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的代价
2017-09-23钱金涛
钱金涛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出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2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到上午8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要求:結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选自湖北省2017年四月调考)
优秀作文>>
生产阳光的角落
美如画的雪景中美如画的环卫工人更为动人。他们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卑微的,淡出公众视线,但他们为人们清理出通道,送来冬日里的一束光。不要让阳光浸濡你的全身却无人知晓他们的角落,那平凡与简单中的大美无言。
人们的视线往往只停留在雄奇壮丽的事物,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朋友圈可见一斑。而若不是媒体转发的照片,你会留意那清理积雪的环卫工人吗?当看到银装素裹的行道树间适宜行驶的公路时,你会不会想:是谁在角落里生产阳光?
是谁建起了七座大门的忒拜城?那上面镌着国王的名字,难道是国王运来的这些石?雄伟的罗马城,屹立着道道凯旋门,是谁把它们建成?苏伊士运河为世界节省着航行的燃料。那开凿运河的劳工姓名,何处去寻?
被隐藏于繁华城市的角落,被湮没于历史风烟的角落,那些平凡简单的人啊,却都在生产阳光的角落。
这样的平凡,从来都不是因为无法伟大而被安慰为可贵!贝尔托特在《一个工人读书时的疑问》中说:“十年出一个伟人,是谁支付费用?”
他们平凡,他们简单,但他们孕育着伟大。他们虽在角落,但他们生产着阳光。大音希声,至美无言!
山青了水绿了栀子花开,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不要宽敞的公司办公室,而在黑土麦田里生产着属于自己也照亮世界的阳光。特雷莎面对诺贝尔和平奖双手合十,镁光灯闪耀了她朴实的泪,圣洁的修女救赎被肮脏与死亡缠绕着的人,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有阳光洒下。
深夜清雪的环卫工人,修浚苏伊士运河的人们,为农民奉献的大学生,驱逐黑暗的修女……都是平凡与伟大的交织,如同蒙太奇下的光与影。他们或知名,或不知名,他们不是高台上俯视众生者,他们是角落里默默生产阳光者。
他们因此而平凡,却也因此而伟大。他们在幽脉岩根中诉说着简单与平凡,这是凡客的呐喊,这是尘土的礼赞。
而当我们再见雪景再赏美好之时,却也不忘,世界也因他们的伟大而阳光洒满,溢彩流金。
考场点击>>
全文论点鲜明,思路明晰。开篇通过审视环卫工人动人之处,旗帜鲜明地提出是谁在角落里生产阳光的问题,然后具体分析“是谁”的对象,从而讴歌平凡中伟大的精神。这样,层层递进,卒章显志。
选材精当,论证深刻。第三段连用四个问句组成一个整句段,气势磅礴,有力论证了平凡简单的人“却都在生产阳光的角落”,用秦玥飞、特蕾莎的事例指出他们让“不知名的角落里有阳光洒下”;最后又用环卫工人、修竣运河的人们、大学生、修女等集束材料,论证“他们是角落里默默生产阳光者”。众多的材料充实了内容,也使文章思想深刻。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源于人民日报2月份的微博,直击真实的生活现场,直指学生的心灵,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命题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便于展示学生的时代观念、精神风貌。
理解的关键是两种不同的景致:一幅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一幅是环卫工人清扫积雪的劳动场景。对这两幅画面,既可以辩证思考,也可以重点分析后一幅,还可以宕开一笔,触及一般性思考的层面。具体来说:①谈如何看待美。可从美的角度、美的价值、美的存在等方面思考。②谈如何看待问题或事物。可拓展开来从看问题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法等来分析。③谈如何对待劳动和劳动者。比如: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自然美,也有人的活动的美;美就在你身边;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美;劳动创造美;坚守平凡岗位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内涵,请阅读下面一篇时文。
时文链接>>
你负责貌美如花 一定有人在承担丑的代价
曹 林
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朋友圈,不过有媒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丑,却美着。
环卫工人身上的泥泞和脸上的水渍,似乎是与雪的美不相容的“丑”,可这种“丑”感动了很多人。人们纷纷留言向这些看不到他们留言的平凡人致敬:有人说,有些事不是鼻子酸酸就能解决的,希望可以提高他们的薪资水平;有人说,希望有关部门能为他们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而不是转发致敬一下就完事了。
这张照片也许能让人们想到,当你负责貌美如花时,一定有人在承担“丑”的代价。
想到另外一组照片,也关于“丑”。媒体发了一组警队里的“丑照”,他们有的扑向了引爆汽油桶的嫌犯,有的用血肉之躯为被绑少女撑起安全天空,有的在库房面临爆炸时冲向火场,他们脸上和身上留下无数伤痕,脸上被炸得面目全非,面部神经受损永远笑不出来,双手残疾再也提不起重物。网友说这种“丑”是他们的勋章,每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当看到那些夜读鸡汤中诸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句子时,人们会觉得很矫情,可看到这些让自己震惊的“丑照”时,就会理解“负重前行”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血写成的。
从人性需求看,人们都追求安全、美丽、整洁、安静、优雅、闲暇和美好,但我们所追求的这些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付出代价。一些职业就是为了承担我们所追求的美好而付出代价。当你欣赏美的时候,背后有人在承担着“丑”。当你享受安全时,有人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当你逃离火场时,有人逆向而行冲向火场。当你享受天伦之乐时,有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又随黑发人而去。前段时间吉林一警察缉凶时牺牲,追悼会现场,母亲因过度悲伤突发心脏病去世,心疼得让人窒息。
你可以冷冰冰地说,这是社会分工,不同的职业做不同的工作,承担着不同的风险。比如对环卫工的那张“丑照”,就看到有人说:他们挣得就是那个钱,他们只能做那样的工作,那是他们应该的。工地上的人更累,更危险,怎么没人致敬?其实每个岗位上的人都一样,只不过分工不一样,才会觉得环卫工人那么辛苦那么可怜,只有义工才值得尊敬,其他都是为了钱。我知道,持这种扯淡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种冷酷的观点貌似有一点儿道理,其实浸透着庸俗、冷血、工具化和抽离了价值敬畏的自私,是一种精致却失去人味的、冰冷无情的利己主义。
(转自《中国青年报》)
点化借鉴>>
此文视野更开阔,写法更圆通。列举警队里的“丑照”,是对原材料的类推拓展,使局限于环卫工人的话题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多角度的论证,更是对原材料的深入挖掘,从人性需求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使思考更有深度。行文分析论证的技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