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对招法,后来居上

2017-09-25山东江春阳

垂钓 2017年9期
关键词:钓饵窝子玉米粒

文/图 山东·江春阳

用对招法,后来居上

文/图 山东·江春阳

现在有太多的人死抱着台钓的大腿不放手,大江南北千篇一律使用一种钓组形式,从鱼塘钓到水库,从南钓到北,从春钓到夏。实际上无论是钓组还是钓法,都要跟着鱼情走,当变则变。钓鱼之道在于诱和骗,“诱”就是引诱来的意思,“骗”就是让它们吃饵,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完全可以凭着个人的想象力尽情发挥,不用拘泥于任何形式,谁的战术调整得快,谁就可以大获丰收,甚至后来居上。

刚开竿的新水库肯定好钓吧?如果老板不做手脚使阴招的话,哪个新开的水库都会给人惊喜。不过有句歌词唱得好,“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钓鱼这件事儿似乎也讲究个先来后到。

先来的那拨咱先不说,咱说说后到的。

先去的钓友钓得喜气洋洋,而稍后知道消息的,他们的收获往往就不尽如人意了。为什么呢?有人说,就那么点儿鱼,被钓得差不多了。错!咱们讨论的是水库,水库的库容怎么着也要比鱼塘大多了吧?少个千八百斤甚至几千斤鱼几乎对密度没什么影响,可是鱼儿上钩率大大降低却是事实。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鱼的饥饿感说。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有人说鱼都被喂饱了,还怎么能咬钩?这个观点我非常不赞同,甚至持反对意见。我有一个养殖鱼的朋友曾经和我说过另一个现象:他养鱼是一年一茬,春天的鱼苗精养到秋天就开竿了,开竿前半个月就停止投喂饲料了。我问他怎么不使劲喂饲料啊,这些鱼都饿得眼睛发蓝了,开竿一天不就被人拽干净了呀!他告诉我:“你不知道,越喂的鱼越爱咬钩,不喂的鱼才不爱咬钩,而且还正好迎合钓鱼人的心理。”我相信他不会拿自己的生计开玩笑。

大家都去过斤钓的地方吧?哪个斤钓塘的颗粒机都可以随时打开,唰唰唰喂鱼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鱼就会马上集中过来。即便关掉颗粒机不再投喂饲料,切断鱼的条件反射源,这里的鱼依然贪吃。我曾经观察过草鱼。打两捆玉米叶子扔进鱼塘,立刻会有草鱼过来抢食,只需一个多小时,水面上就会有草鱼的绿色粪便漂浮起来,这说明它们消化得非常快,从进食到排泄仅一个多小时而已,再投喂饲料它们还会吃,让它们在一天24小时内时时刻刻没有饥饿感是不可能的。所以,鱼儿被喂饱了才不咬钩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起码不是全部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打窝和钓法方面分析一下。

现在的钓鱼人都爱打窝子,这是一种有效的诱鱼、聚鱼的手段。但是钓鱼这个事儿却是成也打窝,败也打窝。此话怎讲?

现在的人去水库如果不打窝子,自己都心里没底儿。那么大的水面没有窝子,让鱼去发现钩上的两颗钓饵,确实挺难。于是,打窝子成了钓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绝不能没有的重要环节。我承认窝子很重要,所以我说窝子一定要打好。但怎么才叫打好?打窝子现在有两种现象,一是比多,二是一次性。比多就是绝不能少打,尤其不能比临近钓位打得少,就像是搞竞赛一样。其实窝子打得多未必就会钓得多,这是事实。原因很简单,那么多的窝料还不把鱼都喂饱啊?吃饱了的鱼还会留恋在此吗?酒足饭饱自然是扬长而去了。再说了,有那么多可吃的食物,鱼儿咬到钩上的概率有多大?微乎其微吧?再说打窝子的第二种现象——一次性。很多钓友投喂窝料没有批次,一次性将其全部打入,我不知他们的水下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这样打窝子,只会上一阵子鱼,然后就歇菜了。很显然,那是因为窝料被鱼吃光了,这地方不再聚鱼了。所以打窝子和钓鱼一样,要动脑,要有招,窝子打不好同样不上鱼。对于开放了一段时间的水库,这一点尤为重要。

我有过很多次极端的做法,一点儿窝子也不打,照样能钓到鱼。当时的情况是我的钓位左右两边都有人,两边的人都较着劲儿地往里投窝料,咕咚咕咚,再咕咚咕咚,一看这阵势,我还有必要打窝子了吗?每天都有人这样喂,这一大片区域对鱼都有吸引力,在这么大面积的食物面前,鱼会集中在某个点上吗?很显然不会的。但鱼又是活的,它们会到处溜达,我只要捡过路的就够了。我刚说过,鱼的消化过程很快,指不定有哪条鱼路过我这儿的时候,肚子里就有点缝儿了呢!所以,我只要加大钓饵的诱惑,便于它们发现就可以了。是这个道理吧?这样施钓的结果就是我每次的收获都比大多数人要强。

还有一个朋友,钓水库增流的鱼。这种增流补放的鱼肯定是养殖鱼,没口的时候这货不打窝料,抓来沙子很认真地用打窝勺一小勺一小勺不间断地打到浮标附近,结果就他上鱼。他说,养殖鱼习惯了被喂养,它们对有东西落水的唰唰声很敏感,条件反射地认为有饲料投喂进来,于是它们会向声音处集中觅食。这件事我们曾经一度当作笑话,其实确实有道理,打窝子须巧妙,诱鱼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再从窝料和钓饵的关系来探讨分析一下。以前有人强调窝料和钓饵要统一起来,钓饵要比窝料精。这一点我承认,确实有道理,就好比你通过川菜馆的招牌吸引来了顾客,你给人家上鲁菜,客人会接受吗?肯定不会。但是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今天要讨论的正是窝、饵分家——没错,窝料和钓饵要分开!比如用嫩玉米打窝、嫩玉米钓鱼,打多少玉米粒合适?起码要有一穗,打少了对鱼的诱惑力小,打多了——一穗玉米有500~700颗玉米粒,能吃到钩上的那粒的概率是几百分之一。那么如果我们用雾化性或者水溶性比较好的散饵垂钓,被鱼发现的概率是不是会增加许多?话又说回来,既然用玉米粒打窝、玉米粒钓,鱼儿吃到钩上的概率很小,那么你想到没有,有鱼上钩后水下面的窝料还会剩下多少?是不是应该补一点呢?

打窝子要巧打,不是分量多、价格贵那么简单。不过今年最流行的散饵麻团钓法我觉得非常巧妙,你可以蘸小颗粒状鱼饵、可以蘸喂鱼的颗粒,还可以蘸玉米粒,简直就是手竿版自带窝钓法。这种钓法的优点是窝料集中,被鱼发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又充分体现了诱钓结合这一精髓。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开放一段时间的水库鱼口见稀的原因不是鱼的密度明显降低,也不是鱼被喂饱了,而是被钓滑了。从生口鱼到滑鱼的过程长短和水面的大小成正比,水面大,这个过程会相对长一点;要是小水库的话,这个过程只需几天!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垂钓的大部分是滑鱼。

针对滑鱼怎么办?其实有很多办法,在钓法上就可以做很多文章。

现在有太多的人死抱着台钓的大腿不放手,大江南北千篇一律使用一种钓组形式,从鱼塘钓到水库,从南钓到北,从春钓到夏。实际上无论是钓组还是钓法,都要跟着鱼情走,当变则变。

鱼,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都有警惕性,在被钓过几天后,它们就会对轻易得到的食物产生警惕,其表现就是有鱼蹭线但是不敢吃钩。比如它们会只吃窝料不吃钓饵,为什么呢?很可能是钓组调得灵了,鱼对躺底的食物比较放心,悬着的、半悬着的它们觉得不够安全,所以不敢进食。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调钝,使钓饵完全躺在水底,这样轻微的调整很可能就会使鱼产生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是照常调标,浮标调好后,在子线上加一点点铅,垂钓的时候子线上的铅落底,钓饵就躺在水底了,真正的铅坠还是悬着的,这样做钓组的灵敏度可控。这个方法是不是又颠覆了一些人的认知?下面咱们接着颠覆。开放一段时间的水库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鱼不贴底,这里不逐一分析个中原因了,但是在开放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鱼的警惕性,也会产生鱼只在窝子里游来游去却不敢下底吃食的现象,这也是滑鱼的表现。这种情况怎么办?钓离底呀!大家都钓过离底吧?就是钓浮的一种水层而已。不过真的钓浮,浮标会带着钓饵随着水流不停地漂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想点邪招。在子线上加一粒七星标的泡沫豆,是不是就可以把鱼钩悬起来了?垂钓时铅坠到底起到锚的作用,然后七星标的泡沫豆产生的浮力又把鱼钩悬了起来,鱼不敢到水底进食,那么鱼饵离底了还敢不敢吃?

其实应对被钓滑的鱼招法有很多,上面我只举了两个例子。因为针对滑鱼这两种办法都比较实用,权且当作抛砖引玉了。

另外,一个水库或者鱼塘开竿一段时间后,鱼情都会变坏。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投奔他处,这一点我也不同意,哪有那么多新开的水库供大家选择呀,我们常钓的水域大多数都已经开放一段时间或者开放了一定的年头了,里面的鱼虽然会越剩越少,但是里面的鱼绝不会绝迹,剩下的老鱼可谓是身经百战、老奸巨猾,把它们骗到岸上来特别有成就感。而且这类地方很可能在某一个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日子里开锅。

钓鱼之道在于诱和骗,“诱”就是引诱来的意思,“骗”就是让它们吃饵,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完全可以凭着个人的想象力尽情发挥,不用拘泥于任何形式。夏天,鱼情、水情变化多端,谁的战术调整得快,谁就可以大获丰收,甚至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钓饵窝子玉米粒
耍小聪明的鹅
鲫鱼上钩
有趣的『玉米粒抖字』
写给不想打窝子的钓友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打窝切忌打过量
守望
醉鱼
每天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