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玉米栽培措施
2017-09-22柳美玲
柳美玲
【摘 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品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资源。玉米种植大多集中在北部和西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保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与高产性,就要在确保水资源供给的同时,加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研究。本文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玉米种植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玉米种植标准化栽培的推广以及种植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抗旱;玉米种植;栽培技术
[Abstract] Corn is our country's main crop variety, is our country main food resources. Much of the corn crop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regions, mostly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ater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water pollution waste is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high yield of corn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maize drought-resistant cultivation in the meantime. On the basis of this article in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maize drought-resista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rn culti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ultivation.
[Key words] Drought resistance; Maize 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玉米的产量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旱是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一个非生物因素。近几年,我国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位的逐年降低,许多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玉米种植减产、甚至绝收,难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一些新型栽培技术被应用到了玉米生产中,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为我国整体玉米栽培及产量提高起到了示范作用。
1.抗旱玉米栽培概况
1.1玉米抗旱基本机理分析
玉米对水分胁迫十分敏感,对于玉米的生长过程来说,玉米的抗旱期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避旱、御旱和耐旱。干旱躲避期,玉米幼株生长速度与水量密切相关。玉米会因为所在的环境水量不断地增加进而到迅速生长,生产上利用具有避旱作用机制的短期早熟玉米品种来减轻干旱造成的影响。干旱抵御期,玉米根系不断扩大,开始从深土壤层中实现吸水,并通过自身气孔开放,将玉米生命活动必需的水分留在根系中。干旱忍耐期,这一时期玉米植株会通过自身结构的特点来保持稳定生长,延缓代谢。玉米的耐旱性和御旱性构成了玉米总的抗旱性能,对玉米生长有重要影响。
1.2规范化抗旱栽培优势
规范化抗旱栽培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是玉米抗旱栽培的一大趋势。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玉米种植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例如在覆盖地膜时,对地膜宽度、株距、行距等标准化要求。对盖种塘土的用量、盖土方法等统一控制,以达到增加雨水储量,为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提供水分的目的。此外,机器播种、规范化床式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机器播种比传统犁播在产量和出苗率上有明显提高、空杆率有所降低。规范化床式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精细整地、规格做床、化学除草、及时覆
膜、适期播种、科学管理及适时收获等,促进了增温、保墒、生理效应,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优势。
1.3抗旱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状况
在种植区地表覆盖一层玉米秸秆,即秸秆覆盖法,能够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较之地膜覆盖,覆盖玉米杆、麦秸的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范围种植。抗旱坑法在翻整好的土地结冰前挖坑,将有机肥和土壤混在一起,埋入坑中进行密封。采用这一方法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化学试剂的使用同样能够对玉米抗旱性起到作用。如抗旱型复合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在不同时期,对玉米施加抗旱保水剂,可以削弱蒸腾作用强度,提高玉米产量。增温剂的使用也较为常见,针对玉米土壤温度昼夜差距大,土壤温度散失快的问题,将选择好的增温剂均匀地喷施于土壤表面,能够起到维持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
2.抗旱玉米综合栽培措施
2.1品种及播种时期的选择
针对当地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土壤情况,应选择对环境影响不敏感、对环境有较高抵抗力的玉米品种。耐旱品种一般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例如根须向下延伸,叶脉密实,叶面绒毛丰富等。精选良种能提高玉米的发芽率, 确保播后不烂籽、出全苗。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从前期到后期对水的需求量逐渐提高,到玉米拔节阶段,对水的需求量又会下降。因此在选择玉米种植时期时,要根据气候情况,以出苗错过晚霜冻为宜,并在一定深度下保證玉米合适的温度,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较为有利。还可以采用低温抢墒, 浸种催芽早播的方法,但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控制好种子在土壤中、水中的时间,避免对出苗率造成影响。
2.2地膜覆盖技术的运用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增产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将土壤保护起来,避免养分流失,同时改善农田的理化性质和生态条件,使土壤的自然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覆膜的时间一般有三种:秋季覆膜、早春覆膜、以及播期覆膜。不同时期的覆膜方式目的不同。例如秋季覆膜主要为了防治秋、冬、春三季的水分蒸发,以达到保墒增温效果。早春覆膜则主要为了防治春季的水分蒸发。目前,地膜覆盖材料有有机材料,如作物残茬、作物秸秆、废纸等,以及无机材料,包括塑料地膜、生物降解膜等,实践证明,秋季塑料地膜全程覆盖最为经济、利用效率最高,适用于积温稳定的半干旱地区,增产效果显著,
2.3合理的土肥管理
适当地向土壤中施加一定的有机肥料,如磷肥、 钾肥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根据土壤状态进行分次按比例施肥,例如肥力高的地块氮肥以 3:5:2 比例为好,中等肥力则是当增加穗肥、减少粒肥。此外,根据幼苗的趋肥性,即根系向有肥的下面伸展,应适当施沟肥或控向施肥,提高玉米的抗旱及抗倒伏能力。玉米生长至中期阶段,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疏松,掌握苗旁宜浅,行间要深的原则,使土壤表层疏松干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还需要加强查苗、补苗、间苗等工作,如扒开幼苗表层土壤,露出部分根系,确保幼苗能够成长为叶片宽大、茎基扁粗、苗色浓,绿的壮苗。
玉米产量潜力大、用途多元化,玉米的抗旱栽培与种植玉米的土壤水分和自然降水量紧密相关,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培育抗旱玉米品种、加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玉米的抗旱栽培将随着新品种选育、栽培方式优化、栽培技术等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实际中推广种植,真正高效地解决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海灵 , 郭有琴 , 王泽宇等 .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 谷子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J]. 甘肃农业科技 ,2015,(10):53-54.
[10] 习银生,杨丽,我国玉米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2):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