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工作与历史教学

2017-09-20叶顺义

未来英才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历史教学德育工作

叶顺义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并不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性格以及心理素质等教育的途径众多,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一个合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为高中的德育工作尽一份力,尽可能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以促进德育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渗透;历史教学

一、德育下滑原因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当下高中生的德育水平和对德育教育的态度并不乐观,当然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评价体系的误导。一方面高考评价标准单一,基本上是以高考分数线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虽然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在教学、招生方面也会注意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力度不大,毕竟不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在招聘人才方面,尤其是政府机关很大程度上注重应聘者学历的程度远远高于注重能力的程度。尽管大家都公认学力不等于能力,但这种积弊由来已久亦积重难返。

2、现行的教育体制也使得学校制定的关于教师的评价机制基本上是围绕着分数,各种奖励、津贴、荣誉、证书的发放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参考系数就是成绩。广大教师被迫放弃“教书育人”的天职,沦为一个为高考终身服务的“教书匠”,关注的是高考动态,积累的是各种应试技巧,研究的是高考出题思路,收获的是猜题押题宝典。

3、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已经转变为成就高分的培训机构。从各高中的招生简章中可见一斑,每所高中的招生简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就是该学校近几年的高考成绩,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录取人数,以及本一、本二、本三、专科的录取人数和百分比。当然,这也是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招生的压力让学校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去成全高考,这被牺牲掉的一部分就包括德育工作。

4、再说学生和家长,来学校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高考,家长也很少关心德育教育,很多学生对德育表现地很不屑一顾,甚至有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知识很不满,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高考恢复三十多年来,这一矛盾愈加突出。

社会的误导,学校的放弃,老师的无奈,家长的忽视,学生的不懈,这一环扣一环的链条造成了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悲剧。

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可以说,历史学科更好的集“教书”与“育人”于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科价值。有多项德育内容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得到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青春的教育。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古代经济、政治、科技文明领先世界,这些成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奮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近代这部屈辱史、探索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现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方方面面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让学生充满民族自尊心的同时也坚定了他们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2、国际主义教育。“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的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这是高中阶段国际主义教育的任务。在讲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完全可以将这一思想揉进课堂,无须刻意强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国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取得广泛认可。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1955年万隆会议中,周恩来又以其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既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自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护行动,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原则。

3、民主、法制与纪律。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和法制与纪律教育也是高中阶段德育的重要任务。关于这方面,历史老师完全可以在讲述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将这一内容贯彻进去。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与法治。

历史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效,为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出力。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又能够完善教师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历史教学德育工作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