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谋划突出重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
——通化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2017-09-22省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全县垃圾美丽

精心谋划突出重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
——通化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通化县新农村建设历经十多年整体推进,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整体推进效果明显,现将该县今年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县推进的任务目标

今年底,全县省级重点村、标兵村、先进村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托省专项资金高标准建设省级重点村8个;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40个、省级精品村史馆40个、美丽庭院4200个、干净人家2000户;建设新农村样板村群和精品片区4个,每个乡镇打造3~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2条精品线路、2~4个精品景观;完善提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重点村45个;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45个行政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1个;整村整屯美化153个行政村;推进7个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

二、整县推进的实质内容

通化县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整体推进县的建设思路,得到了省新农村办的充分肯定。坚持围绕“一个统领、三条主线、一个保障”发展思路,即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统领、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全省整市(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为主线、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遵循统筹推进、点面结合、打造精品的原则,按照规划塑形、文化铸魂、经营提质、宣传闻名的理念,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农村“三美、三宜”的幸福美丽家园,为通化县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人民过上殷实幸福、自信快乐的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化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景村融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差别性制定各类乡村的创建目标,统筹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模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贴近实际,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把每个庭院当做盆景打造,把每个村庄当景点建设,把整个乡镇当景区建设,打造一批风格各异、风情并貌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全县村庄规划要按照四个精品片区进行统一打包设计,以加快规划执行进度。全县按照规划以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66个美丽乡村亮点村。

(二)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现有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加快推进村内主要道路及巷道的硬化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把农村危房改造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危房实施改造。全年计划新修乡路85公里、村路112公里、巷路111公里、桥涵177个、客车停靠点10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农村改厕5000个。加大农村破损边沟、围墙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预计全年新修围墙5.6万延长米、粉饰围墙11.4万延长米、新修边沟6万延长米。截至目前,全县投入资金3793万元,新建边沟28317延长米,维修边沟4400延长米,新建围墙18900延长米,维修围墙27684延长米,粉饰围墙6.3万平方米,更换房盖瓦345万块,房屋粉饰32万平方米。

(三)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为了抓好乡村文化建设,由县政协牵头,新农办、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广新局、县旅游局等部门联合成立县域文化工作小组,聘请高校学者、文化专家、县内知名专家深入挖掘通化县文化内涵。重点实施赵春江工作室、省摄影家协会通化县创作基地建设工程,“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程,开展“一村一诗赋”、一村一调研、摄影大赛,各种文化节等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和乡土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历史典故、英雄名人为主题的村史馆,真正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精品店”。截至今年年底,全县要打造文化品牌23个,打造省级文化品牌村40个、省级精品村史馆40个,推进7个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

(四)实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创建工程。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统领,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格局,形成差异化分类指导意见,分类施策。规划建设4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用美丽乡村公路沿线景观带,将美丽乡村同特色小镇连接起来。通过点、线、面连接,立体推动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今年重点打造的西江“梦里水乡·贡米小镇”、光华国际蓝莓小镇、果松冰雪生态小镇、英额布牧业小镇4个特色小镇,目前正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PPP运作模式进行操作。果松镇已经和北京瑞意集团达成了意向投资,并列出了总投资150亿元的通化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时间表;西江镇的投资方北京恒居天成商贸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1840万元,完成了项目整体规划、设备采购及万亩水田流转,今年秋季要完成投资1.5亿元,建设好贡米基地和民宿设施两项工作;光华镇打造的国际蓝莓小镇建设项目已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性框架协议,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蓝莓小镇规划,并于8月份筹划举办蓝莓节,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真正将蓝莓产业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英额布镇依托东明农牧交易市场、秸秆综合利用、碳基复合肥及沼气项目发展牧业小镇,已经和科尔沁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正在建设万头牲畜交易市场。富江乡南长白山中药材特色小镇、大安镇松花石文化旅游主题小镇正在加快布局打造;其他乡镇都在因地制宜,明确定位,提前谋划特色小镇建设。

(五)实施整县绿化美化推进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本着“科学规划、生态优先、注重特色、严格管护”的原则,以整乡(镇)、整村、整屯为单位全面推行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开展中心村屯内外、村屯周围、农户房前屋后、公路两侧绿化美化,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推行乡村公路两侧10米以内,村头巷尾15平方米以上空闲地,宜花则花、宜树则树,有条件的村屯修建高标准花池,村屯、村尾要修建靓丽的精品景观。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种植本地树种和多年生花卉,加快推进堤前压柳建设,切实抓好农村重点区域的美化工作,加强绿化管护和区域美化,努力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观,整体打造美丽乡村靓丽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县投入资金1902万元,实施绿化美化、景点打造工程。

(六)实施农村双增收工程。以“打造绿色食品特色县”为目标,全面加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引导鼓励全县农民改变传统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玉米、人参、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等特色品种。加快种植结构调整,计划调减玉米种植4万亩、落实订单农业总面积15.5万亩,引导全县土地流转率逐步达到60%以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继续实施“村集体经济跃升计划”,深入推进“第一书记”帮扶薄弱村工作,年底前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5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100%。

(七)实施省级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工程。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切实整合好配套资金投入,编制好项目建设档案,完善好省绩效考核材料,规范好专项资金使用,9月份要完成8个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任务。全县所有标兵村达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先进村、达标村要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推进建设。今年底,打造完成美丽庭院6778个,干净人家4985个。

(八)实施“三个类型村”进档升级工程。

达标村标准:以“保障基本型村”为基础,建设“四化”“四有”的达标村。主街路两侧要进行绿化,成活率要在98%以上;主街路两侧空地、村部前后美化率要达到100%;40%的农户达到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标准,砖瓦房普及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全县153个行政村全部达到达标村标准。

先进村标准:以达标村和“环境整治型村”为基础,打造“六化”、“六有”先进村。村内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做到日产日清;村部设有文化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家庭宽带用户基本实现20M b p s以上的接入服务;农户房屋外观整体美化,砖瓦房普及率达到90%以上;50%的农户达到美丽庭院标准,60%的农户达到干净人家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主巷路、村内小流域两侧、广场、村部周围都要绿化,成活率要在98%以上;中心村内的街巷路两侧、广场、村部空闲地美化率要达到100%;中心村庭院硬化率达到90%以上,其他屯(组)庭院硬化率达到6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村集体总收入要达到10万元以上。今年底,全县打造先进村61个。

标兵村标准:以先进村和“美丽宜居型村”为基础,实现“一个典型”“两个增长”“三个提升”,创建标兵村。“一个典型”,即培育一个以上在所在县(市、区)具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发展典型;“两个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0%,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总收入要达到20万元以上,农村常住人口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同步增长;“三个提升”,绿化美化建设标准得到提升,实现整村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挖掘历史文化,绘制文化墙,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实现村风文明、民主自治;村部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各项功能室标准较高;有休闲文化广场,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米,体育健身设施齐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亮化到位;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村内设有公共卫生间;中心村庭院硬化率达到100%,其他屯(组)庭院硬化率达到80%以上,60%的农户达到美丽庭院标准,80%的农户达到干净人家标准。今年年底,全县打造标兵村45个。

标杆村标准:一是产业发展型。达到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发展棚膜100亩以上;由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模式,发展平地中药材及其他经济类作物1500亩以上或占到村耕地面积2/3以上,带动农户70%以上;产业项目累计投资5000万元以上,当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村办企业项目年纯利润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生活富裕型。集中连片、统一模式,高标准完成农民新居或旧居改造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休闲旅游型。构筑旅游、民俗等特色文化产业基础,建设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累计投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或新投入1000万元以上;配套的服务设施,吃、住、游、购场所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每年吸引游客达到5000人次以上。四是生态文明型。改变传统能源利用方式,80%以上的农户实行取暖锅炉改造或80%以上农户实施了房屋保温改造;完成大型秸秆气化炉建设或沼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使用率在95%以上;河流治理率达到90%以上,居民安全饮水率100%。

(九)实施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一是扎实开展春季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下发《关于开展2017年春季环境卫生大检查的通知》。今年4月份,县新农办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各乡(镇)及开发区的所有村屯开展以“八清一严禁”为主要内容、以“三环一线”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大检查,逐村逐屯查找问题,全方位开展督查暗访。按照《通化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月度暗查等级评定及曝光奖惩办法》的规定,针对在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督查通报,针对环境整治整体效果好的16个行政村,将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奖励。针对存在问题突出的16个行政村给予“黄牌”警告,扣除保洁员3~4月20%的考核奖补资金,限期15日内整改完毕,否则将取消命名。目前,全县春季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共投入资金580万元,整治村153个,自然屯609个,受益的农户79140户。共召开环境整治会议、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125次,755名保洁员参与其中,投入转运车辆786辆,清理垃圾堆、越冬垃圾堆14560个,粪堆5776个,柴草垛1578个,路障658个,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垃圾清运体系实现保洁常态化。以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垃圾清运设施和农村保洁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的“三个统一”。统一布局建设。依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户垃圾回收池和屯(组)垃圾分类池;统一处置流程。全县农村除中心村外,以屯(组)为单位,每个屯(组)建一个垃圾分类池,屯内建若干垃圾回收池;统一补贴标准。每个垃圾回收池补助500元,每个垃圾分类池补助1000元,乡镇垃圾压缩清运车由县财政出资,统一购置。二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农村垃圾“户定点、屯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态化处理模式。农村家庭生活垃圾,由农户及时送到对应的垃圾回收池;屯(组)保洁员再将垃圾回收池中的垃圾及时分类,分别送到村内堆肥场、垃圾分类间或垃圾分类池待转运和收储待售;农户产生的建筑垃圾等无害垃圾就地减量化填埋处理;堆肥场中的可还田垃圾在科学发酵后还田,分类间中可回收垃圾及时分批销售;为达到县城内有毒有害垃圾减量化目标,采取定价回收、生活用品换购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的方式。各乡(镇)村收集的有毒、有害垃圾由县配发的专用车辆及时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三是建立健全保洁员队伍。我县共配备村屯保洁员755名,实行定岗定责。保洁员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按照勤者优先,能者上岗的原则,把责任意识强的人员纳入到保洁员队伍中;管理上实行保洁员责任区洁净度与工资挂钩的考核方式,县财政每年列资320万元,以县新农办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将保洁员补贴拨付给各乡镇,保洁员工资按月在乡(镇)政府统一领取,实行“月薪制”,让保洁员每月都能见到“钱”,有效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工作量大小,保洁员工资从600~2500元分若干等级。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诉举报奖罚办法》,发动群众对有损村容村貌和城区卫生环境的现象进行投诉举报,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县电视台以公告的形式发布。

(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一年巩固”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汇聚各方资源共同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扶贫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扶智、扶志”工程,强化贫困户自主发展、创业致富“造血”功能。加强脱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完善脱贫攻坚推进、核查、评估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考核评价办法,确保2017年按期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整县推进的工作措施

新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措施,坚持抓典型、抓投入、抓文化、抓管理,推动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现突破。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本着“不变频道、只作微调”的工作理念,一以贯之地抓新农村建设不放松,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督促检查等,特别是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包片抓,一般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格局。在工作安排上,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统筹协调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全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工作会议后,通化县召开中共通化县委2017年第六次常委(扩大)会议,全面学习了会议精神。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先后深入乡镇,现场研究部署推进事宜,当场明确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任务、标准、责任和时限,做到现场办公、现场落实,为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全县15个乡镇、1个开发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科学设计、整合项目、及时开工,为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保证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根据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采取用活惠农强农政策,合理捆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捐赠和群众筹资等方法,建立了“向上争一点、县乡投一点、社会筹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全县新农村建设资金所需,做到项目资金不留缺口。第一财政足额预算。县财政每年列支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4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每年补贴4万元、乡镇所辖每个村补贴0.6万元,按乡镇人口数每人补贴8元;第二整合涉农资金。县委、县政府采取“统一安排,用途不改,各司其责,各记其功”的方式整合涉农资金,整合水利、农业、国土、林业、交通、卫生等项目资金6亿多元,合理有效地投入到农村沼气、土地整改、改水改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中,缓解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大包保力度。出台了县级领导及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包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新农村建设责任制及考评办法。每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一个乡(镇)和两个重点推进村,把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建设联系点纳入到包保体系中,并对该乡镇防火、防汛工作负责,实行每年2~3次现场办公,推进工作落实。全县共安排210个包保部门,使每个村都有一门“好亲戚”,通过项目扶持或物资投入等形式,帮助解决国家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及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保部门、企业对所包保乡(镇)、村的帮扶成果,由村民代表投票表决签字认可后,由新农办存档,作为年终表彰的主要依据。

四是加大考评激励。在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工作中,全县形成了“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考评”的督查指导制度。一是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新农办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督查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进行全方位跟踪督查,做到一周一督查;二是根据督查情况,采取会议、简报或文件等不同形式每月进行一次通报;三是半年对全县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工作进行小结,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对全县153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评分排名,并形成通报,评比结果纳入到年度考评。对工作进度慢,质量较差的村实行重点整改;四是年终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带队驻村进行总考评,对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连续5年被评为标兵村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对年龄偏大的,可按副科级标准每月发放补贴或由县乡共同解决养老保险。县财政每年拔付近600万元,作为奖补、奖励资金。奖励资金用于对先进乡镇、标兵村、先进村奖励。

(省新农村办供稿)

猜你喜欢

全县垃圾美丽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倒垃圾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倒垃圾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