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敲“推敲”

2017-09-21胡中惠

乐活老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贾岛韩愈王维

文/胡中惠

诗词快入门

推敲“推敲”

文/胡中惠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耳熟能详的诗句;“推敲”,修改诗句的代名词。当年贾岛瞎琢磨:“推”好还是“敲”好呢?碰上大咖韩愈。韩愈说当然是“敲”好了。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于是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敲”比“推”真就好甚至好得不得了吗?我看未必。我倒觉得“推”比“敲”好至少不逊于“敲”。“敲”字是响亮,可是不生活。寂静中月色里,无论是归家或者是客居,谁不是悄悄地推门?即便是没带钥匙,也只是轻轻地呼唤,除非酒喝大了或者搓麻输惨了。“敲”的境界是响亮,“推”的境界是清幽。这是贾岛在写诗,如果换成王维,我想一定会用“推”字,因为王维更追求诗的画面感,更追求清幽的意韵。还有,王维的诗之水平要高于韩愈,韩绝不会像指导贾岛那样指导王维。

“推”也罢,“敲”也罢,无非说的是如何炼句如何改诗。一般来说,好诗是改出来的,对于初学写诗的人,改诗更是必须的。不过我发现,在先贤的诗词故事中,杜甫改诗的故事多,李白改诗的故事少;王安石改诗的故事多,苏东坡改诗的故事少。《蕙风词话》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章节,说某某的词本来挺好的,后来却改坏了,不如以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与人的天分有关,与诗词写作的理念有关,也与作品的体裁有关。李白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思接千载精骛八极,一般的框子框不住他;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愿意在规矩中雕出花来,没有领导可能就不会工作了。曾经与朋友交流,说学诗,说写字,有的人可学有的人不可学。写诗,杜甫可学,李白不可学;写词,秦观可学,李后主不可学。写字,米芾可学,苏东坡不可学。徐渭的字虽然狂放,但能学,而八大山人的字虽然不复杂,但学不了。李白苏东坡是天纵之才,其作品大多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行当行,止当止,说是天籁之音也不为过。天籁是自然生长的东西,可以模仿,但结果只能是像,但绝不会是。

我们都是凡人。诗词写完了还是要改的。一是自改,像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的那样——炼句。二是他改,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挺好的手段,让水平比较高的人改一改,弊端是改诗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语言风格去改,常常忽略了作者的个性与思考,诗是改完了,可是不是自己的了。三是群改,即或是诗社或是小沙龙中你一言我一语地给你的作品会诊。这样也好也不好,东一言西一语,让你不知所从。

我以为,无论怎么改只要是认真做就会有提高,推敲还是必要的。说回来,其实我认为贾岛的诗“鸟宿池边树”中的“宿”或“树”字应当改一改。现代汉语,“宿”与“树”只是平翘舌的区别,韵母是一样的,即便古音,它们也音韵相类,读起来不是太上口。

猜你喜欢

贾岛韩愈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贾岛寻医记
贾岛碰瓷
贾岛推敲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