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铝资源循环发展研讨会在霍林郭勒市隆重召开
2017-09-26
记者 /邓 旭
2017全国铝资源循环发展研讨会在霍林郭勒市隆重召开
2017 National Aluminum Resources Recycling Development Seminar was held in Huolin Gore
记者 /邓 旭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8月6日霍林郭勒市源源国际大酒店显得格外热闹,一层的会议大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共同承办的2017全国铝资源循环发展研讨会在此拉开序幕。出席会议的嘉宾有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华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云博、通辽市环保局评估中心主任朱天涛、发改委产业协调科科长满都拉、霍林郭勒市市委副书记兼市长张鸿福、副市长郭天宝、李新涛、理事长刘海石,以及霍林郭勒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来自再生有色金属、铝加工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大家针对铝资源循环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及发展趋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难点痛点进行深入研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主持会议。
霍林郭勒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福致辞指出,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此次研讨会围绕“绿色创新,技术引领,融合发展”的主题,深入研究铝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探讨国内外再生铝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将对推动再生铝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再提升,推进全国铝产业结构性改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为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霍林郭勒创业再出发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张鸿福希望与会专家、企业家为霍林郭勒再生铝产业发展拨云见日,描绘新蓝图,为实现资源循环的深入发展开启新思路、新征程。据记者了解,霍林郭勒市作为国家亿吨级煤田生产基地、蒙东和东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国家重点打造的重要高端铝材产业集群,近年来依托境内较为丰富的褐煤资源,在煤炭就地转化、电力多元消纳、原铝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动煤电铝产业延伸升级,扎实推进能源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以煤电用一体化为主要架构的“霍林郭勒模式”受到自治区肯定,“煤电网铝加工”产业雏形和竞争优势基本确立。
国家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华龙主要从电解铝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及其管理要求、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改革、技术政策、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报告。他指出,目前电解铝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大修渣、浮渣(铝灰)、残阳极等,为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环保部协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析》做了全面修改和完善,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特别严重损害的,应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确了环境污染共同犯罪的处理规则,突出了打源头、追幕后,依法追究危险废物提供者的刑事责任。为此,他在报告中特别重申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共同犯罪处理规则,尤其明知他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还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共同犯罪论处。针对资源化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胡华龙向与会代表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无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体系,明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二次污染控制要求及综合利用过程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综合利用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值,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云博在致辞中指出,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中国铝工业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技术装备水平、产业集中度、劳动生产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位产品能耗逐年下降,企业研发能力逐渐增强,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行业越发重视铝资源循环利用,在推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再生铝产业是发展和引领创建集约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同时还为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铝资源回收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随着中国电解铝工业的迅猛发展,再生铝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中国铝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杨云博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此次平台,深入研讨、广泛交流、凝聚共识,共同促进内蒙古乃至中国铝工业的健康发展。
刘海石理事长做了题为“新时期中国铝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发言。他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铝工业发展前景巨大,铝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环保、电力、产品结构等重点问题。霍林郭勒地区煤电铝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再生铝产业条件,希望与会代表就霍林郭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轻金属部处长莫欣达对2017年上半年铝工业的市场、政策、消费情况进行了全面剖析。市场方面,铝价恢复性反弹,铝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企业效益好转;政策方面,产业政策趋紧,环保、贸易压力巨大,下半年铝市场情况仍受政策执行情况影响;消费方面,传统领域表现良好,铝应用空间正不断扩大,未来铝消费仍有增长空间。
成都新格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伟重点谈了中国再生铝行业发展阶段及所处环境---四十不惑,铝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探讨。他从废铝供应形势反转、再生铝竞争格局变化、市场驱动行业发展变化等三个角度进行重点分析。废铝供应最重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再生铝工厂的主动权明显增加,国内废铝优势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周期短;交货及时;二是资金占用少;三是风险低;四是价格可控。李宏伟谈到,中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铝正在进入大规模回收期。因原铝产量基数大(2016年3220万吨),再生铝所占铝工业比重较小;按估算值630万吨计算,仅占19.5%,远低于发达国家通常的50%以上的水平,说明再生铝行业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国产废铝已占主导地位。据安泰科测算,2016 年中国共生产再生铝(指从废铝中回收的金属铝数量)630 万吨,同比增长 58 万吨或 10.1%。,其中 518 万吨用于再生铝铸造合金生产,约 112 万吨被铝加工行业所利用。持续多年的铝消费高速增长,最终将演化到回收领域。废铝供应总体不足局面将在2020年彻底转化,预计其与原铝之间的价差将持续拉大。近几年来出现的原铝对废铝的替代现象已经结束。另外,汽车用再生铝能够成规模利用的主要是铸造铝(低压与高压)。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以铸造铝为主,所以再生铝与汽车工业发展紧密相关。随着轻量化的深入,底盘、车身等其它部位也存在以铝代钢的趋势,但现阶段回收铝在此领域难以形成规模。铝轮毂由于回收尚未大规模集中,数量少,尚不具备保级还原市场条件。真正的保级还原,必须在具备一定回收规模下才能实现,预计在2025年之后,废铝在铝板、型材领域才有可能大规模应用,实现保级还原的目标。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从铝资源循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进行了交流探讨。在回收环节,目前市场秩序较乱、拆解技术落后,未来应致力于绿色回收拆解体系的建立,使用绿色装备,进行无害化拆解;在再生铝加工环节,再生铝行业格局发生变化,加工贸易业务萎缩,中西部地区发展不断壮大,铝液直供占比增大,废铝分选与熔炼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在压铸环节,以广东肇庆高要、宁波北仑、江苏南通、天津滨海等为代表地区,行业集群趋势明显。随着压铸工艺发展,铝合金压铸件应用越来越多,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压铸行业最大的需求市场。汽车工业,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汽车用铝快速发展。目前欧洲汽车用铝量145kg/车、美国铝用量181kg/车、中国铝用量120kg/车,未来中国汽车用铝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方面,泡沫铝具有成型快、重量轻、易回收等优势,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建筑装饰等高端材料领域应用良好;纯氧燃烧技术的突破,显著提高铝加工和回收行业生产效率及能源利用率;互联网与再生行业融合合作正在发生,多个再生金属交易平台运行良好,利用“互联网+”助力再生行业,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资源整合,创新交易模式。
8月7日上午,与会代表共赴霍林郭勒铝工业园区,深入霍煤车轮制造有限公司、万祥铝业、联晟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锦联铝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考察。据了解,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于2002年成立, 2006年晋升为省级工业园区,是自治区24个重点工业开发区之一,形成了“煤电铝加”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共有68家企业入驻,已投产企业46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铝及铝后企业16家。从园区建设至今,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3亿元。在煤电铝主导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企业中,已有79家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直接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0%。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用低热值煤发电,打造低电价优势,接续发展电解铝及铝后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思路被自治区总结为“霍林郭勒模式”,也被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献军会长评价为“中国最适合发展煤电铝产业的地区”,依托煤电用一体化衍生发展而来的“煤电网铝加”循环经济产业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