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乒乓球段位制的可行性分析
2017-09-20那铎陈伟瑜
那铎+陈伟瑜
摘 要 乒乓球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深受国人的喜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对其水平进行划分。然而,在业余乒乓球选手中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统一的制度来对他们的水平进行界定。由此看来,乒乓球段位制的推广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北京市群众乒乓球运动(包括业余选手的水平,选手之间过往战绩和各个比赛情况等)进行研究,由此得出在北京乃至全国推广乒乓球段位制及其电子报送系统的可行性,从理论层面上给全民健身乒乓球运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系统,为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更好地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乒乓球段位制 电子报送系统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1全面认识乒乓球段位制
1.1乒乓球段位制的考核内容
《全民终身学习体育(乒乓球)测评办法》是经过科学论证,较为权威的全民健身的乒乓球“段位制”的标准:具体测评方法是通过积分来体现,即每个段位获得1500分(包括技术分1200分,理论分300分),就达到升段的基本要求。技术分是通过段位比赛,根据每名选手所获得的名次,赋予对应的积分。积分的多少,视乎比赛的规模以及参赛人员的水平。不同的比赛所设立的积分规则不尽相同,积分情况有上下浮动,但总体不会偏差太多。另外,这个测评方法最大的亮点是设置了理论考核这一模块。测评者通过理论学习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有关乒乓球运动的必要知识,为乒乓球在全民运动中更好地推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避免了爱好者们只会打球,其他有关乒乓球运动的知识一概不懂的情况。而这个测评方法正是打破了以往其他评定方法中“只看成绩,不管其他”的弊端,更加符合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在群众中推广,让群众更能感受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当测评者积分达到一定分数的要求时,必须由本人向测评中心提出相应段位要求的申请。
1.2乒乓球段位制的电子化管理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高效简便乃是第一要素,乒乓球段位制亦是如此。现在,乒乓球段位制已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就是所谓的电子报送系统。测评者必须首先用有效证件在测评中心登记注册,然后由测评中心随机分配一个学员号(类似身份证号,一人一号,不重复)。
(1)通过段位制电子报送系统,测评者进行网上学习,做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题目,从而获得相应的理论分数,实现了理论成绩无纸化的目标。
(2)测评者的理论成绩和比赛情况都将采用网络共享的模式储存和记录,这做到了测评者成绩的公开透明。此举方便了参与测评的选手在比賽前了解对手的段位情况,在网络上实现“知己知彼”。
(3)段位制电子报送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报名,通过某一时段报名的人数,根据报名人数的多少,由系统直接生成对应的段位赛对阵表,并对对应的名次赋予相应的积分,让测评者了解这次比赛的整体水平。
(4)段位制电子报送系统还开发了网上裁判功能,即在段位赛过程中,通过输入对阵双方的比赛情况,经过在场的裁判认定,确认成绩无误,直接生成下一轮的对阵情况。这一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段位赛的裁判安排工作,大大减少了比赛中裁判的工作量,为段位制的推广打开了方便之门。(注意:这里的裁判必须是经过测评中心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为段位赛进行裁决)。
2 乒乓球段位制未来的前景
乒乓球段位制实际上是众多等级制度中的一个小分支,而等级制度在整个体育产业中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现在体育赛事做的人非常多,体育馆运营的空间也不大,体育装备市场的份额也基本上被全部瓜分了,体育产业中最后剩下的就是段位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段位制制度的建设,是中国体育产业最后的一个爆发点。随着越来越多乒乓球爱好者、高校和俱乐部的加入,以及比赛规模的不断提高,将会围绕全民乒乓球段位制形成一条包括俱乐部和校园培训、体育装备、场馆经营、赛事运营等诸多环节的产业链,而赞助商的加入、互联网概念的运营方式,都会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大量的段位制赛事,时刻考验着各个测评中心场馆对于赛事的运营能力,同时也为这些经营性的俱乐部带来一个相当好的发展契机。
3结束语
乒乓球段位制顺应民心,实现了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身份认证”,作为一项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全民长久保持运动的热情。乒乓球段位制的应用将会填补我国全民健身项目等级标准的缺失,也为排球、羽毛球、网球等的标准研发提供借鉴,最终形成以运动项目技术等级为平台的全民健身锻炼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席翼,郭永强,高颖等. 大众乒乓球技术等级标准研制[J]. 体育科学,2013(07):12-20+28.
[2] 孙荑茜.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制现状及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 安华栋.中国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困境及出路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 荆雯.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 钟宇静.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6] 张红霞.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2):59-62+72.
[7] 梁彬.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