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洮南市农民工特征分析

2017-09-23李楠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洮南市社区教育职业教育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是城市移民的主要来源,农民工的城市化过程直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及结果。本文通过对洮南市农民工特征的分析,旨在探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科学路径,为社区教育的科学化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洮南市;剩余劳动力;农民工;职业教育;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吉林西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D412.6;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8.057

洮南市农民工基本是90年代及以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属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与洮南市社会经济状况比较吻合。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隶属白城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18个乡(镇),农业人口27.1万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也是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传统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近年来,洮南市政府以扩大农民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和建立市场导向为核心,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务工”只是农民工的基本生存诉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工的发展诉求日益增强,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工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洮南市农民工的特征分析,探讨农民务工原因的各种可能性,以期为地方政府解决农民工入城问题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1 文化素质高,乡土观念强,普遍缺乏文化归属感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比父辈更为深刻的理解。农业生产的空间稳定性、文化行为的地域保守性,决定着农民对土地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进而深化为一种感激和崇拜,这就是乡土观念。乡土观念最终演化成以家庭为细胞、宗法为体系的群体本位观,即心理学上所讲的“熟人社会”,农民工务工时多以老乡相称,遇到问题时多寻求老乡帮助,以老乡为纽带,农民工形成了小规模的团队组织,以自发、自为的形式参与着社会生产,多以已形成的民俗约束力控制着团队的稳定,是封闭系统,具有守成性特质,究其根本,是乡土观念在城市生活的推演,但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瓶颈由此形成。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都市文化对其原有的乡土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这将导致大量农民工在丧失原有观念后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普遍缺乏文化归属感。

2 经济拮据贫困,法律意识不强,普遍缺乏社会归属感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收入低导致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契机,两者都为农民工进城工作创设了客观条件,但农民工进城后由于对城市工作环境缺乏深刻了解,对劳动合同、务工薪酬等国家规定不熟悉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出现劳动纠纷,往往束手无策或采取极端手段,部分农民工对社会失去信心,缺乏社会归属感,对城市经济规则和都市生活产生畏惧情绪,甚至有人放弃了务工机会,重新返回农村。

3 技术水平偏低,无一技之长,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

农民工首次务工绝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或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农民工所选择的工作多通过传、帮、带即可上岗,由于在低水平上从事重复性工作,大部分农民工对工作产生了倦怠,主要原因是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用打工者的角色代替职业意味着农民工的职业素养并不完备,普遍缺乏积极向上攀升的勇气与动力。

4 促进洮南市农民工发展的创新思路

从农民工分化的角度,农民工未来分化方向应包括四部分:职业农民、身份农民、农村农民工、城市农民工。城镇农民工是农民工第四种分化的可能,它包括城镇企业主、城镇个体户、城镇打工者,他们是城市新移民的主要来源,融入城市要解决两个问题:生存和生活,生存依靠职业,生活依靠社区,而融入城市首先要融入社区,因此,立足社区教育,做好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所在,具体见图1:

图1的虚线表示可能性。农民包括三部分,农村的劳动力(不含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和非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分化为身份农民和职业农民,身份农民是对农民无选择性的务农行为的指向,从这一点上讲,不能将其从事的工作视为一项职业,因為职业一般是要经过选择的。农民工问题实质还是“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如何发展问题,农业不可能消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村落的终结与农村的消失将是一种必然规律,“三农”问题最终就是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农村不复存在,农民的身份必然随之消亡,农民下一步如何发展将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5 结语

农民工的形成、发展、壮大推动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民工也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善待农民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且要确立他们的“准产业工人”地位,提供必要条件,采取多种措施,使他们尽快地进入企业,融入城市,接受城市文明,尽快把他们培养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产业工人,使之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实现企业、农民工、城市、农村发展共赢的局面。

作者简介:李楠,硕士,教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洮南市社区教育职业教育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吉林省农村经济合作社现状调查——以洮南市永茂乡新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