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企业梦
2017-09-26蒲仕明
蒲仕明
2017年7月,内江市第一个贫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桂花村成立。对于丘陵地带的“插花式”贫困村而言,桂花村所走过的过往和对未来的思考都具有极强的示范价值
位于隆昌县北部山区的桂花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332户、1042人,现有贫困户31户80人,2016年贫困发生率为7.67%。预计今年年底将退出贫困村。2017年7月,内江市第一个贫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桂花村成立。对于丘陵地带的“插花式”贫困村而言,桂花村所走过的过往和对未来的思考都具有极强的示范价值。农民组织之艰、集体经济之弱、土地溢价之难,这些都摆在了桂花村“造血式发展”道路的面前。
初衷:土地、村民和村庄的命运
谈及为什么要成立公司,桂花村村主任叶锡高说:“最初我们是想解决土地溢价、农民权益受损、集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
2014年,桂花村被纳入贫困村,当时有贫困户63户,180人。脱贫攻坚转入产业发展阶段后,土地流转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项。和多数村落一样,桂花村引进业主到村里投资发展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溢价开始困扰着桂花村。叶锡高介绍:“最初的土地价格只有140元/亩,后来增加到200元/亩,现在到了230元/畝。土地溢价产生的落差使得村民和引入业主都颇有微词。同样是一个地方的土地,凭什么别人的土地要比我的贵一些?村干部不得不做解释说明工作,结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另一个原因是农民权益受损。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桂花村已经实现了产业的全覆盖,有600亩雷竹产业园、500亩皂角基地、200亩苗木基地、100亩龙虾养殖基地,这几乎占到全村可耕面积的80%。农民土地流转后,成为了在“一园三基地”务工的“名义产业工人”。“农民作为个体和企业打交道,其实处于弱势。要不要你,发多少钱,老板说了算,甚至可能出现公司拖欠的纠纷。”村民程从华说。
和大多数贫困村一样,桂花村也面临着集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孝说:“村里公路修好了,需要有人打扫卫生和定期维护;村里的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残致贫,按理村里应该多些关心……但村里没有钱,最终只能依靠上级政府兜底。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很好,但我们不能一直靠政策吃饭。我们还是想抓住机会,把村集体经济做起来,让桂花村能够自己造血。”
贫困村产业发展步入深水区,村民、土地和村庄的命运面临新的形势。在界市镇副镇长曾立志看来,农民和土地是农村发展的稳定器。对于政府而言,如果农民和土地被产业化和市场化所裹挟,就违背了桂花村推动产业扶贫、强村富民的初心和决心。
“酝酿了很久,也去其他地方学习借鉴了很多。”曾立志说,“最终发现问题的症结:村委会作为一个非法人的村民自治机构,在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平等的市场主体。如果我们办出一家效益很好的村集体企业,那市场主体、组织农民和集体经济的问题都能找到破解渠道。”
创办:贫困村办公司指南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
首先是开办资金。除了村里既有的5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之外,他们又争取到了13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有了这180万,启动资金就解决了。在年初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隆昌县目督办综合股股长、桂花村第一书记代云波把开办村集体企业的方案抛了出来。最终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办公司。
其次是股权分配。公司将这180万元量化为2290股,其中集体股占1168股(占50.66%)、社员股1042股(1042个村民每人1股)、扶贫股80股(贫困户80人每人1股)。“这个方案,考虑到村集体对公司的控股,也考虑了全体村民的普惠性和贫困户特殊性,是村民代表大会多次磋商后的结果。”曾立志介绍。
注册是开公司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法人地位。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村委会就不能作为股东。最后还是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按照公司章程选举一位自然人作为村集体的代表成为自然人股东,再利用公司章程进行“集体化”约束。
经营范围也经过了多次研究。“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村民、土地和发展的问题。劳务组织、集体资产经营和参与小型项目建设是必然要列入的。”叶锡高说,“至于其他经营范围,我们采用审慎的态度。”
桂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按照章程,分别选举了叶锡高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书孝任监事,最终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在内江创下第一,书写了一个贫困村的历史!”谈到这个问题,村民们都颇为自豪。
经营:困难与信心
党支部从一开始就融入到了公司创办过程当中,在股东大会中起着骨干作用。“把握好方向、经营好业务是这阶段的重要任务。党支部必须从规划、决策和执行上发挥骨干作用,保证村办企业是为全体股东(村民)服务。”曾立志说,“公司属于桂花村,这是公司存在的前提。”
在具体业务上,曾经办过企业的叶锡高正在尽力为其规划布局。如果农民要去村里引进的项目打工,则需桂花村公司统一培训并进行劳务派遣、工资定价和权益保护,从而规范村内劳务市场。对于土地流转及溢价管理,则有点类似于一个微型“土地经营权交易所”,村民(股东)自愿将自己的土地以合理价格委托给公司,公司再向其他引进业主流转,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溢价成为公司利润。公司还进行资产经营,向村内产业(如雷竹、龙虾等)进行投资,今年仅投资性收入就会突破2万元。目前公司还在计划购置一批商铺,作为保值性固定资产。随着桂花村电商中心的组建,公司还将推动农副产品代购代销服务。
桂花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的出现,是为了破解“插花式”贫困村产业发展步入深水区后的难题。面向未来,他们面临着困难,同时也充满信心。
一方面,从企业管理制度来看,这个新生的市场主体距离“公司化治理”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叶锡高说,“制度得完善,上级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桂花村公司,可能是资产经营行业最“年长”的企业。谈到这个问题,曾立志并不介意,“只要我们现在干得好,今后就设立职业经理人,吸引一批年轻人回到桂花村开辟一番新的事业。那时候的桂花村和现在相比,肯定别有一番景象。”
古语有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以公司为切入口,推动建立起渊深林茂贫困村产业新生态,是桂花村正在探索的路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