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小学教育的变化
2017-09-20邹鹿琴
摘 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刷新,从致力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到培养素质、提高素养,对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识渐趋完善。这几十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等诸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检讨。
关键词:小学;变化;改革开放;反思和检讨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从此我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知道今天,我国已跻身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1978年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我国的教育也是焕然一新,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以我校为例,我校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得第一次进入我们校园的时候,那时候呈现在我眼前的校园是这样一番景象。一踏进校园整个操场杂草丛生,要不是看到门口的校名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小型农场。一操场的雜草被我们同事走出两条小道。记得那天下着雨,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鞋子上面还沾了一脚的泥。进入教学楼,教室里面凌乱地摆放着一堆旧式的课桌凳,有的凳子甚至还少了一条腿。
对比一下几年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校园,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焕然一新的校门口“新田中心小学”几个字明亮又醒目,平整又宽阔的水泥路铺满了整个的校园,在操场上面还用彩色的石板铺了一条环形跑道。平整的操场铺设了下水管道,维修教学楼防水,更换铝材封窗条,教室里面统一换上了标准的课桌凳,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风扇,学校还购买了多种树种建了一条绿化带。为解决教师住宿难的问题,学校还新建了一栋教师宿舍楼和新食堂。我校还先后购进印刷设置,添置乒乓球台、篮球架,在围墙和走廊上面刷上了各种文明用语和名人警句。学校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二、 教育教学设施更加现代化
在校园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以前的教学设备都是简单的教具,挂图,小黑板,而现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老师不再是枯燥无味地照着课本念,现在每堂课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多样的教学方式,老师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前学校没有钢琴,没有体育器材,各种丰富小学生的活动课都无法开展,学生们被迫在教室上自习课,或者上其他课程。而如今,我校购买了80多台电脑,建成了一个录播室,还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录播室,学校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音乐教室、美术室、图书室、舞蹈室和体育器材室。学校规定不但要保证每个功能室都投入使用,而且要让学生在这里学有所成。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校的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学校,走进了学生的教室,丰富了学生的课堂。
三、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前,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的教师几乎处在断层时期,一方面教师数量不够;另一方面,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许多教师都是文化水平稍微较高,或者只是经过短时间的师范培训后就走上岗位了。什么是教材?什么是教法?什么是心理学?教案怎么写?头脑里面完全是一片空白。只能说当时的这批教师从教只是满足了教育的基本需求,但是根本无从谈质量。
80年代起,学校开始有正规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分配来学校任教,经过师范学校培训的教师更加专业化和正规化。近90年代起,才有少量大专师范类毕业生任教。而现如今有一部分学校更是要求本科毕业甚至是研究生毕业的师范生来任教。更有甚者要求要专业一定要对口,要求做到术业有专攻。例如,我校在职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已达到100%,本科生学历也达到了70%,甚至有两位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已达到专业八级。除了教师更加专业化以外,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校所有在编在岗的教师都在接受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教师方面的继续教育。我校的校长也会在每年的寒暑假去其他优秀的学校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教师和班主任更是经常出去学习和交流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在本校也会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比武”“同课异构”“远程培训”“以老带新”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就是希望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整体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正在内化为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之中。敬业奉献,勤奋工作成为教师们无悔的誓言。
40年时光荏苒,40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教育将会走向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我们学校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正伟.现代性: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08(01).
[2]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03).
作者简介:
邹鹿琴,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