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课堂提升思维品质
2017-09-20徐军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数学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加强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思维深度,思维广度以及思维速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翱翔在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之乐,探究之趣,成功之美,从精致精巧的课堂中,全面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是开发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以不同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更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好时机,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保证,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聚焦数学课堂,如何合理巧妙地开发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值得每个数学老师深入思考,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所闻所思。
一、 以“需要”促“思考”,唤醒思维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需要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需求,搭建争论平台,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例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我在教学时,创设里高新区要组建一支校园足球队,想在我们学校选一名足球运动员为例,第一层次,出现两名运动员孙纲和王峰,分别射中7次和4次,提问学生:“这两位队员,谁射的准一些?”有的学生选择孙纲,说说原因,有的同学不确定,也说说原因,然后得出结论,要看数射得准一些,不仅要关注射中次数,也要参考射门次数,追问学生:“那你觉得比较什么更合适?”让学生在争论中思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第二层次,在学生理解要比较射中次数占射门次数的几分之几并知道通分比较后,进一步出示,足球王子叶小华的成绩,射中9次,射门25次,提问学生:“如果要通分比较,公分母是多少?”让学生觉得人数增加了,通分时的公分母越来越大,数学思维进一步深入。第三层次,出示第四名队员赵辉,赵辉射中55次,射门125次,直接追问:“如果通分公分母是多少?如果再来一个人呢?”让学生知道,随着人员的增加,通分时的公分母越来越大,这就给通分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学生的思维遇到了瓶颈,学生在思辨中挣扎,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对新知的渴求,这时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思维的味道,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度。这样,通过一次次构建知识需求,在精巧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孕育和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
二、 由“比较”辩“异同”,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对比后的求异思维更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比训练,召唤求异思维,提升思维素养。
(一) 夯实基础,丰富思维源泉
《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一课,老师出示这样一组题组:
(1)苹果树有6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5,梨树有多少棵?
(2)苹果树有60棵,是梨树的45,梨树有多少棵?
(3)苹果树有6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45,梨树有多少棵?
(4)苹果树有6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45,梨树有多少棵?
老师通过这一些基础的习题,理清了学生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也就是找到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等,看似简单的一组题组,却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温故知新,不仅学生的基础夯实了,运用已有的实际经验,比较异同,发现联系,揭露本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生根了,精巧的苏式设计,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 优化对比,开拓思维广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让学生解决完这些基础的题目后,让学生第一次回眸,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辩证的视觉去对比研读题目,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些问题的异同。老师提问“请你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分析和洞察能力,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第一组对比:比较(1)(2)两题,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所用的解题方法是不同的。第二组对比,比较(1)(3),学生清楚地体会到,虽然单位“1”的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数量关系不一样,所以解题的方法也不一样。第三组对比,比较(3)(4),学生发现这两题的单位“1”的量也相同,数量关系也相近,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看清题意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老师先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夯实了基础,也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拓了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思维冲浪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核心要义,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进行对比,促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和自信,让学生进行三次高质量的对比,不仅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顺畅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通道,让学生向着思维深处发散,开拓思维广度。
(三) 总结提炼,挖掘思维潜力
在经过三番对比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此同时,老师又出示了这个题目:苹果树有60棵,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5,梨树有多少棵?看似像是给学生进行练习,但当学生正准备练习的时候,深邃的思维问题随之产生了。“完成了吗?”老师提问学生,这时学生目瞪口呆,老师追问:“为什么你们不能完成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留给了学生深邃的思考,使学生探究的意识得到增强,探究的经验得到建构。老師追问“那只要再添怎样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解决了?”老师润物细无声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从表面走向深邃,让学生探究意识从粗浅慢慢增强,让思维从粗放到密集,这样的归纳提炼,不知不觉地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眸,对新问题产生新的思索,新的探究,让思维向着更深层次蔓延。
如果说数学课堂是一座富饶的山,那么思维就是灵动的水。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知识和技能形成,更要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能力,给孩子创造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秀出自己的精彩,激发孩子思维的求异,让学生迸发出深邃的创新,引领孩子寻找思维的“活水”,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美景。
作者简介:
徐军,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