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南方建成区中小河流黑臭水体整治中的实践

2017-09-21张英锋

珠江水运 2017年16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实践应用

张英锋

摘 要:南方经济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就是使得建成区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水体黑臭情况,而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为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的分析和理解,系统总结出黑臭水体措施中的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相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雨洪资源利用,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面源污染削减、生态修复,二者之间存在先天性必然联系,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中应更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来开展,拓展治理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 臭水体 必然联系 实践应用

1.中小河流水体黑臭概况

花鼓坪水为龙岗河流域的一级支流,位于龙岗河干流的下游深(圳)惠(州)交界处,花鼓坪水起源于花鼓坪水库,流经坪山区坑梓办事处龙田社区,由南至北穿过龙兴北路,在吓陂路龙岗河交汇处汇入龙岗河。在水库大坝与龙兴北路中间位置有一小支流汇入。经复核,花鼓坪水集雨面积1.934km2,其中花鼓坪水库集雨面积0.853km2,河床平均比降0.0801,河长1.405km。

由于市政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河道成为排污渠,两岸污水直排入河,且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且除险加固后基流进一步减少,导致河道水体水质不断恶化,经经前期全市黑臭水体排查,花鼓坪水属于重度黑臭级别。

经现场调研和收集区域有关资料分析和研判,水体黑臭主要有污水管网覆盖率低以及雨污合流、城市建设管理面源污染、河道底泥内源污染等多重因素导致。

2.海绵水系构建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正影响

(1)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来制定整治方案。其中“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是其它治理手段和措施的基础与前提。黑臭水体整治的方案应综合系统性,长效性,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综合考虑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另外也应考虑充分利用水体自身的自身以及区域生态基流的补给等。

(2)海绵城市又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水系作为雨水系统的末端,是城市海绵体的骨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因此海绵水系的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海绵水系其主要内主要包括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控制径流量;控制和减少径流面源污染;恢复河流自身生态格局三个方面。

(3)雨洪资源利用就要求城市的发展应该给雨洪储蓄留有足够的空间,根据地形地势,保留和规划更多的湿地、湖泊,使之成为洪峰期的蓄洪区、环境保护的湿地公园等,以减少城市内涝,同时也作为河道旱季生态基流补水的水源(流动性不足是水体黑臭的主要致因,流动性降低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

(4)面源污染物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污染物在径流迁移过程中通常会得到截留和降解,水系周边的植被带对水体的保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它构成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境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水陆植被交错带是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的重点地带,构建较为完整的植被带能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借助沿河林带、草带对雨水的调蓄、渗透及过滤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5)充分利用河床、驳岸以及河道两岸空间构筑多样性生存空间,恢复河流自身生态格局。

(6)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技术基本路线(“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以及对海绵城市内涵(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控制径流量;控制和减少径流面源污染;恢复河流自身生态格局)的理解,黑臭水体措施中的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相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雨洪资源利用,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面源污染削减、生态修复。因此本项目中的“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被列入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洪资源利用、面源污染削减以及生态修复。

3.实践应用

(1)结合河道滩地利用新建上游雨水花园(自然湿地)和河口雨洪调蓄区,利用雨洪资源实施河道旱季生态基流补偿,削减面源污染,修复河道水生态,新建水域面积0.8万m2,沿水域布局绿化隔离带0.84万m2,透水铺装0.44万m2,种植修复性水生植物0.46万m2。

(2)在河道两岸划定管理范围线内布局乔灌绿化隔离带,既界定河道空间,减少空间人类活动,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注重低冲击开发,在堤顶绿地修建新建雨水花园,利用雨洪资源实施河道旱季生态基流补偿,削减入河面源污染。新建乔灌绿化隔离带0.6万m2及新建挺水植物0.09万m2。

(3)结合沿河新建巡河路及休闲步道,采用透水铺装和路面材料,削减入河面源污染,新建40mm厚OGFC-13改性透水沥青混凝土0.15万m2,新建透水铺装0.25万m2。

(4)利用雨洪调蓄区、上游雨水花园以及沿河(明渠段)河床等水域空间通过新建挺水、沉水以及浮水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0.66万m2,恢复河道水生态。

(5)河床和驳岸生境恢复:天然河床(卵石、砂砾石)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生物容易在其表面聚集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可以吸附降解水体污染物质,同时砂砾石对水生植物、动物的生创造了较好的栖息环境。因此对花鼓坪水现状硬质河床实施拆除并新建砂卵石河床,同时利用新建BSC生物基质混凝土岸墙,恢复水体生境。

(6)非工程措施:沿河每50~100米/个的密度布置垃圾收集箱,保证区域内产生垃圾100%及时收集清运,减少面源污染来源,同时加强河道两岸乱倒、乱排、乱扔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保护河道和水质的认知和重视,共同关注、参与河道水质管理,從源头上控制河道污染。

4.结束语

本文通过花鼓坪水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对黑臭水体治理措施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研究发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洪资源利用、削减入河面源污染以及恢复河流生态格局的思想内涵与与黑臭水体治理中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措施高度不谋而合,存在在先天性的必然联系,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南方建成区中小河流黒臭水体整治中的实践和应用,可有效提高黒臭水体的整治效果,希望能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制定拓展思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严飞,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设计的思考与措施,给水排水,2016,(07):54-55.

[3]陈灵凤,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路径探索,城市规划,2016,(03):96-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实践应用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