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2017-09-21黄雅琼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样线生境总数

黄雅琼

(福建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 德化 362500)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黄雅琼

(福建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 德化 362500)

2015年6—10月利用样线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监测记录有两栖动物18种,隶属2目7科,以蛙科为主,黑斑肥螈、弹琴蛙和泽陆蛙的丰富度最高;属于保护区内模式产地物种1种为小棘蛙,属于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黑斑侧褶蛙;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受季节影响较大,6月、8月、10月两栖动物种类分别为15种、14种、11种;不同样线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可能受两栖动物生活环境和保护区气候环境复杂性的影响。

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中间类群,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全球两栖类动物正处在以远超过自然灭绝速率的高速率灭绝状态中;两栖类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其濒危的程度比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程度更为严重[1]。由于两栖动物具有特殊的发育生活史,即变态发育过程,变态发育阶段均在水环境中,依赖水环境各种因子使得两栖动物与其它脊椎动物相比,受全球气候变化、水生境破坏(主要是水污染)和片段化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更大。我国两栖动物种类约有410种,其中80%的两栖动物分布在生境破坏较为严重的森林地区,保护森林地区两栖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我国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孕育着一系列多样、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适合两栖动物生活,是福建省两栖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闽中戴云山山脉中部,该区的两栖动物地理区划为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闽中丘陵平原省(IV),本地理区共有两栖动物38种,占全省总数的82.6%[3]。目前对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研究很少且较为零碎,刘承钊于1964年对闽北武夷山、闽中戴云山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3];蔡明章[4]于1974—1979年对戴云山、鼓山、武夷山等地区进行两栖动物普查;2003年林鹏等[5]对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为进一步了解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5年6—10月对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丰富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料,为戴云山保护区及类似地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相应资料和积累动物保护数据。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下称戴云山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德化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总面积13472.4 km2。保护区地处戴云山山脉中部,最高峰海拔1856 m,东部为福州小平原,闽江中下游由福建省北部穿过注入大海。该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丰富。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3.4%,生物多样性丰富,生境类型多样,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山地灌丛、沼泽、水生植被等9个植被类型51个群系92个群丛,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良的场所。

2 调查与统计方法

2.1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法调查。综合考虑保护区地形、地貌及生境类型,设置了11条固定监测样线,样线分布为戴云寺(1条)、尖岭格(1条)、戴云村(2条)、东里村(3条)、九仙山(4条),根据样线分布地理位置将11条样线分成3组,位于大戴云主峰的戴云组:样线A1、A2、A3、A4;位于东里村的东里组:样线B1、B2、B3;位于九仙山的九仙山组:样线C1、C2、C3、C4。总长度3.1 km,样线面积为0.0155 km2,具体见表1。样线尽可能包含森林、灌丛、溪流、湿地、水塘(坑)、人工林等典型生境类型。观测行进速度为2 km·h-1,调查并记录样线水陆区域灯光所及区域内发现的物种、数量、以及天气、生境、地理坐标等信息,行进长度约150~500 m,每条样线3次重复。调查时间为2015年06—10月,野外工作分别于6月23—25日、8月12—14日、10月13—15日晚上进行。

表1 戴云山保护区11条样线分布

2.2统计方法

1)物种丰富度 。根据野外调查力度、物种数量,参考文献[6],将本次调查的两栖动物丰富度划分为稀少(5只以下,+)、一般(5~80只,++)、丰富(80只以上,+++)3个等级。

2)将区内两栖动物的生态类型划分为静水型、陆栖静水型、流水型、陆栖流水型、树栖型。

3)单位样线长度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的计算:单位长度的物种数:W=∑Dk/Li;单位长度的个体总数:G=∑Dj/Li,式中:Dk为样线内所有物种种类数量;Dj为样线内所有物种个体总数数量;Li为样线i的长度。

3 结果与分析

3.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监测记录有两栖动物676只,隶属2目7科18种(表2),其中有尾目1科1种,无尾目6科17种。保护区模式产地物种1种,即小棘蛙(Quasipaaexilispinosa);中国特有物种8种,包括黑斑肥螈(Pachytritonbrevipes)、弹琴蛙(Nidiranaadenopleura)、小棘蛙、沼蛙(Boulengeranaguentheri)、镇海林蛙(Ranazhenhaiensis)、挂墩角蟾(Megophryskuatunensis)、阔褶水蛙(Sylviranalatouchii)、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i);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1种: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6种:黑斑肥螈、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挂墩角蟾、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粗皮姬蛙(Microhylabutl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melanostictus)、弹琴蛙、小棘蛙、棘胸蛙(Quasipaaspinosa)、沼蛙、镇海林蛙、福建大头蛙、阔褶水蛙、泽陆蛙(Fejervaryalimnocharis)、黑斑侧褶蛙、小弧斑姬蛙(Microhylaheymonsi)。本次调查中,黑斑肥螈、弹琴蛙、泽陆蛙的丰富度最高,挂墩角蟾、中华蟾蜍、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等12个物种丰富度一般,但是黑眶蟾蜍、镇海林蛙、粗皮姬蛙数量少。结合以往的调查资料[5],保护区内现有两栖类30种,有12种本次调查没有发现,这与本次调查的范围有关。

表2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情况

表2(续)

图1 戴云山两栖动物物种和个体数变化

*:*为文献记录种;两栖类生态类型:R为流水型,TQ为陆栖-静水型,TR为陆栖-流水型,Q为静水型,A为树栖型;Ⅱ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为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为该物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物种丰富度:+为稀少,++为一般,+++为丰富。

图2 11条样线两栖类单位长度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比较

3.2种群数量变化

3次监测(6月、8月、10月)的两栖动物数量变化有较大差异,可能受到季节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大。调查期间,6月、8月的两栖动物总数相差较小(322、295),物种数也基本相当(15种、14种),占总监测物种数的70%以上。10月监测到的两栖动物总数显著下降,而物种总数下降不明显(11种),接近监测物种总数的60%(图1)。

此次监测工作的11条样线位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图2),样线种类和数量均较多,不同样线监测到的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戴云组个体总数大小顺序为A4>A3>A1>A2,物种数为A3>A1>A4>A2;东里组个体总数大小顺序为B3>B1>B2,物种数为B3>B2>B1;九仙山组个体总数大小顺序为C3>C4>C2>C1,物种数为C4>C2>C3>C1。其中C1样线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在单位长度中最小,而A3和B3样线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在单位长度中最多。

4 讨论

两栖动物受全球气候变化、生境破坏和片段化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很大,其水生或半水生生活特性对环境失调非常敏感(特别是蝌蚪),一直被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7]。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降雨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同时具有森林、内陆水体、农田等多样生境,非常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植物类群(184科745属1746种)以及丰富的昆虫种类(260科1645种)[5],为保护区30多种两栖动物提供了很好的庇护所,也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

本次调查选择的11条监测样线是兼顾戴云山保护区内海拔、生境类型、坡向、坡位、土壤和气候等生境条件及两栖动物活动习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往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没有详细记录调查时间、生境以及不同季节两栖种类和数量变化等信息[5]。本次调查完整记录了调查样线范围内的生境类型、地理坐标以及不同样线的调查时间,较为全面和详实地调查了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及周边环境信息。另外,以往文献记录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如文献记载有日本林蛙,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认为中国没有这个物种[8],本次调查也未发现,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本次调查是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资料的进一步补充、修正和完善。

本次调查未监测到戴云山保护区的模式物种:戴云湍蛙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虎纹蛙主要生活在保护区内稻田、鱼塘等环境中[9],可能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捕捉的因素,种群数量可能极少,应重点加强调查与保护。东方蝾螈在戴云山海拔1610 m高处的戴云莲花池湿地有分布(个人观察),但是本次调查的11条样线内没有发现,这可能是东方蝾螈生存条件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而戴云莲花池湿地是福建省最大、受人为干扰较少的中山湿地,水质非常好,能够满足东方蝾螈对水质的高要求。样线C3和C4的大型湖泊没有发现,可能是由于该样线为旅游景区内,受到人为干扰严重。三港雨蛙对生境类型要求较高,分布区极为狭小,很少被记录[9],在国内较少被发现。镇海林蛙是保护区内新发现的物种,是继湖北[10]、贵州[11]等地之后,在福建闽中地区新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纪录,增加了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表明了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物种特有性,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学保护价值,对于研究该地区两栖动物变迁和当地生态环境适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环境温度和生态环境类型都对两栖动物的生存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和环境破碎化、水体污染等都会对两栖动物的生活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环境温度影响两栖动物的活动能力、捕食能力等,也决定种群孵化的情况;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造成物种的消失。从保护区历史气象数据显示,保护区极端热月平均气温19.5 ℃,极端冷月平均气温15.6 ℃;而月平均气温以3—5月增温剧烈(3.7 ℃),10—12月降温急骤(4.8 ℃),其变化值均大于3 ℃以上;保护区全年以7—8月气温变化最为缓和,故这些月份是两栖动物活动峰期(繁殖期),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也最高,利于完成生活史。

生境类型越多样,食物来源越丰富,可能呈现更加丰富的两栖种类和数量,从而导致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不尽相同。样线A1、A3和B3位于保护区的边缘,其生境是农田、小溪以及保护区防护林带阔叶林的交界处,植被复杂,食物丰富,加上湿度大,适合两栖类生存,保护程度较好,受人为干扰程度低,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就明显高于其它样线,有明显的生境优势种和常见种,如泽陆蛙、大绿臭蛙和饰纹姬蛙。从个体总数的数量对比,样线C3和C4的个体总数最多(个体数量247和138),弹琴蛙是该地区的优势种和常见种,原因在于样线C3和C4的生境是中山湖泊,同时,近年来对天池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改造,在周边建立木栈道,降低人为干扰,为两栖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繁殖场所。但是位于永安寺周边的样线C1,两栖动物的个体总数和物种数量最少,受到当地人为干扰严重(寺庙建筑和生活用水污染),同时,该地区的蛇类数量多,对两栖类数量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影响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区内农田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大量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等污染物,可能影响到两栖动物的生存;另一方面,随着保护区内九仙山和戴云山的旅游开发,迅猛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生境破碎,非法捕食、贩卖蛙类等均威胁着两栖动物的生存。因此,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引导当地农民合理使用有机农药;加强对当地的生态、水文、土壤环境的监测,实施对两栖动物针对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宣传和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捉、经营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发生;加强生境保护,实施植被恢复措施,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旅游景区内设立隔离带,因地制宜修建生物通道,保护好它们栖息繁殖的水源和环境。

*:环保部生物多样性示范观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同志参与了大量野外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1]郑智,龚大洁,孙呈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和种域海拔梯度格局及对Rapoport法则的验证[J].生态学杂志,2014(2):537-546.

[2]卢自勇,冉景丞.两栖动物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探讨[J].环保科技,2012(2):21-27.

[3]耿宝荣.福建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J].四川动物,2002(3):170-174.

[4]蔡明章.三十二种福建无尾两栖类繁殖习性的观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71-79.

[5]林鹏.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D].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8-171.

[6]杨道德,刘松,费冬波,等.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8(6):68-76.

[7]潘虎君,杨道德,覃海华,等.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区系[J].生物多样性,2013(5):610-615.

[8]李昂,陆宇燕,李丕鹏.林蛙在中国的分布(英文)[J].四川动物,2005(3):268-270.

[9]王同亮,程林,兰文军,等.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海拔分布特点[J].生态学杂志,2015(7):2009-2014.

[10]宛晶,汪正祥,杨其仁,等.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08-109.

[11]张雷,冉辉,沈正雄,等.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J].安徽农业科学,2010(26):14442.

APreliminarySurveyofAmphibiansinDaiyunshanNatureReserve

HUANGYaqiong

(Dai-Yun-Shan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Dehua362500,Fujian,China)

The amphibian resour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ample line method in Daiyunshan Nature Reserve from June to October in 2015 ye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8 species belonging to 2 orders 7 families were recorded and the dominant family was Ranidae,of which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 werePachytritonbrevipes,NidiranaadenopleuraandFejervaryalimnocharis.Of themQuasipaaexilispinosawas the pattern producing species in Daiyunshan Nature Reserve andPelophylaxnigromaculatuswas wild animals of priority prote in Fujian province.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amphibian animal were affected by season,the total species in the June,August and October were 15,14 and 11 respectively.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ample lines,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limate i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mphibians.

amphibian;species richness;Daiyunshan Nature Reserve

10.13428/j.cnki.fjlk.2017.03.027

2017-03-23

黄雅琼(1987—),女,福建南安人,福建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生态保护管理工作。E-mail:249421074@qq.com。

S759.9

: A

: 1002-7351(2017)03-0133-06

猜你喜欢

样线生境总数
2021年生物多样性鸟兽两爬现状分析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