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

2017-09-21董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代际长辈人生

董波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考题解析

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对过去生活重新发掘、重新梳理,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重读长辈”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反思。长辈们阅历丰富,成熟睿智,但难免有时代和个人局限,年轻一代思想敏锐,趋时逐新,却有可能对传统认识不足,“重读”会带来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继承和超越。这一代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甚至不少考生的父母、老师也是独生子女,这一成长环境使考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长幼关系,“重读”也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思想意义。

考场作文

重读长辈这本书

□天津一考生

老话说知子莫若父,同样地知父也应莫若子。

咿哑学语,长辈们就会和我们讲起他们的曾经,大多都是有趣的,也有令人难忘的,故事到最后总会附上一两句叮嘱或是教导,所有的长辈大概都是如此吧。一辈一辈延续下来,成了历史,也就有了传承。而我们每个人都无例外地成了这场“文化延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知不觉,却举足轻重。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用我们的标尺轻易地评判着长辈们的言行,轻狂、幼稚。那时的我们还不懂得人情世故,“理所应当”地以为很多事情,简单得一如我们的作息习惯。朝夕的相处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早已熟悉长辈们的一切,甚至那些听了无数次的故事都可以倒背如流。顶撞、暴躁,年少的荷尔蒙沸腾着,强势地宣布着我们的能量。其实自以为长大的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在长辈们的眼里都是孩子,他们却用最严厉的态度和言语斥责我们,我们也似懂非懂地认清了道理,但心中也还是会质疑。

出了象牙塔,离开了长辈们的庇护,坚实地踏进了社会,发现世界和我们想象中的是那么不一样,不像书中写的那样义薄云天,更不像书中那样精诚所至。失望、伤心、逃避,这些情绪无孔不入,终于钻了牛犄角,可也总是在这个时候,那些老故事又浮上心头,那些曾经避之不及的唠叨却是我们无助时最强的支撑,让我们重拾信心,振奋向上,勇往前行。

时光荏苒,度过了而立不惑,生活平稳,事业有成,我们总会报喜不报忧,长辈们又如何不知道个中缘由,熟悉的故事又会在耳畔响起,虽然我们不曾忘记,但是总是在每一次想起来的时候感到亲切,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放松,警钟长鸣。

耋耄盛年,膝下也环绕着我们的后辈,在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会和他们诉说着我们的曾经,也会讲讲老辈的精彩,重复着以前的场景,只是这次是由我们来讲故事而已。故事讲的越是绘声绘色,就越觉得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原来我最应该好好品味的竟是我最亲近的人,我的长辈们。

评点

长辈这部书,是个深刻的概念,要求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站在成人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把长辈的精神比喻成书,通过写作让这一抽象概念变得真实可感。

全文按照人生的经历变化,逐步展现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长辈不同的认识,并在叙述中,逐步升华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复杂中透露出一种简单、真实之感。

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鑒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

(编辑:李跃)endprint

猜你喜欢

代际长辈人生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长辈篇
人生中的某一天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长辈们的教诲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