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体系的构建
2017-09-22刘学奎
【摘 要】以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从而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福建土楼监测的现状,研究制定符合福建土楼实际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提出建立国家、省级、遗产地三级动态监测框架,并对监测的行政安排、工作机制、设备需求等提出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 监测 预警
国际社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设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社会为确认、保护和保存好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了登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制度,列入《世界遗产濒危清单》的反应性监测制度,轮流提交地区定期报告的定期监测制度以及紧急资金援助制度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被认为是实施世界遗产全球战略,尤其是可信度建设的重要保证[1]。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世界遗产的监测工作,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遗产监测经验。构建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监测体系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
一、福建土楼监测工作现状
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项必要条件,遗产监测工作纳入了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范畴,并正式写入申遗文本。
福建土楼遗产监测工作主要依托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县遗产地管理机构开展。遗产地管理机构将监测工作等同于管理工作,并未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整体上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通过监测工作为遗产地管理提供支撑的作用体现不足。各遗产地的监测内容上大同小异,监测指标不够具体和详细(表1)。
此外,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对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人员、经费和技术很有限,严重制约了全面的监测工作开展。
二、监测体系构建的原则
监测是基于对世界文化遗产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从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出发,遵循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是构建适度合理科学的监测体系的关键。监测体系构建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文物安全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技术适应性原则、监测适度原则”。
三、监测体系的保障机制
遗产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不是日常的繁琐记录,而应当是包括监测制度的建立、管理组织的体系与机制、操作层面的技术准则和规则以及监测额约束机制等在内的一套管理体系[2]。
(一)法律法规与政策
福建土楼的监测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保护规划》。
(二)监测巡视制度建设
按照《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形成巡查报告,是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技支撑
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监测数据采集、数据的整理和评估提供高效、便捷的手段。在监测指标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包含17大类、59项监测数据和指标体系。结合土楼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监测数据和指标,并实现遗产地监测数据与国家遗产监测总平台的对接。
四、土楼遗产地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
研究遗产价值、保护管理与监测之间的对应关系,全面评估影响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因素,是制定合理、科学的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的关键。
(一)价值载体
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永定、南靖和华安3个县境内,是建于15~20世纪的46座土楼的总称,包括初溪、洪坑、高北、大地、河坑、田螺坑6个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怀远楼、和贵楼4个土楼,简称“六群四楼”,涵盖了圆形、方形、交椅形等多种建筑样式。福建土楼是一种代表性建筑和建筑群,是大型防御性夯土建筑与相关建造技术的杰出范例。福建土楼是一种文化景观,是人类居住、使用土地的范例,代表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关系。福建土楼是一种活态遗产,见证了我国长久以来“聚族而居”的特殊文化传统。2008年,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列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福建土楼突出普遍价值的载体具体包括:46处土楼及其附属建筑及文物,土楼营造工艺、维护传统以及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与理念,遗产地传统村落环境,遗产地传统农业景观,自然风水格局,其他民俗文化及精神信仰和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
(二)监测内容
根据对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价值载体进行梳理和对遗产价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评估,制定了包含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两大内容的监测框架。其中,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对中国遗产监测总平台要求报送的17类数据、59个监测项进行常规的建设[3],包括申遗承诺、机构与能力建设、遗产基础信息、总体格局变化、遗产使用功能变化等内容.而重点监测的内容则包含影响福建土楼遗产安全的各项重要因素(表2)。
(三)监测指标
福建土楼监测指标的设置从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出发,遵循监测指标的实用性、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尽可能地与福建土楼遗产情况有效对应。根据遗产地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通用指标,分别设置了南靖县、永定区和华安县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总表。以华安县福建土楼群为例,以二宜楼为试点,设定了“本体与载体病害”“旅游与游客管理”以及“自然环境”的重点监测指标,纳入总的指标体系。
五、动态监测與预警平台的构建
(一)平台架构
福建土楼监测系统平台的设计应当结合福建土楼现有的管理模式,将遗产监测平台采用南靖、永定、华安三县分别管理,省级层面汇总,对接国家监测总平台的架构。
(二)监测方式
福建土楼遗产监测以委托监测和自行监测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福建土楼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了12项重点监测指标,包括7个实时监测项和5个定期监测项。遗产地管理机构自行承担本体与载体病害、白蚁防治、整体格局等监测指标的录入工作。少部分数据是通过向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气象局等相关单位获取数据,主要通过平台录入方式记录数据,辅助以移动采集和前端设备自动获取数据的方式。
六、结语
遗产监测是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全国各地开展遗产监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预防性保护等先进国际保护理念,构建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预警体系,是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纯净,罗佳明.国际世界遗产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文博,2008(4).
[2]曾纯净,罗佳明.构建技术规范世界遗产的监测难题[J].中国文化遗产,2008(2).
[3]乔云飞,赵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N].遗产保护周刊,2014-10-31.
刘学奎 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