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7-09-25肖贺

新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肖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程度对于青少年能否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深远影响。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在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之中德育素质尤为重要。当前青少年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受多维因素的负面影响,有些青少年一味追求时尚,缺乏劳动习惯,意志薄弱,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针对青少年德育中的这些新问题,应尽力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重视开展青春期教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效结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案例研究,这一点在高中阶段体现更为明显。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志向是人生指路的明灯,它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动员一切力量和勇气去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己的人生志向是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正因为无数志士仁人志存高远,把自强不息的精神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高中生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敏感而又多虑。因此对于这些青年人而言,在这一阶段得到意志力的培养、树立远大理想是相当重要的。

二、 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文献资料中丰富的素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尚书》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论断。《论语》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古語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李绅的《悯农》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商隐《咏史》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诗句,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的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成为古今人们教育后代的经典素材。

三、诚实守信

诚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青少年必备的品德,是青少年人格完善的基本前提,是青少年为人立身的处世之本。当前,面对多元化的价值选择冲突,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出现了诚信危机。因此,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应该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诚信理论”为指导,搭建诚信实践教育平台,并且以“健康向上文化”为主导,营造文化环境,不断健全青少年诚信品德的测评和监督机制。诚实守信无论是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情况,还是对其终身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体制的建立都将受益良多。

四、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利于天下而为之尸”、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都体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当前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很多时候他们多是考虑自己,很少能想到整个班级的利益和他人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上加以引导学生,树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观念要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实施“传美”教育,首先必须有一个内容系列和运作方案。“传美”教育既不同于语、数、思品等学科有课本,又不同于德育工作有“纲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给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把它纳入课表和课外活动计划,采用一定的方式。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借鉴了孙艳丽、李志勇、冯海涛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将深化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归纳为三个方面:形式自主、体系开放、内容创新。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定目标、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评价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教育体系实行开放,班级内部,教育人员与教育渠道是开放的,美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班级的每个角落,同时美德教育又向家庭、社会开放。追求整体教育的最大合力。再次,内容力求创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赋予时代新意,使传统美德之花常开不衰。同时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观念。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开展的“先遣队”和“排头兵”。学校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德高为师,身正是范”育人观念和德育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真正把德育工作开展到第一线。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并不矛盾相反,学校德育内容中的很大部分即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从体现学校德育方向性的内容来看,帮助青少年确立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态度和立场的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社会的政治期望或阶级期望能够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和自觉行为。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是多方面的,但是任重而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身边的传统美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