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云端坚守32年

2017-09-21王军方

环球慈善 2017年8期
关键词:嵩山下山

王军方

“嵩山站,露天门,多见石头少见人。”这是对嵩山气象站的真实写照。一条羊肠山路,每次上山都要攀登三四个小时,气象人王彦涛一走就是32年。艰苦年代里,擦灯罩、挖野菜,他们苦中作乐,自力更生。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依然在山顶坚守。

阴差阳错

嵩山气象站(下称“嵩山站”)位于河南登封嵩山跑马岭,海拔1178.4米,气候多变,最长连续雾日44天,最大风速每秒大于44. 7米(相当于14级),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5℃,夏季雷电日数多达42天,是河南省唯一的高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三类高山艰苦台。

7月3日上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嵩山。52岁的王彦涛背着行囊,努力向山顶的嵩山站攀登。山路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有的地方坡度超45°,没有台阶,更不通车,到处怪石嶙峋,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阴差阳错,本想能上本科,但因志愿填报错误,稀里糊涂上了气象学校,然后被分配到嵩山站。”回忆起32年来的历程,王彦涛感慨万千。

1985年8月,王彦涛用了近4个小时,从山脚下攀登到嵩山站。

他初到嵩山站时已近傍晚,老站长立即安排饭菜、布置房间,欢迎他加入大家庭。

老站长说,嵩山站人员不到10个,常年守着十几台气象仪器,每天进行8次定时天气报观测、24次航危报观测,同时还承担全河南省的无线通信中继保障任务。大家没有正常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每月轮流下山休息6天,每2年轮流回家过一次春节。

当晚,王彦涛躺在床上,听着北风的呼啸声,闻着屋内发霉的空气,回忆着老站长讲述的一切,思绪万千。

次日一早,王彦涛从发潮的被窝中爬起来,想欣赏“日出嵩山坳”美景,但雾海茫茫,只能隐隐看到昏黄的太阳。回屋路上,他看到墙上有粉笔写的打油诗:“嵩山站,露天门,多见石头少见人。春大风,夏潮湿,冬寒冷,秋季大雁天上闻。”

“这里比我老家还要艰苦。”这对刚从省会郑州毕业的王彦涛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孤单寂寞

嵩山站周围带刺的铁丝网,当年是为了防昼伏夜出的野兽。

“野兽的威胁是看得见的,但山顶的寂寞却是摸不着的。两者相比,后者更可怕。”王彥涛说,那时,一年到头除了偶遇采药老人、护林员外,就剩下几个同事。

他和同事们在不到400平方米的小院待久了,就结伴来到站旁高高的“起云峰”上,对着登封县城方向大声吼。

为减少寂寞,站内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给嵩山站增添了不少乐趣。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狗被闪电击中,大家无不因照顾不周而感到自责。小猫随后在暴风雨夜晚失踪。

嵩山站在1998年架高压线前,照明一直靠煤油灯。王彦涛参加工作时,玻璃煤油灯罩用完了,嵩山下找不到卖家。王彦涛给全省49个同学广发英雄帖,让他们帮找卖家。终于,濮阳同学刘九玲找到货源,王彦涛前往买了600个灯罩。

在煤油灯陪伴下,王彦涛度过了一个个长夜,记录了成千上万条气象数据。那时的傍晚,王彦涛和同事们都会取下各自屋内灯罩,到值班室边聊天边擦,看谁擦得亮。

河南省气象局曾优先给嵩山站配备一台电视机,但发电机三天两头出毛病。大家一次次听到发电机熄火声,一次次看着电视屏幕迅速缩小的过程,有人发誓再也不在那里干了。

自力更生

王彦涛认为,嵩山站艰苦,最大困难是交通不便。

嵩山站发黄的《台站档案》记载着嵩山站到登封汽车站的距离是12.5公里,多是蜿蜒崎岖、山势陡峭的羊肠小道。

夏季,挑山工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跋涉,送来的蔬菜和大肉都有些变质变味;冬季,大雪封山,大家靠储存的白菜、南瓜、萝卜和米面过冬。

每年四五月的嵩山站最为忙碌,王彦涛和同事们除了做汛前准备工作,还要操起耧犁锄耙,在荒地上种土豆、萝卜、南瓜等。

五一节后,一种叫“火冠”的灌木就会发嫩芽。王彦涛和同事们结伴采摘,然后将火冠芽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再与薅来的山韭菜掺在一起,剁成饺子馅包饺子。

盛夏,雨水充沛,绿油油的山韭菜、白白胖胖的野蘑菇、金光耀眼的黄花菜,都是王彦涛漫山遍野地跑着去采摘的好东西。

野菜好吃难采摘。王彦涛到来前,就有工作人员在起云峰采摘野菜不慎坠下悬崖而失去生命。

站内洼地有一口水井,干旱少雨时,井水常干枯,王彦涛就和同事们到1400米外的西流泉取水。1989年冬的一天,王彦涛带领3个同事拉水,结果人仰车翻,贮水罐滚下山沟,所幸人员无大碍。

夫妻分居

建站以来,嵩山站的正式职工中没有一个女的。

1987年前后,亲戚朋友先后多次为王彦涛介绍对象,但女方一听说嵩山站的情况,要么嫌工作条件艰苦,要么怕婚后见面难而纷纷告吹。

眼看同龄人一个个结婚生子,王彦涛郁闷了好久。为此,他一度有了下山的念头,经领导谈心,他最终打消了此想法。

随后,王彦涛和站内临时工侯秋芳相爱,并于1989年结婚。那时,考上大学又有正式工作的农村孩子,犹如跃过龙门的鲤鱼,找对象标准是工作方面“门当户对”,他和爱人的情况叫“一头沉”。endprint

为集中精力搞好工作,刚担任站长的王彦涛与妻子商定3年不要孩子,对此双方父母意见都很大。

1992年12月,妻子生产的当晚11点,电话铃响了,家人告诉他说妻子难产,他连夜下山赶往医院。

有孩子后,他们每次上下山都得把孩子背上背下。山上封闭的环境让孩子孤陋寡闻,每次下山,孩子看着疾驰的汽车,都会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这让夫妻俩心里很不是滋味。

朋友们劝他:抓住省、市气象局的领导上山的机会提条件,把妻子的合同工问题解决了。他却说:“会让其他临时工怎么想?”

1995年,女儿要上幼儿园了,他痛下决心,让妻子辞去干了10年的工作,下山边做小生意边照顾孩子上学,他们也开始了山上山下分居生活。

艰难坚守

1986年冬季的一天,凛冽的北风夹杂着冰粒,摔打在脸上如同刀割,王彦涛如同风中的树叶,随风摇摆。他换温湿自计纸时,手脚僵硬,手中的自计纸随风飘走。他下意识追赶,自计纸追到了,可他也被12级的大风刮在铁丝网上,双手扎得鲜血直流。

1990年3月,嵩山出现多年不遇的强寒潮,站内汽油只能维持1天,意味着省网通信中继的中断,全省各种气象灾害性信息将无法及时报到省局。崎岖山路被冰雪覆盖,稍不留神就会滑向深渊。王彦涛和3个同事上午9点出发,下午2点到达山底,买到汽油后赶在天黑之前爬回了山顶。

1992年6月的一天中午,嵩山站突遇强雷暴袭击。王彦涛迅速带领人员爬上房顶,将省网中转机天线放倒时,一道闪电从王彦涛头顶划过,一棵挺拔的松樹被拦腰击断,大家惊呆了。

因暴雨不断,2005年9月的一天,嵩山站电话中断,王彦涛和2名年轻职工冒雨下山排查故障,返站途中,由于极度疲劳和山势陡峭,王彦涛摔成右腿骨折。

2007年7月30日傍晚,一声炸雷过后,站内测报系统瘫痪。休班中的王彦涛立刻拿起手机和手电筒,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中连夜上山。到站后,他将值班人员分为两组,一组观测记录,一组在有信号的地方用手机向市局发报。

后来,河南省气象局下发文件规定,每年招聘2名人员,补充到嵩山站工作锻炼3年,期满后再到省内其他县局工作。

长年坚守的恶劣环境让王彦涛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但他矢志不渝。“不与桃李争雨露,少同丹芍抢春光;平常之心藏苞内,随遇而安自吐香”。

32年岁月,嵩山站的人员走了一茬又一茬,从煤油灯到电力照明,从挑水到自来水,从人工观测到自动化测报,从破烂院落到现代化办公生活条件,王彦涛也从一名新兵成为站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嵩山下山
既下山·文郁堂
双下山
外籍弟子跟随师父15年 释德扬法师和嵩山湖畔一场特殊的颁奖盛典
下山记
小猴下山
下山的路
我爱我家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尹朝阳:嵩山高
小猴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