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术走进语文课堂

2017-09-20邓娥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绘画教学语文课堂美术

摘 要:让美术走进语文课堂,能够充实语文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调动身体感官功能去品味语文,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此外,美术绘画技能更应是小学语文教师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利用美术元素的形象、直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美术绘画与语文课堂的结合与作用,进而刍议美术与语文教学结合需要注意的事項。

关键词:美术;语文课堂;绘画教学;结合运用

对小学生而言,绘画形象、生动,充满了趣味性。让美术走进语文课堂,亦可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性手段,能够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如何将美术与语文课堂有效结合。

一、 美术绘画与语文课堂的结合与作用

(一) 字、词、音教学

1. 拼音与绘画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偏向于感性的层面,因而字、词、音教学,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形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美术绘画,正是吻合了这种情况,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语文教学,因而值得被引进到语文课堂上。如,“a、o、e”,学生需要从音、形中掌握这部分知识,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利用读、写去强化记忆,而美术绘画,可以从其中的读音,提炼整个字母的形象,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 识字与绘画

我国汉字蕴涵着物象,具有形象化的特征。最早的造字,是由在绘画中描摹事物属性演变而来。结合汉字的属性,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将绘画联合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中形成相应的物象,继而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记忆与理解。如,“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出日的象形字(太阳的形象),这样学生不仅理解其义,更加容易记住其形。

3. 词语与绘画

“打脚碓”这个词,倘若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将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制作教学工具——绘画卡,学生看到时,很容易理解词义。再如“猫头鹰”,教师可以用画、讲的方式,勾勒猫头鹰的图像,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也能够跟着教师的步骤学习美术的基本线条、结构的知识。让美术走进语文课堂,要求教师需要有娴熟的绘画技能,唯有如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才能够发挥得游刃有余。

(二) 诗歌、说明文教学

1. 诗歌与绘画

对小学生而言,诗歌语言晦涩难懂,绘画教学能够将文字转变为视觉上的物象。透过绘画物象,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诗歌的情景中去感受,这样既能理解诗歌意境,又能够得到中国传统文学情感上的熏陶。如,《望天门山》这首七言绝句,歌颂了无限山河风光,诗中意境开阔,诗人情感充沛而豪迈。语文教师运用绘画技巧画出天门山的宏伟景观,再结合朗朗上口诗歌的朗读,这样势必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

2. 说明文与绘画

以阐述事理为主的说明文,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复杂,绘画辅助教学能够将难点一一化解,便于学生理解事理。如,课文《赵州桥》,仅凭教学语言,学生很难理解赵州桥的坚固、雄伟与美观。而教师通过制作赵州桥的水彩画图像,或者是随堂在黑板上运用简笔画勾勒赵州桥的形状,学生自然比较容易理解。

(三) 寓言、童话教学

1. 分情景绘画的教学

寓言、童话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材中占据一定的比重,这时美术绘画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在寓言、童话的教学中结合美术,可以采取分情景绘画的形式展开,如,《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根据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场景:教钓鱼、爱玩、专心学、学会钓鱼,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简笔画,一边教学一边绘画,而美术功底好的教师,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能构造一个小情景。分情景绘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把握故事整体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为文章分段落。

2. 故事内涵的传递

相比文字,美术绘画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固定性。通过色彩斑斓的图像或是意蕴深远的线条传递故事的内容,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为课堂增添许多趣味性,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文学艺术,从生活的海洋中沉淀、升华而来,语文教学需要展现文学艺术的生活风貌,让学生切身体悟、理解。如《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用绘画画出剑落水的刻印,再标出船行驶的方向,继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沿着船上的印刻寻找,为什么无法找回宝剑?通过形象的绘画,学生体悟事物的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继而理解寓言的深刻哲理。

二、 美术与语文结合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造型准确

美术绘画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以及内容展开教学,让语文课堂上的美术绘画具有精细、神似的特征。再者,教师需要提炼课文物象中的经典造型,让绘画图像具有示意性的作用。总之,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娴熟的绘画技能,并且能够细微入至地观察生活、钻研教材。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抓住事物最具表现力的角度进行绘画,让事物的特征一目了然。

(二) 表意明确

美术绘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化解难点”的作用,这便要求教师能够把握课文内容,让绘画图像能够与语言文字的表意相吻合。同时,课堂上为了讲解的需要,教师随手绘画,能够做到让寥寥几笔的绘画具备“形神兼备”的特点。总之,语文课堂上的绘画图像既需要讲究逻辑性、条理性,也需要简洁明了。虽然说美术绘画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不注重实际,天马行空。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绘画,它只有立足教材,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为原则,才是最有实际意义与效率性的。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绘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思考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即娴熟的美术绘画技能,这是基础保障;其次,能够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提炼课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象。最后,赋予美术绘画启发性,起到“画龙点睛”“化解难点”的作用,让绘画图像能够传递文章的思想本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更加主动地找到语文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完美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学习,还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颖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绘画之运用——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例浅析一次词与物的[J].新校园(中旬),2016(1):164-165.

[2]刘芹.“无”中生“有”,精彩补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教学[J].课外语文,2016(5):19.

作者简介:

邓娥,重庆市,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绘画教学语文课堂美术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美术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
绘画, 留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