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戈尔:当飞鸟掠过心灵的丛林

2017-09-21陈十二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泰戈尔印度生活

陈十二

如果你读过《飞鸟集》,你一定知道泰戈尔。他是从高处走下来的贵族,他体会民间疾苦,怜悯弱者,用热泪盈眶与赤子之心去拥抱所有的美好。他写的诗,每一句都那么柔美,那么朝气蓬勃,就像春天里一个个初放的花蕾。

从8岁到80岁,50余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还有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幅画,泰戈尔的一生就像他的诗一样,没有押韵,不必雕琢,却清新灵动,散发着永恒的芬芳。

崭露头角的诗人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贵族家庭。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聪明伶俐的泰戈尔备受宠爱,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哥哥、姐姐,还有一些亲戚都是作家、音乐家或画家等社会名流,在他们的监督下,泰戈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生性自由的泰戈尔不喜欢学校刻板的生活,虽然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但他最终也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所幸,他的父母对子女管教虽严,却从不拂逆孩子的个性发展。泰戈尔不喜欢上学,父母便为他请了家教。

泰戈尔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当他尝试用孟加拉传统诗的韵律写出第一首诗时,还不足9岁。12岁时,泰戈尔随父亲周游北印度,并开始学习写剧本。13岁,他的诗中就已经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5岁,他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获得好评。16岁,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女乞丐》。

1878年,泰戈尔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泰戈尔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年仅19岁的他就此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青春年少的泰戈尔对生活充满了诗意的幻想,此后的数年期间,他陆续出版了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以及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的戏剧和长篇小说。

出身贵族,从小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泰戈尔对底层的生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1890 年,泰戈尔听从父亲的吩咐,独自离开城市到乡下去管理祖传的田产。在那里,泰戈尔得以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自然。并且,他很快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朋友和代言人。在这期间,泰戈尔感受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他一边创作,一边收集民歌民谣,每当加深一点对贵族圈子外生活的了解,他的诗歌里就会多一分深沉,也多一分浪漫。

孤独的朝圣者

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他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由于失望,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到圣地尼克坦。此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泰戈尔过着隐居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20世纪初,泰戈尔接连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深感人世的悲怆,他的这种哀伤也表现在其诗集《回忆》《儿童》《渡船》等中。但泰戈尔没有沉湎于个人的不幸中,他不但积极投身民族独立运动,还在1910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戈拉》。《戈拉》真实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斗者形象,并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

1913年,泰戈尔因英文版《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而那笔数额可观的奖金,则和他的全部著作版权一起被捐给由他创办的以传播古老印度文化为己任的国际大学,作为办学经费。

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一度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泰戈尔的爱憎是分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十余次远涉重洋,访问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而在这一时期,他诗歌里的政治内容开始被一种神秘意味所取代,加上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他在诗歌里主要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1919年的“阿姆利则惨案”让泰戈尔愤怒异常。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一千多名印度平民,让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对殖民政府的血腥暴行表示强烈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称号。

雄鹰胸襟的百灵鸟

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泰戈尔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他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20世纪20年代的泰戈尔又开始积极投入到民族解放斗争中,他的作品又充满了政治激情。泰戈尔并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在多次出国访问后,他的视野也开阔了,他的创作对世界和人类都表达着关心。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泰戈尔的访华促成了他与中国的特殊亲密关系。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泰戈尔就曾在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公开信中,赞扬中国人民“所表现的英雄气概,是一部宏伟史诗”,并且他关于“中国不可战胜”的预言已为历史发展所证实。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次访问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深受鼓舞,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在苏联,泰戈尔看清了西方国家的文明对印度显示武力的本相。他对革命的疑虑终于消散,他呼吁印度人民起来与殖民当局做斗争的声音更加高亢了。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歌颂自然,也改革现实,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写最后一首诗的时候,已达八旬高龄。那是1941年7月30日,他逝世前几天的凌晨,他口授了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數日后,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泰戈尔的创作生涯长达六十余年,共出版五十余部孟加拉语诗集和八部由孟加拉语诗集中选译成英语的散文诗集,为后人留下九万余行的各类诗作。

他的一生,就像飞鸟掠过心灵的丛林,影像虽短暂,所留下的洁白美好却永驻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泰戈尔印度生活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如此理解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