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投资中的“冒进”倾向及其风险

2017-09-25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俱乐部企业

自2008年开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入了“快车道”,中国的海外投资连创新高。到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胡润研究院携手易界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中国企业2016年海外投资并购交易金额增长150%。制造业、金融服务和能源成为跨境并购交易最集中的行业。美国成为最热门的海外并购目的地,其次是香港,德国排名第三。海航成为去年最活跃的买家,前100大交易中海航占了4笔,其次是安邦、万达和洛阳钼业,分别有3笔。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快速增长本是好事,说明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一些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确实出现了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部分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等类型的投资也日益增多。不少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一、近年来海外地产、娱乐等方面的投资案例

中国企业对海外地产、足球俱乐部等的大额投资曾引发了舆论的普遍关注,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的案例。

(一)海外房地产、酒店投资方面

2014年初,万达集团以2.65亿欧元购入西班牙马德里的地标式建筑西班牙大厦,原本预计将其拆除重建,但由于遭到西班牙市民的强烈抗议,几经周折,计划最终没有实行。2016年11月,万达终于将这块“烫手山芋”扔掉,卖给了一家西班牙企业,脱手西班牙大厦,王健林净亏损1.1亿港元。

2016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批准将该国最大牧场企业Kidman出售给一个由澳大利亚和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该笔交易谈判耗时长达两年,澳大利亚矿业巨头持股67%,其余股份主要由上海中房置业有限公司持有。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拒绝了两份由中国投资者主导的收购Kidman的提议,因为相关交易涉及澳大利亚1.3%的土地和2.5%的农地面积。

2017年6月,以复星集团为首的中国财团买下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商务写字楼——“沃兹德维任卡中心”,沃兹德维任卡中心距克里姆林宫500米,建于20世纪初,总面积为7万平米。专家估计,此次交易价约为1.65亿美元。

2017年7月14日,中国财团作价116亿美元(约790亿元)成功收购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根据公告所示,各家财团的持股比例分别为:万科集团占股21.4%、厚朴投资占股21.3%、高瓴资本占股21.2%、普洛斯管理层占股21.2%、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5%。按比例计算,万科将出资约170亿元人民币完成此次交易。

截至2017年3月31日,普洛斯拥有并管理了约5500万平方米的物流基础设施,业务遍及全球117个主要城市。

另据公开消息,复星集团近期正在洽谈收购法国滑雪胜地和游乐场的运营商CDA的股份。法國滑雪胜地CDA在法国境内拥有11个滑雪场,在欧洲境内拥有13个休闲公园,包括巴黎Asterix公园、the Grevin蜡像博物馆。早在2016年7月份就曾有消息显示,复星欲收购CDA股权,但法国阿尔卑斯地区的官员却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来反对复星的收购行为。这份声明中提到,反对CDA“将滑雪场廉价出售给外国公司”。

(二)体育俱乐部的海外投资方面

根据Wind统计,2015-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球队耗费的资金已经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2016年8月5日,中欧体育与AC米兰主控公司菲宁韦斯特签署了协议,以5.2亿欧元收购米兰俱乐部99.23%的股权。据媒体报道称,AC米兰收购案堪称史上最扑朔迷离的足球俱乐部收购案。从2015年起,AC米兰就与包括万达、娃哈哈、华为、阿里巴巴、茅台、百度、华融等中国企业都传过“绯闻”,最终却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买下,英媒报道称,AC米兰的买家“李勇鸿在中国鲜为人知,他买下米兰引发了许多惊讶和质疑”。

早在之前,中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就有案例。

2015年1月,万达集团斥资近4500万欧元,买下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权。

2016年6月,苏宁集团斥资2.7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

(三)影城及娱乐业方面

2012年5月,万达集团宣布与世界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美国AMC影院公司签署的并购协议。AMC拥有346家影院,共计5028块屏幕,且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公司。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

另据报道,王健林还就收购维亚康姆旗下子公司派拉蒙影业49%的股份进行了商谈,并就以10亿美元收购曾获金球奖的制片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展开过谈判。

二、如何看待海外投资中的非理性倾向

自2016年底以来,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的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继去年四部门表示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以来,今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出现了45.8%的下降,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对外投资更是大幅下降82.5%。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起境外并购109起,案例数同比增长68%,涉及交易金额在千亿元级别,同比增长约一成。在并购案例显著增多的同时,并购进程却有所放缓,因此,完成并购或宣告失败的案例数量反呈减少之势。

中国企业“走出去”一直是政府倡导和支持的,但未经科学论证、审慎决策,大把银子乱撒就会出问题。合规、真实的投资没问题,与之相反的投资就可能带来风险。投资总是有风险的,理性和非理性投资也很难天然画线,把握好海外投资和并购的度并不容易。但大批企业热衷于收购濒于倒闭的海外足球俱乐部,接下烂摊子,就很难说是理性投资。endprint

企业对外投资要跟国内经济发展合拍,这样“走出去”才更有意义,既为中国经济添动力,还能把国外赚的钱带回来。

三、关注境外非理性投资的风险

对外投资中的非理性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并采取了一些切实的措施进行了防御,但非理性投资的风险必须要得到准确认识。

(一)非理性投资的主要风险

1.金融风险

不少对外投资中的企业并购资金主要来自国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融资。这些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后,若经营不善或整合不成功导致巨亏甚至垮掉,受损的不止是企业和投资者自身,也不仅会造成资本外流,还将祸及国内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2.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比如说某个企业一旦在国外整合失败,上了监管黑名单,那么这个企业在国内的融资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甚至是流动性危机。进而,如果到期的债务不能够及时偿还,就会出现信用风险,银行的坏账就会增加,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这些企业的股票毫无疑问会下跌。

(二)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走出去”、海外大收购不只是多少亿美元初始投资的问题,并购后整合才是关键。由于自身整合能力不足,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面临重重困难,也有不少早早失败。典型的如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遭遇到了所在国法律制度、文化层面的强烈冲突,最终因为人才、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整合问题而遭遇失败。

1.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企业的发展时间太短,积累不够

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仅仅30多年,我们很多企业大都只有二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短的历史,绝大多数企业家目前还只是创始的第一代。企业不仅在自身产品、产业层面还不具备世界范围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模式、流程、資本、人才、制度、文化等更多层面上,更不具备海外扩张的综合实力。

2.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走出去”的配套体系还比较薄弱

首先,中国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海外风险管理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政府层面,外交领事保护部门常常遭遇诸多当地阻碍;境外安全保障专门法的立法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与很多国家政府间工作治安体系的执法安全合作尚未形成规范机制;境外政治和安全风险的评估和情报收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也亟待提高。

综合上面的因素,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要慎重,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调研,绝不能掉以轻心,一窝蜂地赶时髦,更不能借“走出去”之名行转移资产之实。要稳扎稳打,不能轻率冒进,不仅要走的出,而且要站得住。

参考文献:

[1]夏旭田.遏制非理性对外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7-21.

[2]盛刚.警惕非理性海外投资的金融风险[N].大众日报,2017-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俱乐部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