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贤并举大分封

2017-09-26李开元

领导文萃 2017年18期
关键词:同姓功臣齐王

李开元

高帝六年(前201年)十二月,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得到通报的诸侯各国,震动不安。这时候,一位叫作田肯的人前来道贺。他对刘邦说:“陛下捕捉了韩信,又立国于关中,可喜可贺。秦国,是形胜之国,东有黄河阻断诸侯,三面有高山环卫腹地,可谓是带河阻山,地势便利。秦军得天险悬隔的地势之利,强势倍于诸侯,大军东出加之于各国,犹如建瓴水于房檐,积水乘势而下。可齐国呢,东临大海有琅琊、即墨之地,尽享鱼盐之富饶。南有泰山之险固,西有黄河之阻隔,北有渤海之利益,也是国土广阔,天险悬隔,征兵出战因地势力量倍增。因此之故,齐国,可谓是东方的秦国,除非是陛下的亲子兄弟,是不可以分封为齐王的。”

田肯的话,切中刘邦的心。他当即称善,以五百斤黄金重赏田肯。正如田肯所言,秦国和齐国,在战国以来的天下局势中,处于东西两极的特殊位置。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联袂上演了东西两极君临天下的闹剧。秦末之乱,战国复活,各国联合反秦,唯有齐国,长期自外于诸侯各国,奉行锁国自主的孤立政策。项羽分封诸侯,建立起新的天下秩序,又是齐国,首先起兵反楚,成为乱首祸源。

楚汉相争中,齐国不时从汉,不时从楚,顽强地保持独立自主。韩信灭齐,称齐国伪诈多变,以镇抚反复之国为由,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韩信的要求,正是基于齐国难以管控的特殊位置。垓下之战后,韩信功高震主,由他继续统治齐国,实在是让刘邦放不下心。经过谋士们的精心策划,刘邦将韩信从齐国调开,徙封为楚王。齐国的归属,悬置不决。

史书所载,多是只言片语的节录。田肯见刘邦,提出分封同姓子弟为齐王的建议,当也是策士与君王间深议久谈的结语。以后战国时代游士们的风格而言,建言献策常常是说古论今的历史经验谈。近看眼前,秦始皇不行分封,二世而亡,项羽大分封十九国,五年兵败自刎乌江,一正一反,都是血的教训。放眼历史,周灭商,既分封同姓子弟,又分封异姓功臣,天下安定,国祚延续八百年之久,最是值得师法。从尔后的历史进程来看,吸取秦楚的惨痛教训,参照西周的成功经验,确立亲贤并用的原则,以同姓王取代异姓王,最终建立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的天下格局,正是从田肯的建言献策开始的。

田肯见刘邦,话从祝贺逮捕韩信开始。韩信被逮捕,楚王被黜免,楚国失王成为郡县。楚国地大物博,民风剽悍,既是韩信的母国,也是刘邦的故乡,在汉初联合帝国的天下格局中,重要性不亚于齐国。田肯见刘邦时,如何处置楚国,由谁来做楚王,也是摆在刘邦眼前的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触及。合理想来,刘邦接受了田肯的建议,确定齐国不能分封异姓为王,在田肯的建议中,楚国也只能交由劉氏子弟统治。不但齐楚两国如此,从今以后的诸侯各国,怕是都要准此办理了。

刘邦是何等有心的人,他听取了田肯的建议后,下令交给群臣议论。大家都是共取天下的合伙人,共享天下的同利者,也都是名利场中的明白人。共取天下时,大家同心协力,共享天下时,人人各有算计,不过,最终还是要在一口大锅里分饭吃。于是,内以丞相萧何为首,外以韩王信领头,领会刘邦的心意,对楚汉相争以来军功分封的原则,做了适应皇权官僚体制的调整,既要考虑群臣功劳的高低大小,也要顾及与皇帝关系的远近亲疏。这个新的原则,就是亲贤并用,史书中称为亲亲贤贤。在这个重新确立的大原则下,汉政府决定:大封功臣为列侯与大封刘姓为诸侯王同时并举。

汉六年十二月甲申(28日),汉政府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分封功臣。这一次分封,一共有十位功臣受封。他们是平阳侯曹参、信武侯靳歙、清阳侯王吸、汝阴侯夏侯婴、阳陵侯傅宽、广严侯召欧、广平侯薛欧、博阳侯陈濞、曲逆侯陈平和堂邑侯陈婴。

三天之后,也就是正月丙戌(1日),汉政府开始第一次分封刘氏同姓王。同一天,分封吕后的两位哥哥,也是早年参加革命的功臣吕泽为周吕侯,吕释之为建成侯。

正月丙午(21日),分封张良为留侯、项伯为射阳侯、萧何为酂侯、郦商为曲周侯、周勃为绛侯、樊哙为舞阳侯、灌婴为颍阴侯一共十七人。

6天之后的正月壬子日(27日)封刘邦的哥哥刘喜为代王,领有云中、雁门、代郡等五十三县。封大儿子刘肥为齐王,领有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等七十三县。(同时,将韩国迁徙到河东地区,领有太原郡的三十一县。)

亲贤并举的汉朝第一次大分封,从高帝六年十二月甲申(28日)开始,持续到同年正月丙午(21日),一共分封了四位同姓王,两位外戚列侯,二十七位功臣列侯。四位诸侯王两位外戚列侯中,荆王刘贾、周吕侯吕泽和建成侯吕释之,都是战功卓著的功臣,刘交也多年在军中,随刘邦征战南北,只有代王刘喜和齐王刘肥,算是无功因亲受封。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姓功臣齐王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邹忌劝齐王纳谏
灭害功臣
呆若木鸡
日法院判夫妻必须同姓
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
画鬼容易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