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另一座城”
2017-09-26蒲仕明刘兰郭剑夫
蒲仕明+刘兰+郭剑夫
创建不是扫扫街道发发传单,而是需要整座城市跟上时代的步伐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宏大而备受争议的命题。
百度大数据的结果显示的1400万条结果当中,来自政府官方网站的报道大约有1000万条,大多是各类脸谱化的背书,例如创文纪实等。剩下的400万条,约280万条是媒体的整合报道,余下的则是隐藏在论坛、自媒体中对其“形式主义”的吐槽。为了搞清楚这个命题背后的逻辑,记者走进遂宁、泸州、德阳、自贡、巴中、攀枝花等六座有资格角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最后记者发现,他们所追逐的目标如此一致:另一座城市。
重建秩序
过去30余年里,四川地级市的城市规模几乎完成了10倍的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指出,整个乡土中国弥漫着 “走向城市” 的心理冲动,城市过往封闭的秩序被打破。如何重构几何量级增长的人口、产业、交通、环境新秩序?这是“文明城市”的操盘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批年轻的城市正在为重建新的城市秩序而努力。
在四川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遂宁”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建市33年的年轻城市,它已连续三届竞逐这一荣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多年的“创文”经历,让遂宁深切体悟到《礼记·大学》中这句名言的含义。于是,“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成为遂宁坚定不移的“创文”理念。理念催生出“四全”工作法,即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和全程创建。在此过程中,遂宁推行“多城联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联动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多级联创”,以市中心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大英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巩固提升射洪县、蓬溪县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成果等。
随着创建的深入,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颖发现,“最大的困难是城市管理体制上职责不清,存在城市保洁‘一条街几把扫把、城区机动车辆管理边界不清等问题。”如果说“街头文明”是“创文”的肌肤,那么这些问题已经直指城市管理的纹理,倒逼城市管理者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迫使职能部门“向自己开刀”,一些创新应运而生。例如在管理体制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家长里短进行了一次摸排。在城市管理运行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甚至提出了“公司化”的理念。“敢于动刀”也让遂宁先后承担了全国、全省的多项试点工作,开创了多个“遂宁模式”。
“创文”也给遂宁带来了诸多改变:遂宁城区的米家河是黑臭水体,在去年全国文明城市迎检时被扣了分。随后市里开始加大河流治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全部达标。遂宁市阳光问廉电视问政节目专门曝光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不足,很快就得到了举一反三的整改。“创文”甚至还推动了招商引资,之前一个项目负责人来遂宁考察,一直举棋不定,但他看到一个老太太在街上义务捡垃圾,捡了扔进垃圾桶。他随即拍板落户遂寧。
对这一届“创文”,杨颖笑了笑说:“我们志在必得!”这份自信来源于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在本轮创建前两年的年度测评中,遂宁分别位于第4名、第6名,两年折合得分排名全国第4、西部第1。
1983年建市的泸州同样属于年轻城市。建市初期,泸州城区人口十万人,面积不足12平方公里。30余年后,泸州已经率先成为川南地区第一个城区人口超百万、面积超百万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
如此大的城市建设规模,给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化生存”,而是随之而来的行为习惯、社会关系、阶层结构、组织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些转变快速叠加到城市发展的进程当中,城市秩序面临空前压力。
为了“创则必成”,泸州市提出了“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具体细分到“牛皮癣”、出租车、农贸市场、占道经营、文明交通、窗口行业、“五小行业”、市民素质、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等“靶向”。“这样的目标再次证明:创建不是扫扫街道发发传单,而是需要整座城市跟上时代的步伐。”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仁泉说。
重塑信心
德阳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是中国的“重装之都”,也被称为“中国西部鲁尔”。由于受到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影响,这样的荣光面临挑战。特别是二重和龙蟒裁员后,德阳市民心中遭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关于“德阳衰落”的论调时有发生。老工业城市要转型,首先要凝聚人心。在很多人看来,德阳的“创文”和“争魅”正是在努力重聚信心。
2012年,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德阳市启动了“德阳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从此,“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当时的一名应征者蒋国权说,“务实,是要正视老工业城市亟待转型的现实;敢为,是要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城市建设来看,省内其他地级市的现代城市史不能和1939年就已经立市的自贡相比。”谈到这个问题,自贡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市文明办副主任陈建国说,“工业和城市曾经给自贡人民带来过骄傲。如今自贡要转型,首先要正视自贡的差距。通过创建一看一比,就会发现我们落后了。”
创建是一场持久战,谁都想打赢!于是,自贡将创建工作和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编制,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陈建国透露,“相对于新兴城市,工业城市的优势在于历史悠久、市民素质较高,不需要在公共秩序的维护上面投入过多精力。政府的重点往往倾向于重塑城市凝聚力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
类似的还有攀枝花。虽然攀枝花已获得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命名表彰,但要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资格的任务还很艰巨。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较长的工业历史给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并不足以保障其永居上游。德阳、自贡的“创文”,似乎是在破解“衰退周期”中的一个难题:老工业城市要转型,城市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过去城市物质文明发展迅速,忽视了精神文明;而今产业处于阵痛期,更应通过创建来改变工业城市的生硬形象,为转型蓄力。endprint
年轻的城市同样需要增强信心。为此,遂宁也提出了要打造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于是,“友善、包容、创新、奉献”的城市精神应运而生,最显著的成果是市民素质提升,主人翁意识增强。
只有增强了信心,才能引导人们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让群众成为创建“主角”。
重构社会
和工业城市以及较为成熟的城市相比,另一类城市则更加注重社会在城市的重构。典型的如巴中,还有那些力图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单元。
1993年,巴中地区正式设立;2000年,巴中撤地设市,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资料显示,1993年的巴中地区,全区户籍总人口310万,贫困人口竟然占60%,即180多万。建区之初,地区本级财政为零、工业为零,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等四县为贫困县,财政总收入不足1亿元。单薄的财政使得区域城市建设的进度十分缓慢,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9万人。
2010年5月,广巴高速通车,结束了巴中没有高速的历史。如今巴中已经形成在建机场、过境铁路和多条高速的立体交通,巴中城市发展的外延被打开。“巴中的城市规模扩大,实际上是近十年的事情。”巴中市规划局负责人说,“交通的改善给城市拓展带来了外部机会;庞大的人口爆发出了‘走向城市的强大冲动。”
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果单论这十年省内地级市扩张的速度,巴中名列前茅!”2010年,巴中市约有城区人口25万人,城市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2015年突破“双50万”,蓝图显示到2020年人口超65万,2030年人口超90万。
“广安是巴中的榜样!”和广安一样,巴中的人口是内生型,迁入人口大多来自周围农村。基于巴中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和精神文明创建的迫切性,巴中“有所保留”地制定了“争取2017年在软硬件建设上基本达到全国文明城市要求,2020年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省内一些县级提名城市,在创建中也保持了开放的态度。西昌市曾被推荐参评第四届文明城市,最终铩羽而歸。2017年5月,全国部分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会在西昌召开。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军坦言,“不论结果如何,西昌始终在保持向上的态势。”江油市文明办负责人则说,“创文所带来的是一座城市永远的财富,科学的‘创建给城市带来的是人与城的质变,这不是单纯用成功或失败可以描述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