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节选文的教学方向探索

2017-09-22吴海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克洛德梅拉巴黎圣母院

吴海贤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13

一、观点阐述

本文所谓的节选文是指选入课文的文章是某篇或某部作品的节选文本,如《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丹柯节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等。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无法全部选入课文,但又都是经典名著,代表着某一时期或某一作者的创作巅峰,不能不选。故只能以节选文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节选文不仅符合教材主题安排的需要,也代表着原文本的创作特色或作家的创作特点。如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我与地坛》(节选)既符合专题的内容也能代表史铁生的文风。

在节选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顾及该专题的教学目标,也要侧重对原文本的主旨、特色等内容的渗透。在此基础上若能激发学生对原文本的阅读兴趣,成为“整本书教学”的起点,那将是节选文教学的最佳方向。

二、实录印证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请大家看大屏幕(PPT显示“巴黎圣母院”的全景图),请问这是什么建筑?

生:(齐答)巴黎圣母院

师:不错,这就是巴黎圣母院。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法国旅游,就一定会去那。这是法国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一本书也非常出名,叫《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作者是……

生:(齐答)雨果。

(板书:雨果)

师:雨果,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运动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代表有……

生:《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老工》《九三年》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可见都做了充分的预习。雨果在这些作品乃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都贯穿着一个伟大的思想: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所以他被人们称为“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师: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PPT显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渺小的肉体,丑陋的形象并不可悲。只要你拥有宽阔的胸怀,善良的心灵,即使一滴水,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六卷第四章,叫做《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显示课题)

师:请问:这一滴眼泪是谁流的?

生:伽西莫多

师:(PPT显示电影《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的截图)请你描述一下屏幕上的伽西莫多。

生:伽西莫多被人用铁索捆绑在刑台的转盘上。衣衫褴褛的,很可怜!

师:文章中有没有相应的文字描述?

生:有。

师:在哪里?第几页?第几段?

生:在32页第6节。

师:来,你把相应的文字读一下。

生:“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

師:伽西莫多为什么会绑在刑台上?

生:因为他在前一天晚上劫了一个姑娘,被国王的卫队发现受惩罚,接受鞭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31页注释1

师:哦,大家把课文翻到31页,一起来看看注释1。

师:在注释的最后一句交待了背景。伽西莫多在克罗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大家读了课本,伽西莫多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丑陋。

生:奇丑无比。

师:你们这样说有依据吗?

生:文中说“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这个丑相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师:是的,伽西莫多很丑,丑的竟让他的父母下狠心,把他仍了。他是个弃婴。(PPT显示克洛德捡到伽西莫多时的一段描写)屏幕上显示的这段文字就是他被克洛德捡到时的一段描述,我请一个同学来读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伽西莫多确确实实非常丑,他因为丑被父母抛弃,被克洛德捡到后,又被他利用。所以……

生:他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人。

师: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中世纪的格雷沃广场,恰巧看到屏幕上那个场景,有人在刑台上鞭打伽西莫多。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上去问个究竟,让他们人性化地处罚罪犯。

师:那这位同学呢?

生:我会匆匆离开。

生:我会给水喝。(生笑)

师:这是21世纪的你们看到这样的场景的反应;现在我们来看看中世纪的人民,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相关段落。

三分钟后,师提醒,在文章描写中世纪的人民,作者用的最多的词是哪一个?

生:笑(师板书“笑”)

师:中世纪的人民笑绑在刑台上的伽西莫多。是怎么笑的呢?请找到相关段落,说说怎么笑的。

生:当伽西莫多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爆发出一阵笑声和喊声。当“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但轮盘转动起来,伽西莫多在绳绑中发抖时,群众一阵哄笑。

师:还有吗?

生:当有人取笑伽西莫多时,群众大笑起来,小孩子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

师:是谁取笑伽西莫多?

生:若望·孚罗洛。

师:对。文章中还有提到其他的笑吗?其他同学可以帮他一下。你说。

生:当“公诉”结束后,场上处处有人诅骂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当叫水喝的时候,市民笑得更加厉害。当第二次叫水喝的时候,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师:同学们找来很多的“笑”,总结一下,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笑他,男人在笑,女人也在笑,老人在笑,孩子们也在笑。除了笑伽西莫多,还有其他行为吗?endprint

生:骂伽西莫多。

师:骂伽西莫多。主要集中在第在哪里?怎么骂的?我请一位男生有感情地把群众骂伽西莫多的话来读一下。

生:“邪教的怪物!”“骑扫帚把的家伙!”“做个凄惨的怪笑吧,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得啦!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会在百尺黄泉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敲晚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这个丑相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师:骂得不错,谢谢你!当时的人民,我们可以称之为群众,他们这样笑伽西莫多,这样骂伽西莫多。可见他们是多么的……

生:冷酷。

生:无情。冷漠。

師:文本中有没有对群众的评论?大家找一找,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读)“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师:读得很整齐,很响亮。当时的群众是无知的,愚昧的。他们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板书无知、愚昧)

师:当时的群众这样对待伽西莫多,他们之间有仇吗?

生:没有。

师: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没有关系。

师:没有关系,那我们可以称他们之间是……

生:陌生人。

师:这个词用的不错,他们是陌生人。当这些陌生人笑伽西莫多,骂伽西莫多时,伽西莫多有什么反应?

生:他先是慢慢地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然后在绳绑中挣扎,狂怒的扭动,把那老旧的轮盘弄得轧轧响。

师:恩,这位同学找得不错,是一个较为细致的描写。有没有更加概括、简练一点的?

生:愤怒、憎恨、失望。

师:陌生人让伽西莫多愤怒、憎恨、失望。这时候突然看到自己的亲人,他会有什么反应呢?我请女同学把课文第36页最后一段读一下。

(生读毕)

师:这时,伽西莫多看到了谁?

生:克洛德。

师: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养子和养父的关系。

师:伽西莫多受到鞭刑和他有关系吗?

生:有,是他唆使伽西莫多去抢爱斯梅拉达的。

师:但当克洛德看清楚,刑台上是伽西莫多时,他是怎么做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生:逃避。(师板书逃避)

师:逃避,而且是急忙逃避。克洛德当时的“职务”是副主教。在中世纪,宗教专职人员是很有地位的。《巴黎圣母院》中判爱斯梅拉达绞刑的就是克洛德副主教,他既然有权判别人死刑,我想对他而言阻止一场鞭刑,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何况受鞭刑的是他的养子!更何况伽西莫多是因为他才受鞭刑的,可他却选择了逃避,可见克洛德这个人……

生:残忍,自私。

师:这样的养父让伽西莫多更加失望。他挣扎累了,吼叫渴了,于是叫水喝。当他第一次像动物的咆哮声说道:“给水喝”。得到的回应是更厉害的笑声。但他第二次用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得到的仍然是一阵笑声。那么,伽西莫多第三次要水喝,会有奇迹发生吗?我请女生齐读第57至67段,看看奇迹会发生吗?

师:伽西莫多要到水了吗?

生:要到了。

师:谁给的?

生:爱斯梅拉达。

师: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是什么关系?

生:伽西莫多抢了爱斯梅拉达。

师:哦,那我们可以把爱斯梅拉达称之为伽西莫多的受害者,对吗?

生:对!

师:陌生人不给伽西莫多水喝,还笑他、骂他;他的养父看见他逃避了,他的受害者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可见这姑娘……

生:善良。

师:嗯,这个姑娘是非常善良的,尽管伽西莫多曾经伤害过她,但她看到伽西莫多这么可怜,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他水喝了。这位姑娘除了善良还有什么美好的品质吗?

师:刚才女生读到这一部分,对这位善良的姑娘有大量的描写,你能结合这些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道路……”大家都闪开,可见姑娘长相不凡。

生:“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妄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给伽西莫多水喝,非常善良。

生:“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扁了扁”这个动作,说明姑娘觉得伽西莫多不应感动地忘记喝水,这只是很简单的举手之劳而已,这也体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

生:书上也直接说爱斯梅拉达“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

师:总结大家所说的,爱斯梅拉达是一个漂亮、纯洁、善良的姑娘。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板书,陌生的群众对伽西莫多的态度是“笑”“骂”,副主教,他的养父对他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受害者爱斯梅拉达却给伽西莫多水喝。作者把前面群众的“笑”“骂”写得越恶毒,副主教逃避的越快,就越能显示出爱斯梅拉达的……

生:善良。

师: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

生:对比。

师:对。课文中还有其他地方也运用这种手法吗?

生:群众之前的“笑”“骂”和后来群众被感动,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是一组对比。

师:很好,这是一处对比。还有吗?

生:伽西莫多之前抢爱斯梅拉达,和之后流泪反省,是一组前后行为的对比。

师:非常好,又发现一处。还有吗?

生:伽西莫多丑陋外貌和爱斯梅拉达漂亮的外貌也是一组对比。endprint

师:恩。我们可以把这称为美丑对比,说的专业一点可称之为“美丑对照”。我们想想刚才大家所讲的几组对比,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美丑对照”?

生:可以。

师: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生:群众之前的行为可以称之为丑,后来的行为是美的;伽西莫多也是这个道理。

师:大家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吗?

生:有。

师:对,这些人物都是遵循“美丑对照”原则的,包括副主教克洛德。他之前也非常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教,他收留弃婴伽西莫多的行为也应该可以称之为“美”,后来利用伽西莫多去抢爱斯梅拉达,自然是“丑”的。

师:好,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美”“丑”是对照存在的。“美”“丑”除了对照的关系之外还有其他关系吗?

生陷入思考中。

师:大家想知道《巴黎圣母院》的结局吗?

生:想。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详细的讲述。老师把结尾的最后一部分打在投影上了。大家看投影。(附投影内容:伽西莫多神秘消失了,我们对此所能发现的只有如下而已:在这篇故事结束那些接连不断发生的事件之后大约两年或一年半,有人到鹰山地穴里来寻找两天前被绞死的公鹿奥利维埃的尸体,因查理八世特准他移葬于圣洛朗,埋在比较善良的死者当中。就在那些丑恶的残骸中,人们发现有两具骷髏,一具搂抱着另一具,姿势十分古怪。这两具骷髅中有一具是女的,身上还残存着几片白色衣袍的碎片,脖子上则挂着一串用念珠树种子制成的项链,上系着装饰有绿玻璃片的小绸袋,袋子打开着,里面空无一物。这两样东西不值分文,刽子手大概不要才留下的。紧拥着这一具的另一具骷髅,是男的。见他脊椎歪斜,头颅在肩胛里,一条腿比另一条短。而且,颈椎丝毫没有断裂的痕迹,很显然他不是被吊死的。因此,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那个人是自己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人们要将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师读这一段)

师:显然,这具男尸就是……

生:伽西莫多

师:伽西莫多抱着爱斯梅拉达死了,当人们要把他们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可见,小说的结局是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化为一体。爱斯梅拉达是美的,伽西莫多是丑的。我们提升一下,“美”“丑”不仅是对照的,而且还是一体的。

师:你有话说是吧?

生:美丑一体不仅体现在结局上,也体现在每个人物身上,无论是群众也好,伽西莫多也好,乃至副主教克洛德也好,他们都是美丑的统一体。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不错。所有的人物都是美丑的统一体。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一个美丑的统一体,很多时候人都是矛盾的。矛盾的人构成矛盾的世界,所以雨果说:“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PPT显示)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尾,“人们要将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你觉得这样的结尾怎么样?

生:这似乎不大可能发生,过于理想化了。

师:的确,老师也认为这样的结局不大可能出现,再来看看我们课本中的结尾。课文结尾和小说的结尾有相似点吗?

生:课文说“观众也都被感动了”,似乎也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师:大家认为呢?

师:雨果上面所说的接下去还有这样一句,加上这一句我想同学们应该会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写了。(PPT显示“把理想作为艺术的动力,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是对上帝声音的呼唤。”)

生:这是雨果的理想,他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

师:对,我们把这种写作方法称之为浪漫主义。我们也知道雨果被称之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这种写法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大量存在,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原著。下课,同学们,再见!

三、教后记

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来的创作原则,而《巴黎圣母院》就是其运用这一原则的创作典范。所以,在此课例中,笔者除了快速梳理文本外(即便是选文,还是比较长),教学的重心落在“美丑对照原则”在选文中的体现。另外,也涉及“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美丑对照原则”和“浪漫主义手法”是《巴黎圣母院》创作上的最大特点,也是雨果作品的鲜明标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会对《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特色有较深刻的理解,或其还会有兴趣去阅读原著。节选文的教学应体现原文本的独特性,让学生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感。笔者认为,这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节选文教学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三中 3157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洛德梅拉巴黎圣母院
卡梅拉的鸡蛋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起火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中女性形象分析
为梦想而努力
《不一样的卡梅拉》
赞美与批评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