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好脱贫的“三朵金花”

2017-09-22陆振英

中国扶贫 2017年18期
关键词:工作队村民党员

陆振英

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八顷村位于河北省最西北端,全村共有346户、1177人,其中贫困户199户、466人,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和产业,基础差、底子薄、收入低、贫困面广,脱贫任务艰巨。

2016年2月,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派出工作队进驻八顷村,提出“绣好”提高自建能力、产业持久脱贫、激发内生动力“三朵金花”,努力为贫困村探索、铺平持久脱贫的康庄大道。

金花一:提高村两委自建能力

八顷村原有党员57人,却自2012年起连续四年没有村支书,近两年都是乡里派一名同志兼任,工作队进村时这名同志已撤回,“两委”班子仅有四人,年龄最大的67 岁,平均年龄59 岁,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比较弱。工作队刚进村时,通知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说好了九点开会,直到十点稀稀拉拉的也没几个人。会议开始前有村干部居然说:“今天谁也不能骂人,谁骂我我就骂谁。”

此景让工作队大为震惊。随后,工作队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精心谋划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党旗红”等一系列活动。在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2016年4月,村里选举出了一名有能力、想干事的党员担任新支书,并下大力气狠抓党支部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工作队加大在流动党员和村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去年8月,经县委组织部批准,八顷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为由在村党员选举产生的第一党支部、由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选举产生的第二党支部、由集体企业和專业合作社党员选举产生的第三党支部,多名有经济头脑和市场眼光、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复退军人等年轻优秀党员进入总支和支部班子。工作队还先后20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第一书记王永军带头讲党课。“七一”期间,该村评选出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10名党员为“合格党员、发展标兵”。2016年,有3名年轻同志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

天津知青郝碧泓曾在八顷村下过乡,退休后每年都要回村住一段时间。工作队的工作和村里的变化深深打动了他,2016年6月,他把组织关系从天津转到了村里,担任第三党支部支委、村企业监事和物流项目部经理,干劲十足。党员岳俊山、郭艳宏是当地的包地大户,也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听说工作队想实验种植有机马铃薯,他主动将自己租来的地让出40亩给工作队试种,并表示试验田的风险他们全部承担,全力支持扶贫事业。第二党支部的16名流动党员主动成为助力村里发展的宣传员、信息员、业务员,外地务工的年轻群体回乡创业的念头逐渐增强……一年来工作队和村委不断努力,让八顷村做到了每件事都有组织管,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党员活跃的身影。

金花二:发展壮大村经济

贫困村要实现脱贫,根本途径是发展特色产业,要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就要依靠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没有一分钱,不仅没有任何闲置资源,还欠了七万余元外债,做任何事都要向每家每户摊派,村民意见很大,矛盾也很多。针对这一现状,工作队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2016年5月,村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目前共成立了11个项目部,与北京和河北省的十多家单位、超市、电商、酒店、餐厅达成了合作协议。2016年组织种植了40亩有机马铃薯试验田,收获的土豆经检测全部指标均达到了有机标准,上市后供不应求,仅此一项收入近25万元。接着公司购买了运输车辆,成立了物流项目部,一年可带来近10万元收益。2016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年底,经工作队、村党总支和公司党支部研究决定,集体的收益必须要反哺给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至少要有一人进入公司或合作社工作,实现一人在村打工,全家稳定脱贫。用公司挣来的钱给全村110位65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了200元健康补贴,给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每人发放了200元教育补贴。

通过融资、股份制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把村民的土地、资产入股公司,农民成为公司的员工和股东。目前,筹资100万元的马铃薯储藏窖项目以及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光伏发电、山珍野菜开发和家庭满族刺绣制作等项目正在实施中,2017年集体收入预期可达100多万元。

扶贫,重在精准。2016年,工作队先后到北京、天津、四川、内蒙古及张家口、邢台等地,考察现代种养殖项目和招商引资。根据每户不同实际需要,分别在项目引进、资金协调、技术支持、拓展销路上给予支持,全村199户贫困户每户都有了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确保了对象精确到户,措施制定到户,成效显现到户。村民丛有福在工作队指导下建设了1个大棚培育菜苗和种植白菜,半亩地收入了2万多元,2017年准备扩大到2个大棚。工作队还规范和完善了村里原有的四个专业种植合作社,指导养殖户李春生兄弟筹建了金八顷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春节前第一批绿色农家鸡蛋顺利上市,共发展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受益。

这些举措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许多老人由衷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感谢党给我们村派了一支好队伍来,我一定要多活几年。”村干部也感慨不已:“以前村里布置点活儿都没人听,动不动就挨骂。现在村里有点儿事一招呼村民就来一大片。工作好干了,村干部也有了威信。”

金花三:激发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从某种意义上看,物质和收入脱贫只是“标”,精神和观念脱贫才是“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治愈贫困顽疾。

刚入村时,工作队员发现很多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工作队就该送钱送物。对此,队员们多措并举,努力转变村民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内生脱贫动力。

思想发动。工作队鲜明提出了“自我加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破除“懒惰、等靠要”等消极思想。通过对本村和邻近村一些主动作为、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和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反面事例进行剖析,通过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思想和观念受到了冲击,改变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等消极思想观念,“要我脱贫”正在向“我要脱贫”转变。

项目带动。围绕“大力发展集体项目、积极帮扶个人项目、引领助力新生项目”的思路,以村集体企业11个项目部发展为主体,规范了原有的4个薯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新建1个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许多村民被这种红红火火的势头感染,养殖种植自主创业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村民陈淑莲第一批买回来10头黑猪崽,在北京打工的韩立军也返乡创业发展特种养殖,村民赵义文准备加入羊肚菌种植……外村和外乡的很多人主动找到工作队,准备一起联合创业,“输血”正逐渐被“造血”所代替。

载体驱动。加大对村民精神文明的引导,在村里开展了“书香八顷”平台建设、特色文化队伍建设和农民夜校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和技术培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光荣什么不光荣,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结合“两学一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建设和“合格党员,发展标兵”评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村民中开展“美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致富明星、帮扶先进等)评比。在村里设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农村微电影拍摄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让贫困村的农民围绕“村里这点事”,拍摄和展示自己的新生活。

2017年春节前,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功组织了“八顷村首届冬季村民运动会”,设置了拔河、识别土豆、二人三足运玉米等11个具有乡土气息的项目,踊跃报名的村民达240多人,加上观众和啦啦队,约有四五百人参与了运动会,既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激发了村民的干劲,更增强了全村干部群众的凝聚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队村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