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7-09-21罗君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罗君波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专业化的发展,教育也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而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人才关键。但是,当前其发展还不成熟,存在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寻找其建设路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30-02

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还应是培养能力,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服务,服务于人,而不是束缚人,这是教育的真谛。当前的教育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无法与社会实现对接。

一、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教学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都属于大的教育体系,目的都在于培养人,只是培养的方式不同而已,具体来说:

校内教学致力于学科理论掌握。就体育教学来说,它主要强调学生对于基本体育教育理论,对于基本体育课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校内体育教学,由于其定位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因此,主要以课堂为活动的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这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多大的发挥,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虽被调动起来,但是参与度还是比较低。因此,校内的教学致力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论的掌握,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校内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是全部就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强调知识与分数的传统教学。

就体育教学来说,校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强调理论的应用、检验与发展。校外实践教学由于其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实现形式是利用实践基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理论的应用,具体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实践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将在校内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同时,发现体育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适应性状况,而有问题意识的同学,则可以借助这个实习单位的平台,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对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校外实践教学,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变得空洞、泛化,缺少专业性,如果全部是体育教学,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失去根基,没有存在的理论基础。

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割裂,割裂就会导致纯理论或纯技能的失衡人才培养局面。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现状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实习的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在体育专业中尤为明显,体育专业本质上就是要培养体育型的专业人才,如许多体育俱乐部对于专业型的体育人才需求特别大。然而,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存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情况,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结果就是学生即使进行过实习,但其最终的专业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培养,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的割裂严重背离了国家提出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在实际体育专业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校外实习基地本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途径的,学校代替学生做了实习单位的决定,本是学校为学生着想,发展学生能力的一项措施。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逐渐由校企双方合作,异化为校企学的三角关系。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合作的目的在于谋利而非谋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缺位状态,成为校企合作的牺牲品,实习成为一种形式,学生的基本能力没有提升。在实习中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将体育专业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导致体育学生所进行的实习是一般化的实习,没有针对性,而这就失去了实习的意义。因为之所以进行实习,就是因为它是专业的,是专业性的,难于理解和掌握,与其他一般的事物有所不同,因此,才有事先实习的必要性。而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化特色缺乏,学生实习实际是在做无用功,直接使得学生无法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前期校企之间的洽谈还是校企之间规则的制定都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学校成了学生的唯一发言人与代言主体,而由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要求,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出发点是学校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使得校企合作的本质产生异化,异化为校企根据各自的需求利用学生的实习来达到各自目的的一个工具,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反而成了多余的。这与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背道而驰,学生由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具体表现如下: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在为学生链接实习基地时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意愿是行动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意愿进行收集的结果就是即使学校链接到了实习基地,但是却不是学生想去的,学校从自身出发所链接的基地,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学校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调查,导致许多学校并不知道該从哪个方向、哪个切入点着手为学生链接实习单位。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阻碍作用。

2.自定规则。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作为实习的当事人具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规则制定的资格。但是,在实践中,多是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他们决定规则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学生则没有发言的权利。虽然学生的数量比较多,操作有困难,但是,采取一定的针对性措施还是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他们实习期间的待遇等方面的制定。否则,校企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会牺牲学生,让学生接受不合理的条款,而学生却无反驳之力,只能无奈接受。这会使得学生对于制定出来的实习规定持不认同态度,影响后期的实习。

3.实习基地负责人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关系。理论上,实习基地负责人应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这是其基本职责,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许多学生在后期实习基地实习中遇到问题之后,无法联系实习基地负责人的情况,学生属于“散养”状态,这必然使得学生的反馈渠道堵塞,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差。

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专业的实习基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为响应国家号召,必须要探索建设体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路径。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路径

当前,体育专业中所存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内教学的分割和割裂,直接导致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最终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提出一些建议:

1.学生主体性的归位。第一,理念的转变。之前的体育专业校企之间关于学生实习的商讨只有学校与企业,学生被排斥在外,因此,若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抓好根,这个根就是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想去实习单位实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其自身技能。因此,要吸纳学生参与前期筛选实习单位的工作。这可以通过对学校的一部分人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召集学校的各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以派代表的形式表达心声。第二,制定协议。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使得学生更能理解这个规则,因此,规则的遵守度就会高,这定会减少后期学生实习中的许多麻烦。第三,加强人员管理,尤其是与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的实习负责人,要让他们切实负好责,实现学生的有组织、有纪律实习。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建设及理论化建设的加强。当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硬件还不健全,这使得学生无法将体育书本中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而这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许多能力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需要硬件建设,尤其是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硬件建设,体育专业学生才会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在学中用与用中学的目的。

因此,当前,体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学生非常重要,它与校内教学一样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要齐头并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陈庆章.浅析多媒体系统的内涵[J].电子出版,1998,(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