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7-09-25李颖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7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经济

李颖

如今,游走在北京街头,颜色各异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从小黄车、小橙车到小蓝车、小金车,强势“占领调色盘”的共享单车,正以风驰云卷的速度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共享”经济的普及,汽车、充电宝、雨伞、篮球也纷纷加入“共享家族”的行列。不过虽然“共享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共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过量投放、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给原本拥挤的交通增加了新的拥堵,占用、破坏等行为时屡见报端;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存在数据泄露、威胁账户安全等问题;共享雨伞投放没多久就丢失了不少,如何管理成了新难题……虽然“共享”的便利曾引得各国民众“羡慕嫉妒恨”,但也有声音表示,中国的共享经济“过度”了。

在“共享”热潮之下,我们应该社会运行和管理角度,对共享市场进行冷静思考。

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

所谓共享经济,指的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使供需双方从中受益。

中国的“共享”经济从无到有、从寡到众的速度之快,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有报道称,在北京国贸地区,每天早高峰平均每1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从共享房屋、汽车,到共享知识、云计算服务,共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共享的概念也越来越热。比如,从单车到雨伞、充电宝,用来共享的物件越来越小。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用来共享的物件通常被视为高频、刚需,因而能够通过互联网提高物品利用效率。此外,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高价值资产拿出来共享比较困难,所以此类物件的共享费用通常也比较低。

除了实物之外,共享知识、经验也逐渐成为投资风口。例如,知识分享社区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等共享类产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让众人的智慧得以分享。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钦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10%以上。

无序增长令创新不足

对于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很多外媒不乏溢美之词。西班牙《发展报》报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美国彭博社的文章则指出,发展共享模式在中国几乎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要有前途。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文指出,中国共享经济背后是资金的过剩和创意的缺乏。有人怀疑,中国是否已经到了“共享高峰”,出现了“共享过度”。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经济市场潜力依然很大,所谓中国“共享过度”并不存在。但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共享”概念野蛮生长、创新不足等问题。

“共享经济的实质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盘活存量经济,进而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永茂说,比如房屋主人把多余的房间租给短期住客,既给他人提供了经济实惠的服务,也更好地利用了自己的闲置资源,就是典型的共享经济。

“但目前中国城市中很多共享物品,虽然用的是‘共享概念,但往往需要新资源和新投入,而不是已有资源的再利用。”范永茂说。

目前正处风口的共享充电宝,对于其发展前景,业内就存在很大争议。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称,充电宝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借和还都不太方便,有的还需要自己购买数据线,反倒造成了浪费。而数据泄露,账户被盗等安全问题也成了共享充电宝又一隐患、顽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张敬伟指出,目前市场上共享概念野蛮生长,使创新经济模式蒙羞;大量资本流向“伪共享”项目,追求短期利益。这一现象确实折射了市场创新不足、创意不够的尴尬,如此“共享”是走不远的。

与此同时,各类共享事物也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和压力。比如共享单车的随意停放、无序使用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不便;人为破坏、故意损毁对城市执法带来压力;押金难返、使用者权利难以保障又对市场经济秩序带来冲击。

此外,目前中国社会信用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也掣肘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指出,目前共享经济仍以商业信用为主,信用判断还比较单一,缺乏权威性,且线上线下信用信息脱节,导致实用性大打折扣。

规范发展需多方共治

“出人意料”的共享物品不断出现,社会管理如何才能跟得上?中国正在进行的对共享单车的规范和管理,或许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日前,交通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共享单车线上线下的服务和管理“立规”。比如,注册上实行实名制;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服务;推广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鼓励企业组成信用信息共享联盟,对用户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意见出台后引发各界热议,多位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表态,希望全国性监管政策落地后,各地能创新监管模式,让企业在竞争中破解管理难题,赢得走向国际的战略机遇。

专家指出,从此前多地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探索,到在顶层设计上对共享单车予以规范,不仅能够促进共享出行模式走上规范发展之路,也对各行业日益活跃的共享经济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既要遵守法制和市场经济的规则,又要契合互联网新平台的技术规范。市场主体可以先行先试,但是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张敬伟说,共享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模式一样,供给侧、监管方、消费端以及大众监督,对此都负有责任,需要共治。

范永茂认为,应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属性,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共享物品的规范和管理。有些产品可以由企业生产、政府供给;有些产品可以企业生产、供给,政府提供制度环境作为配套,并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和约束;还有些产品可以让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合作供给,互相弥补缺陷,形成合力。

“共享经济也应是法治和规则经济,要管好而不是管死。”张敬伟表示,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立法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进行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更新和治理升级。在鼓励“互联网+”和“双创”革命以及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迎来法治和市场层面的双重超越。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飞吧,单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