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擒纵结构的发展

2017-09-25张梦梓

演艺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机械设计钢琴

【摘 要】 简要介绍钢琴擒纵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演奏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钢琴。

【关键词】 钢琴;擒纵结构;机械设计;击弦机;钢琴演奏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8.013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iano escapement and how to play piano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structures.

【Key Words】piano; escapement; mechanical design; action; piano performance

在木质机械几乎销声匿迹的今天,钢琴不仅代表着西方近代艺术审美,还有机械文明的发展历程。17世纪末,欧洲进入机械文明的黄金期,在这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结构,钟表业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各类机械设计技术的普及为钢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钢琴与其之前的其他建立在杠杆原理上的键盘乐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精巧的机械构造,由此产生琴槌的高速运动可以获得相对洪亮的音响。

1 钢琴擒纵结构的发展

1688年,酷爱机械发明的斐迪南三世·德·美第奇(Ferdinando de'Medici)高薪招募了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作为他的乐器制造师。18世纪初,《1700年美第奇家族的发明收藏目录》(1700 Inventory of the Medici)中显示了最早的关于钢琴的记载:

“Un Arpicembalo di Bartolomeo Cristofori di nuova inventione, che fa' il piano, e il forte, a due registri principali unisoni, con fondo di cipresso senza rosa...”(一架可以演奏强与弱音的羽管键琴……)

图1所示为克里斯托福里在1700年制造的击弦机示意图。这在当时的乐器制造界可谓“黑科技”。这套机械系统的难度在于需要将擒纵机的临界点设在琴槌碰到琴弦的一刹那,太迟将导致琴槌滞留,影响琴弦振动;太早又会导致力度不够,并且在慢触键弱奏时失音。

事实上,在钢琴出现后的大半个世纪里,即使在有设计图纸传播的情况下,这种复杂的系统并非所有的钢琴制造商都能制造。真正普及钢琴的任务是由一大批造价低廉、技术简单的钢琴完成的。

1730年前后,在克里斯托福里的设计流传到德国后,德国的管风琴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将他制造的两架钢琴展示给巴赫,巴赫对这种新式键盘乐器提出了批判:“音响过于微弱且难以演奏”。西尔伯曼经过十几年的改进之后,终于在1747年得到巴赫的肯定,后者甚至成为了他的代理经销商。

1777年,莫扎特访问德国奥格斯堡的斯坦因(Johann Andreas Stein,西尔伯曼的学生),并且试奏了斯坦因制作的钢琴。这架钢琴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克里斯托福里钢琴的擒纵结构,并且有一个向后的击槌,这使得琴对触键力度非常敏感。同年10月22日,莫扎特使用斯坦因的钢琴举行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与斯坦因、管风琴家德米勒同台演出。莫扎特对斯坦因钢琴的精良质量赞不绝口,尤其是对斯坦因发明的著名的Prellmechanik击弦机大为赞赏(图2)。

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书信中写道:“现在我更喜欢斯坦因钢琴,它们比施佩特的好多了,无论我如何触键,声音都很平稳,永远不会振颤,也不会忽强忽弱或完全没声。总而言之,它永远很平均……它比同类乐器的优势在于擒纵结构,只有百分之一的制琴师会去碰‘擒纵这个麻烦的课题,但没有擒纵结构无法避免击弦后的抖动,当你触键的时候琴槌应在击弦后瞬间复位。”

圖3所示为“早期钢琴”(Fortepiano,通常特指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制造生产和流行使用的钢琴,或是以此为蓝本的现代仿古钢琴)制作大师保罗·麦克诺提(Paul McNulty)复刻的斯坦因1788年的钢琴。

German Action击弦机结构整洁、触感灵敏(图4),擒纵结构放在键盘的末端,将杠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并反向布置琴槌,使琴槌与擒纵装置合为一体,这种天才的设计既保证了琴槌击弦的高速和瞬间复位,更重要的是,演奏者的指尖可以明确感觉到琴槌的重量,与琴槌始终保持紧贴状态。这与当时德奥音乐典雅严谨又精巧的审美是分不开的,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并影响了之后所有的德奥钢琴。

而在英国,钢琴击弦机走向了另一种设计方向,Longman & Broderip公司享有专利的双擒纵结构成为主力(图5)。英式双擒纵相比于德式擒纵更为复杂,牺牲了部分灵敏度,使得手指在没有完全离开键盘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下一次击弦。

这种设计思想对现代钢琴影响甚远,在现代钢琴的机械布局上来看,更多继承的是英式双擒纵击弦机的血统。Longman & Broderip是克莱门蒂所喜爱的钢琴;海顿的英国奏鸣曲,也是为这种钢琴而作(图6)。

2 不同结构钢琴的演奏

如何去演奏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钢琴呢?核心要义就在于指尖对擒纵结构的感受。学琴初期,演奏者在立式钢琴练习,当第一次演奏三角钢琴的时候,手指会明显地反馈给大脑一个信号:这架琴的感觉不一般。通俗地说,就是钢琴的轻重不同,解决之道也基本围绕着力度这一基础课题展开,弹得速度快且音量大成了竞相练习的目标。

每架钢琴的击弦机设计稍有不同,经过杠杆的放大,对于手指来说,触感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但这些重量上的差别可以通过演奏者手臂的重量轻易地调整,所以,在慢速和中速演奏时并不会给演奏造成明显的影响。而快速演奏就不一样了,习惯在触键感较重的钢琴上练习和演奏,在触键感较轻的钢琴上就会难以控制,在早期钢琴上基本的均衡都难以做到……而解决方案不仅在力度上,还有对擒纵结构的感受上。endprint

图7所示为现代钢琴的击弦机。可以发现,这架现代钢琴的琴键上加了4个圆形的铅块。因为相对早期钢琴,需要为现代钢琴强度更高且更复杂的击弦机取得平衡,不然触感就太过沉重。触键时,手指的挥动速度在通过机械各部之间传导到琴槌的过程,实际上是比早期钢琴需要更多一点时间的,仔细感受琴键的反应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钢琴琴键重量的国际标准在55 g~130 g(高音到低音),相邻的琴键重量差别不可大于10 g。通常来说,音乐厅的演奏用琴会比学校的练习用琴触键感轻一些,这应该是为了避免在表演时力度不够而刻意选择的。但是重视力度的同时,对琴键细微控制的训练也不可忽视。在触键感较轻的键盘的钢琴上练习时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的那架“走哪帶哪”的钢琴就是应他的要求制作成了非常轻盈灵敏的键盘。

对比早期钢琴的擒纵结构,现代钢琴圆形的设计会更容易弹均衡(图8)。殊途同归,找到好音色的要点都在这里:有意识地研究击弦机,会对学习和理解钢琴艺术审美起到重要的帮助。毕竟,莫扎特、肖邦、勃拉姆斯,他们都在钢琴的制造和设计领域与制作师斯坦因、普莱耶尔、施特赖歇尔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Stewart Pollens. The Early Pianoforte, Cambridge Musical Texts and Monograph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Erlich, Cyril. The Piano: A History(Revised edition). 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 Powers, Wendy. "The Piano: The Pianofortes of 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 | Thematic Essay |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Retrieved 2014-01-27.

[4] Palmieri, Bob & Meg. The Piano: An Encyclopedia. Taylor & Francis, 2003.

[5] 钱仁康. 莫扎特书信集[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张梦梓,青年钢琴家,早期钢琴演奏家;瑞士音乐家协会会员,瑞士古钢琴协会会员。2016年,在“日内瓦古代音乐研究中心”以第一名成绩硕士毕业。近年来不仅活跃于欧洲的早期音乐表演活动中,还参与组建“瑞士亚洲音乐学会”,致力于与欧洲的古乐专家共同研究并推广现存的中国古乐(长安古乐、纳西古乐、福建南音等);多次邀请国内艺术家到日内瓦音乐学院作交流访问演出;在Moulin En Clarens等艺术机构作为独奏家和艺术策展人,致力于视觉艺术展览与音乐会的结合,不断探索音乐表演艺术在现代审美环境中的新形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机械设计钢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