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成功
2017-09-23
本刊6月号封面《武大帮持炬前行》刊出后,在企业家圈子和公益领域获得不少关注。五位武大校友企业家陈东升、艾路明、毛振华、雷军、阎志同框,回忆他们的武大情结、商业信念与公益作为。采访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真挚的、炽热的情感,关于他们的来处,亦关于他们的去处。
时代的群像容易给人以触动,透过它,能够感知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而这并非武大帮首次登上中国主流杂志封面。15年前,《中国企业家》4月刊封面以《92派—三个红顶商人的十年》为题,详述了陈东升、田源、毛振华的十年际遇。田源同为武汉大学校友,创建了中国国际期货公司。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通往主流文明的索道。10万官员下海,抱持着以商业改变国家、改变社会的宏愿。他们,被称作92派。陈东升、毛振华、冯仑、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胡葆森等人为其中代表。
陈东升后来在分析当时的“下海”浪潮时说,之所以有大批官员放弃机关金饭碗,最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价值观上认同商业是最好的。
被归纳为92派的这一代企业家处在张瑞敏、柳传志等早期的工业英雄和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新经济英雄之间,开创了一大批广义的服务业企业(比如金融、贸易),夹杂着地产、医药,被称作现代企业的试水者。自此,企业家成为社会的主角,并深深影响了此后读书人的选择。
他们保留着浓重的知识分子气息,有理想有抱负,想要干一些事来回报国家。“这群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喜欢拽‘大词,最小的词是民主,大的就能聊人类,说宇宙了。”冯仑曾这样评价92派。
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据说反映了冯仑心中的忧虑:企业家本应好好赚钱,但现实逼使他們扮演起了公共知识分子角色,而这不应该成为常态。
不清楚此说是否准确,然而92派另有一个标签:新士大夫企业家。这一称谓也许有外界期待的因素在里面,但也不能否认这是这一群体对自我的期许和认知。了解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经历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许便能明白,在实现以商业改变社会的理想之后,他们频频活跃在社会公共生活里,参与公益,探索改良社会之道,其来有自。
他们是中国高校捐赠的创纪录者,如陈东升、黄怒波、胡葆森等,亦参与公益机构的建设和项目运作,如任志强、冯仑、毛振华等,在教育、环保、文化、扶贫等领域多有投入,包括财富、时间,以及他们的商业思维和资源。他们自带的光环,传递出大量信息,影响了很多人。
他们注定是特别的一个群体。曾有评论评价92派,从分配别人的财富的人变成给自己和他人创造财富的人,从维护体制的人变成瓦解体制的人。而现在,他们开拓了人生的第三条路—奉献财富,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对社会的回馈和引领。
每一次选择,都基于不变的价值观。5年前,回顾92派走过的20年,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称92派的成功是价值观的成功。此评可谓中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