、理念和范式六个方面来阐释“文明型国家”,然后在后两章专门论述如何“告别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重返世界之巅”。从现实层面看,该书主要是为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当代中国提供一个整体性概念;从理论层面看,张维为提出的“文明型国家”是对文明理论和国家理论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是对中国话语的一种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