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农广校系统优势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7-09-22袁小丽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农广校培养

袁小丽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农广校系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受训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出了对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及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广校;培养;职业农民

[Abstract] NongGuangJiao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e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ed groups of personalized requirements, proposed to the further completes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ng thinking and main measures.

[Key words] NongGuangJiao; Culture; Professional farmers

一、農广校系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势

农民素质决定着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水平的高速发展, 农民朋友逐掌握了一些农业科学知识。但是,目前各种农业方面新科技知识广泛实施,农民原有的素质和传统劳动技能,已经不能很好当下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劳动技能的转变与提升,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农民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将保证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有利于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更有益于社会稳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与科技创新培训的专门机构,如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创新培育模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和广度,迅速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队伍,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个性化

因为职业农民从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产业,技能水平高低各不相同,他们对现代农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不一,因此,他们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度也各不相同。要满足职业农民差异化需求,就必须对农民开展个性化培训,这也是各级农广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农民数量庞大,仅仅以农广校有限的人力和教学能力来培训教育新型职业农民,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而通过广播电视模式培训,又不能突显个性化特点。所以全面开展个性化教育培训是难以现实的。因此,农广校在做培训工作设计时,应根据现有培训能力,充分考虑职业农民文化程度、技能特点、生产能力,在尽可能满足多数职业农民对教育培训的相同需求的情况下,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农广校还可以研究职业农民的一般成长过程特点,在岗位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多个富于个性化种类的培训模式中做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提升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1、健全培训体系

要提升农广校体系的培训力度,必须把农广校工作纳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责任制度。推进农广校的工作力度和强度,充分完善工作体制和工作体系。保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不改变农广校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和其独立设置的办学模式,突显农业广播学校的特色,发挥广播电视途径授课的优势。根据当地实际,重视和加强农广校的领导管理,加大工作力度。

2、精选培训对象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精心挑选出有一定产业规模、有发展空间、有发展志向的职业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突显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性。在培训工作中,不能扎实选择培训对象,盲目的一锅粥式的培训,将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培育工作也将流于形式。所以,农民培训工作还需要各级农广校认真研究,积极行动、广泛宣传,使培训精神和培训内容家喻户晓,精心组织职业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报名,为之建立培育对象库,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建设。

3丰富培训手段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培训形式, 保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农广校要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突破时间和场地限制,积极开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直通快车,保证培训的时效性,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考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开展互联网培训,拓展培训面积,降低培训费用。农广校可以借助政府部门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培训,把成功案例搬到农民身边,积极鼓励农民接受教育培训。

4、做好实践课堂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要依托各类项目资源,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富有成效地建设好实践课堂,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引导实践,保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推进力度,走进百姓家,开设流动课堂,注重实践操作,做好实践课堂,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切实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5、提高培训能力

培训工作中要以全面提高农民的能力为目的,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可以依托新型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实体,积极创建职业农民实践实习的有效平台和载体。认真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和农民田间课堂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实践性。例如,创建以农民为中心田间学校,利用生产基地的便捷性和亲切度,刺激农民动手欲望,不失为一种培养农民自觉自立能力的有效模式。各种培训中多采用这种农民认可度高的培训模式,可以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邱家荣,周增清.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J].云南农业,2013,(12):15-16.

[2] 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J].中国农业教育,2011,(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农广校培养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