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点不吐不快的教学感悟

2017-09-23岑林

关键词:课文情感作文

岑林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同志们都认清了的。然而,教学改革千头万绪,改什么?怎么改?这都需要我们大胆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开拓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符合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改革之路,今有几条不吐不快的教学感悟,写出来,希望得到更多专家老师的帮助。

一、语文素质教育呼唤情感

首先,善于根据课文进行联系,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接受知识的教育。

如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我就这样引入课文,“同学们,我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说天宫里有些什么呢?”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孙悟空等等。我又说:“同学们还记得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吗?”一会就有同学背出“远远的街灯明了……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学生背完,我接着说,小说和诗歌通过想象把天空写得这样的神奇美丽。但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说明文是不能任意想象的,它必须客观实际地说明宇宙里真的有些什么。学生很生出浪漫的想象翅膀,开始全神贯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从而获得了有关宇宙的一些科学知识。通过比较,也获得了小说、诗歌与说明文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方面区别于语文的知识。

其次,富有情感的朗读,创设极具感染力的佳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爱憎分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素质。

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我教了多年,现在我才悟出,只局限于用“盼春-绘春-赞春”来概括作者思路和作品内容,或者通过词语、修辞的讲解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感情,是多么的力不从心。于是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用陶醉于春色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妙春色中。此情此景学生怎能不热爱春天?

第三,挖掘,利用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铺垫、渲染,创造一种适合于该课所需要的情感基调,产生共鸣。

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我用情朗读“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我投入了全部的感情读出的几乎是哭声,但同学们却发出了笑声,弄得我非常的尴尬。课后我悟出这是学生与老师、教材的情感不协调,缺乏共鸣。因为周总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久远,我的感情让他们莫明其妙。以后再教这课时,我就尽可能声情并茂地介绍总理的生平。再朗读课文,他们不仅没发出笑声,而且都受到了感染。

二、老师教学与学生自学比翼双飞

这是由语文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大家知道,语文学习周期长,渠道多,知识的获得可以在一个较短时间通过课堂教学来积累、完成。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实践,来形成敏锐的语感、文章感。单凭课堂教学,显然难于奏效。但是,在其他课外活动,家庭活动,社交环境中又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因素,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它们就能与课堂教学一道构成语文学习的横向系统。我在几年教学中,首要完成的就是学期初向学生家长致一封公开信,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重点,也是基础。而课外阅读(自学)则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让其家长、学生、教师均能明白这个道理,三者形成共识。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学,发挥学生内在潜力,实践证明了我所教学班级,均能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也总走在前列,更加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可谓得行于课内,成技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就在于此。

三、激发了兴趣,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成功,除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外,另一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中读写结合。有人形象地说:只读不写,水过鸭背湿,一抖,啥也没有了;只写不读,栽花忘浇水,枝叶干枯无疑,这就说明读写结合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很多别来自边远的农村,他们的共性是不善动手,作文水平极为低下,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神州作文选》《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就成了他们的命根子,成为完成作文的大救星。造成千篇一律的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写作时,我注意了学生这一主体问题。作文教学分三:第一开设针刺场。这是针对作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进行的一次激发,先让他们阅读《作文成功之路》上“定點钻探”等相关导写文章,解决了“没啥可写”与“不知道写啥”的问题。诱导他们能否掏心掏肺抵掏肝掏肠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然后进一步激发:“只要能把话说明白,能把字写清楚的学生,都具备作文成功的基础和条件。”组织学生研讨最“差”生为什么能够写出最“动人”的文字。完成了这一步,学生已产生了写作的激情。这时迅速进入第二步:入微感觉的调动。让他们从《作文成功之路》上找出最喜欢的同龄人的作品阅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第三步感觉美迅速升华为思想美过程。这是作文教学的成熟阶段。帮助他们向自己的心灵深处钻探,向自己的生活深处钻探。教学时,抓住学生的心灵,将他们分层次(作文素质的好中低)进行分步训练,进行边读过练,讲练结合。几年来所带学生作文总是高出一筹,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

古人云:“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从鼓励人们勤耕苦耕来讲,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如只讲“勤耕”“苦耘”,恐怕有些偏颇。改革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脚踏实地的事,只要能开拓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符合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路,我想就是有效的改革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作文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