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017-09-21陈国恩王跃强

电气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站调配馈线

陈国恩 张 磊 王跃强

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陈国恩 张 磊 王跃强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000)

本文阐述了某县级电网的基本情况,开展了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的方案设计,对系统网络结构及其主要构成单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本设计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通信系统

某县级电网由10座35kV变电站和3座110kV所组成,未来还会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来建设及改造变电站。当前,县城配网由1座35kV变电站和1座110kV的不同馈线来完成供电,网络结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规则性、多电源性,在建设配电线路的同时也铺设了相应的通信光缆。另外,在配网建设过程中,选择了双侧PT的柱上真空断路器,一方面实现了分合短路电流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向FTU提供工作电源以及交流采样源。所以,在客观层面上,该配网已完全具有调配一体化的条件[1-2]。

1 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远动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1.1 1#调度自动化

基于该电网的现实情况和管理特点,对于其所要建设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选择的是更为先进的三级分布监控与管理结构,也就是厂站终端级、运行管理级和生产管理级。而对于分布式来说,主要指的是实现了分布的管理功能,也就是相关不同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管理、运行、生产的分工差异性而设计的具体涵盖的单元,包括远方终端RTU和主站。后者也就是远动系统的调度端。

现实数据表明,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故障是由信道故障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道没有具备较强的干扰能力,故障率、误码率和失码率呈现出三高的特点。尤其是在系统面临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情况时,导致信息传输难以全面满足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为此,就必须建设1+1主备份的双信道模式,以便能够实现五遥功能,确保信息传输能够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根本要求。

1.2 2#配网自动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实现的配网自动化,高度集成了地理图形、电网结构、用户数据和配电网数据,进而能够在故障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科学地提供用电负荷配电管理、控制、保护和监测等相关功能。

必须基于所在地区的现实特点,如针对配网的可靠性要求、设备状况、配网结构以及社会用电需求等诸多方面来全面统筹。

由于在配电网中设置了种类和数量众多的电气设备,如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开闭所、箱变、用户变以及配变等电气设备,加之其所设置的处所外部环境较为恶劣、运行状态复杂、种类多和分布地域广,必须通过TTU、DTU、FTU、RTU等相关终端设备来实现实时监测功能,所以,由配网自动化所要求的自动化程度、复杂程度和系统规模就对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采取的是主站集中监控、高速通信信道调配一体化自动模式。系统主要构成如下:通信系统、馈线终端单元层(TTU、FTU)、分布式子站层(DTU、RTU)、调配自动化主站层(DMS)[3-5]。各组成单元的主要功能如下。

1)DMS重点实现了监视及分析电网设备的功能,接受来自馈线光纤FOM网络、TTU和FTU馈线终端单元层、DTU和RTU子站层的信息以及数据,并完成控制信令的发送、参数的下载和调整。另外,还能实现和中调主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转发。

2)DTU重点完成了各馈线终端单元的实时监控功能,接收并执行主站的控制命令。

3)PTTU、RFTU重点实现了对配变、环网柜、开闭所、断路器、柱上开关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功能,完成对相关单元的控制、监视和采集。同时,也能够独立实现供电恢复、故障隔离、超高速故障检测和定位等相关功能。

为确保系统通信具有更高等级的可靠性,主通道选择为光纤,备用通道选择为GPRS。同时,对于系统支撑平台选择的是Super-2000平台(Windows 2000平台/SQL 2000数据库),网络体系结构为客户/服务器模式,采用的是TCP/IP协议,前置机与服务器都采取的是双机互为热备份的方式,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软件操作来实现主备切换。

从图1中可以发现,由于系统采取的是分层结构,因此具备优秀的可扩充性、互联性和开放性。电网调配一体化自动系统由通信网络、馈线线路及其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调配自动化主站等相关单元组成。

1)调配一体自动化主站主要承担着主网和配网的控制及监视功能。采取的是C/S结构进行组网,主要实现配网SCADA功能、调度SCADA功能。通过一体化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投资总额,利于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的统一开展,避免了多样化的系统接口所导致的诸多问题。

2)配电终端设备层具体实现了现场设备运行数据的控制、监视、处理和采集等功能。所采用的DEP 910N FTU以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采取的是TCP/IP通信协议,完成和配电主站系统的点对点通信,极大地提升了响应速度以及可靠性,有利于供电恢复以及故障隔离工作的开展。

3)考虑到电网规模因素,暂未考虑子站层的设计。

4)主站和FTU之间的通信采用1+1主备方式,光纤线路和GPRS分别为主用通道和备用通道。

1.4 馈线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方案

本设计采取故障状态差动保护方式,重点考虑的是开环运行状态和闭环运行状态[6-8]。故障案例如图2所示。

若故障发生在F1点,KG1和KG0的FTU均监测到开关过流的故障信号,则KG1马上报给KG0。

1.5 FTU性能指标的设计

1)对于模拟量来说,应当实现如下指标:

(1)故障电流的总误差必须在±3%之内。

(2)故障电流的输入范围应当实现20倍的额定电流。

(3)交流工频输入基本误差标准应当控制在±0.5之内[9]。

2)对于脉冲和状态量来说,应当实现如下指标:

(1)12路光电隔离输入。

(2)状态量的分辨率必须被控制在10ms之内。

(3)最高脉冲频率必须超过50Hz的标准。

2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推进电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成为我国电网企业重点规划的工作之一[6]。

本文中所阐述的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系统主要采取的是主站集中监控、高速通信信道调配一体化自动模式。综合运用了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了将配网系统(10kV)和主网系统(220kV、110kV和35kV)的采集数据、设备参数、电网结构参数、离线数据、实时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计算,从而达到了电网调配一体自动化的根本目的[10]。

本设计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1] 张永伍, 余贻鑫, 严雪飞, 等. 基于区间算法和范例学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17(4): 37-39.

[2] 刘清瑞, 高捷, 罗宏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信模式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J]. 电力设备, 2005(4): 78-81.

[3] 周任军, 任铁平, 彭高辉, 等. 配电网运行及设备控制综合经济性的无功电压优化[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7): 46-49.

[4] 徐勇. 县级电网调配一体化系统建设方案及运行效果分析[J]. 机电信息, 2015(4): 77-79.

[5] 魏大庆, 袁野. 基于地区电网调度系统的调配一体化关键技术[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6(18): 166-167.

[6] 姜健, 鲍光海. 智能配电网故障指示器优化配置研究[J]. 电气技术, 2017, 18(1): 30-33, 38.

[7] 吴崇武, 杨耿杰, 刘用森, 等. 低压电网三相负荷动态补偿系统的设计[J]. 电气技术, 2017, 18(2): 54-58.

[8] 汪宝, 匡洪海, 郑丽平, 等. 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的协调发展与技术展望[J]. 电气技术, 2017, 18(3): 5-9.

[9] 张晓雪, 牛焕娜, 赵静翔. 含微电网的配电网优化调度[J]. 电工技术学报, 2017, 32(7): 165-173.

[10] 陈实, 邰能灵, 范春菊, 等. 考虑风力发电的配电网弱馈线路自适应电流保护[J]. 电工技术学报, 2017, 32(3): 65-7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or Power Grid Dispatching

Chen Guoen Zhang Lei Wang Yueqiang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Control Center of Jiax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first elaborat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 county power grid, and th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power grid integrated dispatching an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unit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design has been verified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achieved very go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in China’s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ctivities.

power grid; integrated deployment;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陈国恩(1978-),男,浙江诸暨人,高级工程师,自动化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

猜你喜欢

主站调配馈线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变电站10KV馈线开关与线路开关的保护配合应注意的要点
EtherCAT主站与主站通信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多表远程集抄主站系统
基于新型材料的短波馈线实践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基于改进经济压差算法的主站A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