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该不该用法语唱

2017-09-26谭荣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谷一原汁原味女歌手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一同演唱经典名段,她用自己写的法语歌词演唱,遭评委老师质疑。她解释说法语歌词里有她自己的理解,且现场有外国人听;而评委老师强调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就应该用中文唱。

题目解析

事件的背后,凸显的是新老两派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立场的冲突。

文化,包含着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无形文化的形态主要是指“口传心授”这部分,即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更出于我们心灵深处,出于对自己本民族的自觉认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可以质疑。因为质疑者情绪的背后,呼唤的是整个社会对我们民族传统主流价值回归的期盼,呼唤的是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非遗”。所谓“原汁原味”地传承“非遗”项目,应该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

可以肯定。音乐的属性本来就是流动的,民族音乐想要流向世界,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法语等去演绎,能拉近与当地人民的距离,以便进行更直接有效的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同时,就其舞台表演形式多样化而言,法语演绎“非遗”戏曲并无大碍。再者,任何文化想要传承与发展,必须融入时代,融入生活,从这一点上说,语言只是一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想要走出去,尝试用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传唱,也不见得是坏事。

最好辩证。评委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对于艺术品位的坚持。之所以这件事能够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反响,是因为它触碰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脆弱、最敏感也是最宝贵的“非遗”这根神经。作为老一辈艺术家,有着保护“非遗”原汁原味传承的情结和态度,无可厚非。但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属性,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要走向创新,一味强调传统就只能“等死”。只要你传播的内容是民族的,其文化内涵做到“原汁原味”就可以了。评委把关不是挡关,不是为濒临消失的传统艺术守灵,而是应该与时代一起寻找擦亮传统艺术、激发光芒的各种可能性。

当然,语言只是一种传播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传播的内容。形式不过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你传播的内容符合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应该提倡传播手段的百花齐放。

参考立意: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原汁原味;传承可以创新,但不应违背艺术的根本:一味西化是奴性的表现:真正优秀的艺术是无国界的:为迎合市场而丢失根本,永远登不上世界舞台:拯救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塑造我们的独立人格尊严。

參考题目:

原汁原味,才有魅力;创新传播“非遗”是好事;形式可多样,内容须原味。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

1979年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旅游风光片《三峡传说》,导演马靖华写了一首词,让作曲家张丕基谱曲。词曲都完成后,张丕基便请李谷一来演唱。这首插曲就是《乡恋》。

歌曲第一稿出来后,虽然旋律很优美,但过于专业化,不太容易传唱,于是张丕基修改了一下。修改之后,第二稿的《乡恋》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歌曲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乡思打动了李谷一。根据旋律和歌词的走向,李谷一尝试了用半声演唱,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抒情和打动人心。歌曲播出后获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但同时也出现了斥责、批评的声音。批评针对的主要是其新的演唱方式和新的文艺形式。因为《乡恋》从节奏的变化、歌词的人性化、旋律的温情、演唱的甜美上来看,现代元素比其他歌曲更多一些,所以受到了批判。

但《乡恋》颇受老百姓欢迎,李谷一每到一地演出,观众们必点《乡恋》,不唱《乡恋》就下不了台,每次唱完,常常是全体听众起立鼓掌。1983年春晚的现场,许多场外观众通过四部电话机来点播歌曲。几乎每一部电话机接到的电话都是要点播《乡恋》。在观众热线高密度的点播下,《乡恋》终于在春节晚会得以正名,被喻为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

运用示例

在新时期,传统文化要走出去,需要传承,但不必拘泥。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做一些改变也是可以理解的。好莱坞大片中可以经常看到中国元素,不也是美国人做出的改变吗?历史上,日本多次将《三国演义》拍成影视剧,在日本也不乏用日语演唱的京剧;美国好莱坞拍的《功夫熊猫》《花木兰》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中国文化的热潮;泰国人热衷于翻拍中国影视作品,越南人翻唱中国歌曲火爆网络……这些都是披着外国衣服裹着中国文化的成功例子,难道我们需要抵制它们吗?改变形式是手段,传播文化才是目的,既然能正面传播老祖宗的文化,我们又何必苛责呢?

李谷一也是在对传统的革新中走过来的。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威给予艺术创新的包容,就不会有《乡恋》登上大雅之堂的机会。把关不是挡关,不是为声音越来越小甚至濒临消失的传统艺术守灵,而是应该与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年轻艺术工作者一起,寻找让传统艺术散发光芒的各种可能性。

标杆作文

一水中分白鹭洲

一考生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的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因用法语演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曲目而遭到评委质疑。评委认为,作为中国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曲目就应该用中文唱。而我认为,在对待这一类文化传承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开放的态度。

文化就好比是水流,它在岁月之间流淌,其中所产生的支流就好比新的阐释与传承。它们同源,最终又会合流,并不改变文化的本质。正如古诗“一水中分白鹭洲”所描述的那样,洲上白鹭翩翩起舞,好比新的思想文化跃然而起。

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接纳新“支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文化的河流也是如此。回望千年之前,不论是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还是魏晋之时的扪虱而谈,正是有了不同思想与理念的支流汇聚、交融,才有了文化大河的繁盛。而历史上文化因固步自封而最终干涸枯竭的事例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endprint

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确保“干流”的地位。宗教文化的发展就是如此。如始于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现如今已是遍布全球,它流经不同的地域,因为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入而历久弥新,焕发着勃勃生机,但其传播始终不改本源。而那位在表演时用法语演唱的女歌手,以外国人也能理解的方式来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文化本质,反而推陈出新,把这份经典带出了局限它的文化圈。

当然,当下有太多人深陷外来文化与新思想的洪流中无法自拔,甚至渐渐把民族血脉遗忘,所以,评委老师的质疑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评委们更多的是有着老一辈艺术家原汁原味传承非遗的情结,呼唤社会传统主流价值回归,保护民族的血脉,这些想法,无可厚非。但语言只是文化的传播形式,我们没有必要执着于这一点。

文化传承应如“一水中分白鹭洲”所言,以“一水”为主,重视文化本源,同时不排斥那些为水流增色的“白鹭洲”,接受文化創新,接纳一些合适的支流、分流。这样的传承,才会让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

名师点评

文章借古诗说新意,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接受文化创新的态度。作者先是阐释了文题的内涵,接着递进说理——文化传承应该接纳新支流、不改本源,见解深刻。主体段的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思路清晰;而历史事实的正反例子,更说明了作者持论的正确性。文章提出评委老师的态度情有可原,此处体现辩证思维,阐释和议论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谭荣生)

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一考生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用法语演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的经典名段,结果遭到评委老师的质疑。评委老师强调,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曲目,作为中国人,就应该用中文唱。对此,我并不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精神上的财富,不属于个人,而属于大众。所以在我看来,文化传承应从大众人手,独行,往往只会让文化走向衰落。

文化,止于独行。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使王朝走向灭亡。“闭门造车”也一向不为人所推崇。文化的传承更不能固步自封。这位女歌手通过自己对“渔鼓道情”的理解,用法语唱给在场的外国人听,更唱给了这个世界听,让外国人了解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是她像评委说的一般,用中文演唱,这就像是给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了把锁,仿佛在告诉别人:“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不是你们的!”如此一来,这种文化便会逐渐退出世界的舞台,独自流浪。而文化传承受阻,这档节目便也失去了意义。

文化,盛于大众。作为“戏曲之母”的昆曲,经时代的变迁,逐步走向衰败。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昆曲中融入了歌剧元素及流行元素,打造出青春版的《牡丹亭》,成功吸引大众,再次打开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昆曲再次绽放异彩,人们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重视起来。文化,盛于大众,当大众都接触了、了解了、关注了,文化传承便就容易了。因此,我赞成这位女歌手的做法,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渔鼓道情”带到大众面前,用法语唱给世界听,走出了国门,这种创新的方式不正是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于大众的最好做法吗?

这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融入新元素的做法,对文化的传承很有帮助,但是对于那些肆无忌惮的“创新”,或称之为“恶搞”的做法我们是不予支持的。“恶搞”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会引起大众的关注,但它同时也是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做法,我们绝不赞同。

分享的苹果,更有滋味;分享的欢乐,更加快乐;分享的文化,更加绚烂。在这样一档文化传承类的综艺节目中,我们应鼓励那些融入了新元素的创意,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这档节目才会更加有效、有意义。

文化,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名师点评

“止于独行,盛于大众”,文章题目的表现力很强。既对偶醒目,又概括观点;既吸人眼球,又鞭辟入里。作者认为,所谓止于独行,就是政治上的“闭关锁国”,文化上的“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独自流浪。所谓盛于大众,就是融入新的元素,走出国门的创新方式。当然,文章又对“恶搞”的做法表示批判,思维缜密,体现出了辩证的一面。

将对比论证进行到底,是本文的突出特点。首先是中文和法语演唱方式的对比,其次是事实的对比,再次是创新与恶搞的对比,这种对比的意义就在于让说理更具说服力。

(谭荣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谷一原汁原味女歌手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女歌手和梦想者
鲜香四溢
握住自信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
请为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