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心理及躯体状况的影响

2017-09-21黄志萍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躯体溃疡性结肠炎

黄志萍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214400

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心理及躯体状况的影响

黄志萍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214400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协同护理模式)各4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肠炎病人血清中IL-23、IL-17的水平,平稳其身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协同护理;溃疡性结肠炎;身心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常见消化内科疾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心理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具体发病原因并未明确[1]。该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症长且易反复发作,会产生血性腹泻、贫血、食欲不振等表现,影响正常生活、工作[2]。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介于个体差异、心理素质等,治疗效果多存在差异,为了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根据护理差异,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71岁,平均37.3±6.8岁;病程1~8年,平均5.3±2.1年。观察组中,男、女分别20例,年龄22~73岁,平均38.5±6.1岁;病程1~9年,平均5.6±2.2年。两组在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 P>0.05,可比,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01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的诊断标准。②病人、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了书面知情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意识障碍者;评估心肺功能,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1]。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协同护理模式,如下所示:①主动拉近与患者距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等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威胁身心健康,受到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对发病机制、护理意义等不能完全掌握,需要护士做到多倾听、多沟通,充分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以积极、客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多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让其给予患者更多家庭支持力量,并引导其参与到护理患者中来。②理论支持:由临床医生编制健康知识手册,包括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药物应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等,做到患者人手一份,叮嘱患者完全按照医嘱服药。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每次监测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维生素、营养等。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并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③心理干预:为患者构建舒适环境,温度18~22℃,湿度50%~60%。叮嘱患者家属,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教会患者调节心理平衡方法的同时,为其构建网络心得分享平台,让患者通过相互倾诉,提升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L-23、IL-17水平。对比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估,该问卷(共70个条目、20个因子)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几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通过 SPSS19.0软件,计数与计量,分别用(%)、(±s)表示;用x2、t检验,P<0.05,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表1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对照组 40 34.25±2.11 24.66±3.77 32.55±2.15 32.44±2.34观察组 40 38.44± 29.99± 39.80± 36.33±

3.55 5.44 3.49 4.22 t 6.584 7.774 6.225 5.336 P 0.003 0.002 0.003 0.004

2.2 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μmol/L)

表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μmol/L)

IL-23 IL-17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0 49.77 ±6.21 31.54 ±5.87 54.26 ±4.35 42.51 ±4.26观察组40 49.51 ±5.98 25.24 ±5.48 54.47 ±4.22 32.54 ±3.24 t 1.587 9.369 1.258 11.254 P 0.754 0.004 0.881 0.003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对患者心理、身体耐受性都是极大的挑战。临床研究证明,患者疾病症状,可直接影响其身心状态,同样消极的心理、较差的身躯体功能,也会促进病情发展、恶化,继而产生恶性循环,对此可见展开针对性、综合性护理的必要性[3]。临床治疗方式多样,为降低手术类型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次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同种治疗方式。

协同护理模式,以责任制护理为前提,最大程度借助患者自我护理管理,帮助其病症恢复[4]。主要目标在于最大程度发挥家属、患者护理作用,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并配合治疗、护理,继而提升护理将其家属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5]。同时强化护理集体协同效果,将护士角色演变为支持、教育以及协调角色,积极构建稳定、科学护理团队,促进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其优势是常规护理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可从本次研究结果中验证。

结果显示:两组在生化指标方面,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血清IL-23、IL-17指标,治疗前后改善幅度为 24.27±0.50μmol/L、21.93±0.98μmol/L。常规护理组指标,治疗前后改善幅度为18.23±0.34μmol/L、11.75±0.09μmol/L。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有效。

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后协同护理模式组躯体功能,比常规护理组高出4.19±1.44分。物质生活状态评估分数,比对照组高出5.33±1.67分。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分别高出7.25±1.34分、3.89±1.88分,分数明显增加,表示生活质量提升,可见该种护理模式的针对性、理想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对病人生活质量、生化指标的改善,与病人特征、护士能力、综合护理结果等因素有。对此在护理中,不仅要注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自身护理能力、理论知识的更新、学习。

[1]王晓兰.延续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心身状态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87-189.

[2]杜丽云,朱琴,林玲萍,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心理及躯体状况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00-703.

[3]陈红,张丹丹,张聿,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13-215.

[4]陈敏珍,房玲,易秀芝.自我护理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7):583-585.

[5]谢育花.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695-696.

R473.5

A

1672-5018(2017)05-018-01

猜你喜欢

躯体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现在干什么?
搬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