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孔寺的鸽子与灯

2017-09-23波眠

飞天 2017年9期
关键词:唱戏寺院鸽子

波眠

佛孔寺是我曾经上小学的地方,木质土墙的小学校原本是寺院僧房所在地,后改为学校的。学校后面是一座突兀高耸的山,酷似陇右名胜麦积山,有小麦积之称。悬崖上分上中下三层石窟,原有栈道,现只剩密密麻麻的栈道口。顶上树木葱郁,青柏森森,有石窟边的树倒长下来,若亭翼一般。石窟内的佛像雕塑大多已在文革期间随寺院一起损毁掉,里面多有带粉彩的断肢残臂,但墙壁上还残留一些壁画,有高如真人的菩萨、金刚、武士,也有小如拳石的邪神饿鬼。这些人物线描勾勒传神,一丝不苟。我们上学那会儿,常去那儿玩耍,偷了老师的粉笔在墙上一通乱画。

最底层大殿的右侧还有一眼泉,不知何故,有人唤曰“海眼”。泉上边崖上生有钟乳石,泉周围用石头箍着,地上铺设的石基已磨得光滑可鉴。这个叫“海眼”的泉一年四季不盈不涸,我们上学时曾用罐头瓶舀水喝,清甜凉爽。忽记得那块碑有“闻听珊瑚无人见,一洞有水三洞干”之记载。据说周围有人挖出古钱,当时古钱通常也叫麻钱,家家有几枚,不能使用,我们并不在意,只是好奇。

寺院前面堆放着不同形制的石碑,有的已磨损得字迹模糊,大都是清三代镌刻的。最早的一通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佛孔寺的碑,可见佛孔寺建制之久远。这通碑碑身不大,有茶几面一般大小,字也不多,正文只有几句:“佛孔寺,古察院,打石洞,别改换,再生石,重相见。”书法工楷中有逸趣。此碑俗称透明碑,乾隆版的《西和县志》有记载。透明碑是形容其石面光洁干净,光可鉴人,敬香的人老远从碑上可瞧见自己拿香火的影子。

寺院内大殿前有一棵香柏树,树向西斜倚,作侧卧状,树身皱裂生苔,纹理清晰。因为树身低矮,来礼佛上香的人都要摸一摸,天长日久,中间分枝处摸痕隐隐,已如旧家具一般。据说此香柏为唐朝僧人所植,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可谓寿者相也。顶上柏叶青青,绿意盎然。寺窟间的鸽子斑鸠从崖间飞到树上,又从树枝间飞到崖窟间,旋来飞去,自在祥和。寺里没有僧人、尼姑,我想他们的前世或许就是佛孔寺的僧尼,眼神里满含慈悲,没有嘹亮的嘶叫,只是咕咕地低鸣,像为众生祈福的诵经人一样,连身上的羽毛也仿佛穿的是海青色的僧袍。有些鸽子亲和地在寺角边找食吃,回头看人,微微含首,若做杂役的小沙弥。

佛孔寺的对面建有戏楼,旧制已拆除,现在是七十年代建的鞍架式大房子。每年三月十五左右要唱会戏,这时节尚未动农,杨树叶柳树叶刚刚绽开,油嫩如新,半崖上梨白桃红,花盛草密,新煊一时。四路八方的小吃杂耍摊拥堵在四周围,熙来攘往的人穿戴一新。时见买了香火去寺里敬香的香客,有求财的、求平顺的,也有求儿女的,应有尽有。

家乡人求儿女有给送子娘娘献花的习俗。花是一种纸花,先用绿纸粘托底叶子,再用大红或桃红的纸粘花朵,有雏菊样的,有荷花样的,猩红鲜亮,一枝枝插在一个草扎的棒槌上卖,更是惹眼。卖花人多是半老婆子或年轻媳妇,收拾得很是干净利落,重送花而轻收钱,每每买了花,边递你花边要说几句吉祥祝愿的话,听来温馨顺耳。

听人说过去唱戏之前还要传神,就是会头负责将远近各庄的方神请来,在寺里供奉几日,等戏唱完后又恭送回原来的地方,像请客一样。

三月十五正会的晚上还要逭灯。旧时家里若有不吉祥之事便给神许灯一盏,凡许了愿的一并在此时节践行还愿,不然再有不安然之事必生疑虑。所有十里八村的许愿者晚上提前备一盏灯与大家汇合。灯多是自制灯,有方灯、圆灯、筒形灯、玻璃灯......糊灯的油纸上有写了吉祥语或画了梅兰竹菊的,里面插一支蜡烛。我小时候参加过,几百盏灯在静谧的乡村夜里一字排开,巨龙一般,影影绰绰,非常壮观。头人在前以锣鼓引领,提灯人一个跟着一个,凡唱戏出份子钱的村子基本都有人去。

因为是许愿,愿灯也是心灯,散着一种虔敬之光,夜阑灯明,风似梵音,许灯人也在此盛大的灯阵中完成了一桩向善的心愿。灯逭毕,回寺院里诵经收灯,大人把贡果给小娃娃们分散一些,戲也就开锣上演了。

我在故乡长大,成年后才出来工作。一直喜欢写字,多少也有点小名声,于是佛孔寺每年唱戏寺里都请我给戏楼上写对联,于情于理我都不能推托,每年创作两幅,用红宣纸写好,背面右下角用铅笔再写上左右,以便他们张贴,唱戏前用白纸卷包好送达于寺里。他们很是慎重,未贴之前总是放于神龛前的香案上。这是我自写字以来受到的最高礼遇了,愈是那样我愈不敢轻慢。

写了多少年戏台上的对联,我也没保留一幅的内容,倒是唱戏的情景一直在脑海中历历在目:

台下的石头多起来

花脸就杀出帐外

……

粉红脸的女人接连走出来

像桃花一树树的开endprint

猜你喜欢

唱戏寺院鸽子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宽恕
拜佛
母亲唱戏
鸽子
小鸽子
飞翔的鸽子
唱戏保健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