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反腐败大局的新特征
2017-09-26赵秀玲
赵秀玲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从历史经验、现实实际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中汲取智慧营养,并经过自我的融通与创造,使当前的反腐败大局呈现出新的逻辑特征。
辩证思维与科学反腐
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反腐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不偏不倚、内外兼顾、科学有效。
以往,包括中国古代在内的反腐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一元化思维,最典型的例子是“宽政”与“严打”相分离:不是过于放纵腐败,就是“一阵风”进行严打。这也是长期以来反腐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当前的反腐凸显辩证思维,收效颇大。
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进行反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反腐史上都是罕见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据2016年10月中纪委公布的数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9622起、处理18740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913人。另外,仅在2017年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77起,处理302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57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永远在路上”,以制度机制制约腐败,靠提升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令其“不想腐”,让人民群众成为反腐的主体。
当前反腐的辩证思维还体现在:一是“老虎”和“苍蝇”一起打,这是对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超越;二是反腐既要重点打击显性腐败,又不能忽略反腐者本身腐败,即破除“灯下黑”;三是除了治理官员腐败,又要防止官员家属和身边人员贪腐;四是既要继承传统反腐经验,又要创新现代反腐方式。只有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反腐过程中,方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偏不倚、内外兼顾、科学有效。
系统思维与结构性反腐
反腐是与国家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显示了立体反腐的广度、深度和整体布局。
虽然腐败是世界性毒瘤,但真正实行全面反腐者并不多见,更不要说从根治角度进行结构性反腐了。而这一切都与反腐者的零散、碎片化的非理性思想直接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系统性思想,这是其治国理政的关键,也是其进行结构性反腐的要义所在。
首先,建立腐败治理内容的立体场域,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反腐的局部和个体性特征。这个立体场域具体而言表现在:从中央高官到地方官,再到乡村干部;从官场到军队,再到国企,还有学校、医院和文艺界;从显性腐败到隐性腐败;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思想作风,还有家风。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立体反腐的广度、宽度与整体布局。
其次,坚持腐败治理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化,这就超越了以往的单一性与形式化。如在常规的反腐方式上,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监察和巡视回头看功能,从而使腐败处于无地隐藏状态。
最后,将反腐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更是整个国家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既看到了反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其艰巨性。从此意义上说,当前的反腐大局绝非孤立现象,而是与国家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
落到实处与精准反腐
反腐,既要强调从大处着眼进行顶层设计,也要强调注意“合抱之树生于毫末”,抓好细节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强调将反腐落到实处,于是形成了精准反腐的鲜明特点。
第一,让反腐有始有终,决不能半途而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
第二,从实事、小事、日常事抓起,让反腐建起预警机制。有些人对反腐总想速成,总希望一夜间见到实效,结果却往往相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反腐既要有从大处着眼的顶层设计,也要注意“合抱之树生于毫末”,抓好细节落实。此外,不少反腐败实践往往过于注重腐败后的结果惩治,但忽略了腐败前的预警功能,于是让本该扼杀在幼小阶段的腐败“苗头”,变得不可收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
第三,从人格修炼上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养,这是将反腐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人品、素质和能力,尤其希望有更多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的人,他们忠诚有为、为人干净、勇于奉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只有筑牢干部队伍这道堤坝,方能束缚住贪腐欲望的汹汹洪水,让腐败失去产生的土壤。
以情动人与形象反腐
反腐,一面强调法治,另一面又以情动人,用“知心语”影响世道人心。
中国历朝历代反腐,往往都是以不容置疑的鐵律见长,然而收效甚微。当前的反腐一面强调法治,另一面又以情动人,用“知心语”影响世道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重视“情”的内在力量,这个“情”字包括家国情怀、人情世故、乡土眷念,还有真诚善意,是一种蕴含于心、作用于外、感怀于人的情愫。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劝诫官员:“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同时,也有少数干部感到有些不适应了,有的快下班了还没有人邀约聚会就觉得心里有些空荡荡的,甚至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还有人说‘官不聊生了。看来,减小应酬要进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进一步提倡。”这样的反腐文本是一种富有深情、颇为委婉的软劝诫,是广大干部的知心语,读起来入情入理,也是令人信服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事情的比喻也是反腐中耀人眼目的闪光点。其表述多是白话,却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常识、智慧的提炼,给人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劝善惩恶的强烈效果。较有代表性的有:“出出汗”“洗洗脸”“照照镜子”“灯下黑”“客里空”“迈过锅台上炕”“事后诸葛亮”“破窗效应”“脑袋长在屁股上”“程序空转”“带电的高压线”“猫鼠关系”“稻草人”“穿上马甲”“补精神之钙”“架设天线”,等等。这些遣词造句既形象生动,又自然贴切,比许多生硬的说教更能达到教育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还形象地描绘了腐败官员的“百丑图”,以期达到更好的劝诫作用。他指出:“有的是搞‘仙人跳,串通起来搞个美人计,套牢以后就要求给办事。”他还说,领导干部有点空闲时间,应该“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种反腐语言与方式可谓暖人心肺,不要说贪腐官员,就是一般读者读之,也会为之动容,生出许多感慨和对于风清气正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吕丽妮荐自《广州文摘报》 图:廖新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