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
2017-09-20宋启文
课题项目:2017年中央高校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编号:2017ZYXS170。
摘 要: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楚辞》的浪漫主义文学世界,不仅形成了遒劲雄浑的个性,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句,深刻的比喻,广阔的联想,而且造就了处在“蛮夷”文化氛围中的屈原的艺术特色,由于其文化环境的作用,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浪漫主义世界的海阔天空,五彩缤纷。
关键词:屈原;《楚辞》;浪漫主义;南方文化
作者简介:宋启文(1987-),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一、浪漫主义的概念与特点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以现实为基础,通过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屈原与楚辞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虽然屈原在创作楚辞的过程中并没有主观上追求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但是《楚辞》作品本身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几大特征,所以说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三、楚辞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
(一)楚文化的影响
楚国是周朝时期中国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楚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因子。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
因为不同于北方的农耕文明社会结构,南方由于地理因素影响,更倾向于渔猎文明的社会结构。对南方的居民来说,土地的束缚非常小,这也造成了他们天性自由洒脱,不受礼教约束。在北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子思想在南方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浪漫风格的形成。
(二)屈原创作时对楚地神话的借鉴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1]巫祝文化在南方的影响力一直保持到了汉代,而来自楚地的汉代贵族对于巫祝文化也是深信不疑。这些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与楚地的祭神歌舞一起,构成了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楚地的巫祝文化崇尚多元崇拜,祭祀对象繁多造就了色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一世界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离骚》中驱令神仙的描绘,《天问》中对神话传说的172个提问,《九歌》中美丽可爱的自然神,《招魂》中阴森恐怖的地狱世界等等,想象极为神幻奇特,灿烂多彩。楚辞里的想象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却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愿望和感情,所以也是表现了真实。楚辞中神话、想象的特点是神人合二为一,现实和幻想是融为一体的。
神话美丽,民歌多情,宗教仪式有声有色,民间风俗丰富多彩,学思想更是杳冥深远,汪洋恣肆而不受控制。楚辞艺术就诞生在这样的文化土壤和浪漫的文学世界中。
(三)屈原独特的艺术思想和政治追求
屈原所在的楚地有其大不同于北方的美学特质,但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交融渗透,北方的儒家文化又对其产生很深的影响,因而屈原的文学思想兼及二者。
屈原的思想整体上是以儒家为主的,主张积极入世,倡民本,重仁政。“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九章·惜诵》)。然而现实生活中君主昏庸,谗佞当道,诗人满腔忧愤无从泻导,便转而借文学一吐心曲,发愤以抒情”是屈原创作的根本动因。屈原反复在作品中强调才能志向不得舒展,因此要“陈志”,且永不变此志。屈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楚国深沉而执着的热爱、眷恋。
屈原作品中深沉悲壮激越的情感已经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原则,然而也正是这种激烈的感情使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达到了顶峰。
(四)屈原对“比德”手法的发展与创新
“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美学观点。“比德”说的基本特点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自然物的美丑及其程度,不是决定于它自身的价值,而是决定于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
屈原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在《楚辞》中,这种比喻的手法不再是简单地以某物比某物,或触物以起兴,更多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意义。开辟了后世所谓“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之类的表现手法。
《楚辞》的浪漫主义文学世界,不仅形成了遒劲雄浑的个性,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句,深刻的比喻,广阔的联想,而且造就了处在“蛮夷”文化氛围中的屈原的艺术特色,由于其文化环境的作用,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浪漫主义世界的海阔天空,五彩缤纷。它那样古拙与浪漫,狞厉而神幻的艺术世界,向人们展示了另外一种美,那就是原始艺术的美。
注释:
[1]班固,《漢书·地理志》.
参考文献:
[1]周建忠. 楚辞考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汤炳正. 屈赋新探[M]. 济南:齐鲁书社,1984.
[3]游国恩. 楚辞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4]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北京:三联书店,2009.
[5]洪兴祖撰;白化文点校. 楚辞补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