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优化的探索
2017-09-20杨伟波
杨伟波
近几年,一体化教学在各大技工院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有机整合,因此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在教学实施上,一般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即布置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展示任务成果和评价任务结果五部分组成。以课程单片机控制系统为例,首先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下发任务书和工作页,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后,根据工作页中的问题制定工作计划。之后,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搜集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及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接下来小组实施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对任务成果进行展示并叙说工作原理及任务完成的过程,最后进行小组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二、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体化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工作任务才得以继续进行,否则将出现由于个别知识点弄不懂而耽误整个工作任务进行的情况。此外,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习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岗位任务,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由于任务枯燥无味,学习无趣而放弃学习。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一体化授课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信息化技術,将视频、图片、课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后,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任务布置阶段,教师通过视频、课件及动画等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配以文字叙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目标、重点及学习任务的完成。
任务分析阶段,学生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物品、资料及相应知识点。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利用微课等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不能马上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以及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采取和同学在线的交流、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原来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变为全班甚至更大规模的交流互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实施阶段,学生先在仿真软件上进行练习,模拟电路设计、电路连接和电路故障的排查。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减少可能出现的意外和材料损耗等,提升任务完成的效率。此外,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加深和改良,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展示汇报阶段,学生将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照片、体会等内容以PPT课件的形式予以汇报,并上传至QQ、微信等在线交流平台,将每个小组的成果汇报内容予以共享。学生在制作汇报课件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信息化的使用的能力,同时将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及相关知识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加强,强化了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汇报课件将会以新的教学资源的形式,可用于后续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任务评价阶段,每组的汇报课件都已传到了在线信息平台,使得每个小组对其他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更加了解,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思路会更加清晰,提高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
2.引入信息化手段,弥补一体化教学不足
信息化教学资源大多是以微视频、图形、动画等形式呈现的。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可以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任务变得图文并茂,让学生同时接受视觉、听觉等多种刺激感受,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式、易传输等特点,使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前将工作任务及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课下通过教学资源的学习,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互动交流与在线答疑,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课下就能实现学习任务的各种准备工作。通过这样的翻转,学生在课堂实施工作任务变得更快更容易,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一体化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实施优化,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