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名村高林村保护和利用的探究
2017-09-22周冼强
周冼强
【摘 要】海南省定安县高林村汇聚了清代海南的建筑艺术精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以及科学价值。高林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究历史文化名村高林村的保护及利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 保护利用 高林村 文化旅游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地处海南省第一大河南渡江流域,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割琼山南境并新附黎峒,置定安县。定安县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众多,充分保护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名人遗迹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利用,对推动定安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定安县高林村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历史景观,2010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了传承与发扬历史名人文化和地方民俗传统,发挥出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中的魅力,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高林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是对高林村的保护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意义
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对当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这些名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鲜活载体。在这些村落中集中地保留了古代历史建筑,而这些传统古迹的建筑格局及历史风貌,能够充分地反映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风俗。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利于历史、民俗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
高林村现存建筑的布局、形制、脊饰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心理特点及价值取向,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为研究当地历史名人张岳崧以及晚清海南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材料。
二、高林村历史文化概述
高林村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周围的八座山岭将其环抱在中间。北边的伏龙岭,为村落北边的最高山岭,它从海口市琼山区境内的天太岭延伸至定安境内,形似龙头。高林村就位于龙头的南面向阳坡,坐北朝南。村落的东南角有文笔岭,形似倒置的毛笔。文笔岭正前方有一山梁,被称为“卧眉案”,这一带地形特别,下坡处形似玉笔,案上坡地土壤分黑、白、红三色土质,寓意为左边墨汁,中间绢纸,右边印泥。村落东西两侧均有山岭环绕,整体形成一个龙首龟背的灵秀风水吉地。
高林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距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是定安县清代探花张岳崧的故居地。张岳崧次子张钟彦、四子张钟锈都考取了功名,孙子张熊祥亦考中举人,张家因此享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
高林村至今保留着拥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主要以张岳崧故居和张氏宗祠为代表。它们皆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以四合院式建筑为主,均坐北朝南,依山旁水,整齐划一。村落之间巷道用青石板铺设,脉络清晰,结构呈“田”字状。张岳崧有两处故居,一处是其出生的祖居(即上衙),面积832平方米,现存1幢正屋;另一处故居(即下衙)是张岳崧为官后所建,位于祖居的西南侧,是清代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现存1幢正屋、1幢后屋、2幢侧房,总面积为1684平方米。张氏宗祠位于下衙西侧,总面积2750平方米,有完整的山门、前殿、正殿以及廊庑,其山门、前殿西厢及东廊庑已经损毁,正殿、后殿、西庑以及围墙保存完好。正殿设有防火山墙,正殿、后廊以及后殿的前廊采用圆石檐柱,柱顶刻有驼峰木雕,前后殿的驼峰木雕共22块,其中14块为双面雕刻,另有其他木雕60件。正殿门楣上悬挂一块道光乙巳年的木匾,该匾是当年的主考官题赠给张岳崧次子张钟彦的进士匾额。殿内还存放着张岳崧的墓碑。后殿的正堂里挂着1幅张岳崧画像,3幅张岳崧手书的棕榈阴刻楹联以及2块匾额,殿内还陈列着与张岳崧有关的书画、著作、对联、印章等文物。
另外,高林村还有“日月井”“高林八景”“古官道”“状元湖”等景观。整个高林村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精华的汇聚地,集中地显示了中原文化对海南地区的影响。
三、历史文化名村高林村的保护利用策略
高林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拥有着较为完整、庞大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定安县内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保护高林村对于定安文化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做到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事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相对而言,当地的居民对高林村的历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但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往往不强,参与性不高。因此,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可多收集历史名人事迹、历史事件并制成小册子,发放给参观者及当地村民,加大定安历史文化名村和人文历史的宣传力度,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保护高林村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的工作中来。同时,鼓励当地村民对高林村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弘扬高林村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提高其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地村民的配合下,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大大提高保护工作的效果,有效地减少古建筑及文物的损坏。
(二)尊重历史,保持原始风貌
高林村的文化与其历史建筑和名人故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应尊重历史,保证建筑的原始风貌。在不改变其村落整体风貌和特征的前提下,建立村落核心保护区域。可以将张岳崧故居上衙、下衙及张氏宗祠等古建筑划为核心区,并逐步扩大至附近其他清代民居。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即使是残垣断壁也应做到充分的保护,并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对于已遭到破坏的古建筑,应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并确保修复之后的形貌与原来相同。对于没有遭到破坏的古建筑,可进行适当的加固,保证其不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证建筑的原始风貌,不做过多的表面修饰,应极力避免出现乱拆乱建的情况。对于张岳崧故居中的文物也要加强保护,通过各种措施有效避免文物的损坏。另外,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要遵循生态保护、绿色环保等理念,科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三)弘扬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对高林村进行保护利用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定安以及高林村的历史文化,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高林村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旅游景点,并在村中建立一个名人博物馆,丰富整个村落的文化内涵,增加其历史文化看点,提高高林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人旅客前来参观。
通过参观,能够让观众亲临张岳崧故居,亲耳聆听“三代功名”故事,了解高林村的历史,让高林文化声名远播。为了更好的保护高林村的清代建筑群和历史文物,可以在村子外围修建保护设施,如围墙、围栏等,设立固定的参观区域以供游客参观。在景区关闭期间,应尽量避免无关人员在其中活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与文物破坏。同时,可以鼓励当地人在景区周边开设特色饮食餐厅、宾馆,供游客的餐饮和休息,从而减少对景区内的环境影响。这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次,应开发相关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丰富景区的人文内涵,给游客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将高林村的文化旅游打造成品牌旅游项目,不仅可以提高高林村的知名度,更能惠及民生。
(四)解放思想,创新投资机制
在高林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只有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当地的文化产业才能发展起来。而单凭政府投入资金,资金额度较为有限。可以适当地引进民间资本投入,丰富资金筹集的渠道。可适当进行动员,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資。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将高林村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其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多方大力推进,能够将高林村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名村。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林村的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高林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只有在充分合理的利用前提下,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它的优势和长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