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为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2017-09-20冉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冉婷

摘 要:丘为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以及祖咏交往深厚,彼此间常有诗歌的唱和。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风格以及技法上均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因此可以说丘为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员,而且其山水田园诗具有“清幽”、“和平淡荡”的诗境。

关键词:丘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3

丘为是盛唐时代的诗人,因其存世的诗歌数量少,生平资料残缺不全且多零星散见而不被人熟知。也因此,学界对丘为的关注历来较少,有的也只是零星提及或对其某一首诗进行分析。那么,在此种现状下是否可以将丘为划入山水田园诗派呢?虽然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一书中说:“与王孟诗派风格近似的作家还有綦毋潜、丘为、薛据等。因存诗数量少,一向不受重视,其实也可划入王孟诗派。”[1]由韦凤娟等人编著的《新编中国文学史》也说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诗人,还有常建……此外,还有丘为、卢象、王缙等人。”[2]然而,还有一些涉及到山水田园诗派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却丝毫没有提到丘为。因此,为了证明是否可以将丘为划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本文拟从两大方面入手:一为考察丘为与这一诗派诗人的关系是否密切,二为通过其具体的诗歌文本来确定其立意、风格和技法是否与这一诗派的典型特征相符。

一、丘为的生平与交友

关于丘为生平的传记,《新唐书·艺文志四》载:“《丘为集》卷亡。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时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俸禄之半。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为异,唯罢春秋羊酒。初还乡,县令谒之,为候门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经县署,降马而趋。卒年九十六。”[3]此外,还有《唐才子传》、《唐诗汇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中对其有类似的相关记载。由此我们可知:丘为,生卒年不详,嘉兴人,刚开始累举不第,后归山读书数年,于公元743年进士及第,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为人谦恭有礼,以孝敬继母闻名,卒年96。初有《丘为集》行世,后亡佚。

关于丘为的交友,《唐才子传校笺》中写到:“王维甚称许之,常与唱和。”[4]《唐诗汇评》写到:“为诗长于五言,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唱和。”[5]由此可知,他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以及诗人刘长卿交好。此外,与王维的交往也可由以下这几首诗为证,如丘为的《湖中寄王侍御》,其中“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这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每次收到对方的信后便渴望与友人的再次重逢之情,而通读整首诗,更能明显地感受到二人间的深厚交往所言非虚。此外还如《留别王维》: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

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虽然这首诗有学者认为是王维写给丘为的《留别丘为》,但不管怎样,从诗句本身入手,我们可以感知二人间的交往及深厚情谊。首联点明送行的地点及环境,颔联写出自身近日的心情,颈联用“簪组”表明对方身份為自己送行,并和对方约定春天再回来,而尾联“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的描写,动作画面感极强,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一幅难舍难分的友人分别图,画面中诗人每走一步便回头望望为自己送行的友人,脚步似有千斤重,“迟迟”既表明诗人动作缓慢,久久不能前行,又点明诗人此时内心对即将与自己分离的友人的深深不舍之情。

另外,王维也为丘为写过一些送别的诗以表达二者之间真挚的友谊,例如《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送丘为往唐州》等。以第一首为例,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此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整首诗既有对丘为落第的惋惜和同情之情,又有自己虽在朝为官却无力帮助丘为的愧疚之情。除此外,他们二人还和皇甫冉一起共同创作了诗歌《左掖梨花》等。当然,丘为还与山水田园诗派中的诗人祖咏有所往来,例如他曾为丘为的落第表示过不平,《送丘为下第》这首诗便是明证。

在这些诗篇中,我们能够看到诗人善于抓住阔大空间中的山水意象,并在这些山水之中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或者思念之情。而从他与王维的交往唱和之中,我们或许也能推断二者之间会有诗歌的交流,从而使得其诗歌风格向山水田园诗派更靠近一步。

丘为除了与山水田园诗派中的这些人有所往来唱和外,还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大多诗人一样与禅僧以及隐士等有所往来,并将其体验融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之中。例如《辛四卧病舟中群公招登慈和寺》、《寻西山隐者不遇》、《寻庐山崔征君》、《题农父庐舍》、《泛若耶溪》等。

那么,据以上推断,我们可以说其诗风与山水田园派风格相似,但是否便可以将他归为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员呢?因此,我们需要继续从其诗歌的立意、风格与技法等方面来考察其是否与山水田园诗派相一致。

二、丘为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一种“非自觉型的文学流派”。[6]即这一诗派中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从题材的选择到审美趣味、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具体体现为:诗人在继承和发扬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诗歌创作传统上,大多以五言的体式去描绘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从而表现出闲情逸致和超尘出世的思想情绪,风格清幽恬淡。那么,丘为的山水田园诗是否具有这些典型特征呢?

首先,从诗歌体式看,《全唐诗》中共存丘为的诗13首,另外《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这些诗中属于五言诗的有13首,且18首诗中除《渡汉江》疑为戴叔伦的《江行》,《留别王维》疑为王维的《留别丘为》和《省试夏日可畏》疑为张籍作这三首外,剩下可严格算山水田园诗的有《寻西山隐者不遇》、《题农父庐舍》、《泛若耶溪》等8首。其他的如《湖中寄王侍御》、《送阎校书之越》、《左掖梨花》、《竹下残雪》等诗也兼具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由此可知,在丘为仅存的这些诗中,以山水田园诗为主。endprint

其次,从诗歌的立意看,丘为诗中也有表现隐逸高趣、体现佛禅之理的诗。盛唐的隐逸之风盛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隐士”总免不了与山水田园结下缘分,因此王、孟诗派的诗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便是表现隐逸高趣的诗。在这类诗里诗人们在大自然的澄怀静照中顿悟佛禅之理,但又并不把它们直接写入诗歌,而是将象外之旨和意外之趣蕴含在简约的意象描绘之中,从而创作出与山水审美体验相结合的山水田园诗。如《寻西山隐者不遇》(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如题,诗人是专程到山中去寻访隐者的,却不遇,按常理本是令人扫兴的,但见到清净的居处环境以及猜想主人的去向后却产生了兴趣,有感而发,从而写了这首诗。或许这就是葛晓音所说的:“盛唐山水诗皆由直寻兴会而得。”诗句开門见山,直写隐者的栖身之所,据所在“绝顶”,距离山下三十里,点明所处之高,而“直上”二字写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这两句似叙事,实际暗示出了隐者的避世心态,以及寻访者不惮艰辛的诚意。接下两句和题目照应写“不遇”,并环顾主人所居环境的清静。紧接着展开联想:隐者不在居处,可能是驾着柴车出游或者临渊垂钓去了,这猜想既符合隐者闲适雅趣的生活情况,又体现了作者的情趣。本来铺叙隐者的日常生活和洁静幽雅的居处,在山水田园诗里是常见的内容,但这里不正面描写,而是从悬想落笔,体现了作者诗句描写的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这两句虽体现了作者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因错过机会不能和隐者相见的遗憾之情,但诗写至此却宕开了去并不对这种失望之情加以延伸。如果说前八句表达了诗的第一层意思——寻隐者不遇,那么接下来八句则体现了作者于不遇中有得的体悟:在山间清新幽绝的景色中,寻得幽情雅趣并体会到佛禅的“清净”之理。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为抒情作铺垫,接下来四句为全诗的主旨所在,写作者因山间景色由先前的失望变得满足,由敬仰隐者变为自己领略到隐者的情趣和生活。最后两句作为全诗的总结,“下山”与首句“直上”二字呼应,“何必待之子”与诗题“不遇”相应,同时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至门兴尽而返的典故,从而抒发了自己旷达的胸怀。因此,这首诗与其说是访隐者,不如说是寻幽趣;与其说是写隐者,不如说是诗人的自谓。总之,诗人另辟蹊径,从“不遇”着笔,变扫兴为有兴,从中既寻得幽雅之趣又悟出了佛禅的清净之理,较之“遇”的泛泛而谈似乎更新鲜别致,耐人寻味,由此体现了其构思的新颖以及意趣的风雅。

最后,从诗歌的风格和技法看,丘为的诗中不仅只体现了陶诗中的精神旨趣,还能在继承吴越山水诗清新诗风的基础上,通过白描、炼字以及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独特角度的构思等技法,将田园隐逸和山水风光结合起来,形成一番别有风味的诗歌。具体来说,即在丘为的田园诗中,他用近似口语话的诗句,白描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平静朴素的田园图景。如《题农父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该诗虽题为《题农父庐舍》,但其实并不是表现农舍,而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湖上早春,农家忙于挖沟耕作的生活图景。在丘为的这首诗之前,田园诗里并没有出现过湖边田家的生活,这算得上丘为的首创。从诗句本身入手,首联平易质朴,似口头语般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在不知不觉间便被悄然而至的春风将漫山遍野染得春意盎然的美景图,虽看似平易,实则饱含巧思,尤其是“绿”字,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实则体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创意颇奇。晚明钟惺、谭元春在其合编的《唐诗归》中评这句诗:“不说出草树甚有味。此‘绿字虚用有情。”[7]清人张文荪在《唐贤清雅集》中也评价其“妙不费力,是炼神法”。[8]接下来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农家春忙的景象,表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这正如陶诗中人与景混成一片,景色既由人的活动见出,又能引起诗人观赏自然的手法一般。最后两句表现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图景,也隐约体现了作者向往与世无争的、宁静闲适的生活心态。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因而我们可说这首诗和大多数王、孟诗派中诗人的田园诗一样,因时代的变化,诗里少有陶诗中那种穷幽人玄的哲理思辨,只是较多的从意象上接受了陶渊明所提供的一种现成的田园模式,通过创造类似的隐居环境来表现与陶渊明类似的心境。

另外,丘为还和王、孟诗派中的很多诗人一样,受吴越山水诗的影响很深,在诗歌创作时遵循吴越山水诗从旧识中见新情的创作路数:以吴越山水为题材,从平时日常生活所见中取景,诗歌语言口语话同时和声律相结合,具有明白易懂、浅近流畅的特点,诗风清幽平淡,正如明末唐汝询 《唐诗解》评丘为诗:“丘为,苏人,未免染吴音,然亦清情不凡。”[9]如颇具一番风味的《泛若耶溪》: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若耶溪是越中的名胜,历来为人们写诗称赞,但大多数人在此泛舟时只注意到了此地的山水之美,而丘为在此却和王绩、孟浩然等人一样,使山水、田园两大题材的表现和意趣融为一体。诗中具体表现为,诗人通过选取独特的角度,将若耶溪中川草常绿的优美自然环境和陶诗中的田园风味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近水田家的生活图景:隐者在若耶山里构筑了房舍,若耶溪从房屋两边流过,房舍周边川草四季常绿,隐者平日钓鱼、砍柴,穿着粗布短衣的妻子、孩子相陪,用多余的粮食喂鸡犬,日暮时鸟雀归林,稚子呼牛归家。整首诗的描写正如《唐诗归》所评“说来只是清幽,全不萧条”、“说得逶迤而不闲散”[10],别具一番风味。endprint

总之,丘为的诗从整体上看,正如葛晓音所说:“从内容到风格都较为接近孟浩然,而又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构思新颖,却因皆来自生活而不伤于工巧,所以亦颇清新可诵。”[11]而其诗境又有清幽、和平淡荡的特征,即他在诗里无论是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生活不平的抱怨,还是对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朴素田园生活的展现,都表现得较为平和,既没有激烈的躁动也没有深沉的悲哀。这也可以从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中“读丘为、祖咏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其人与摩诘友,诗亦相近,且终卷和平淡荡,无叫号枭噭之音。唐诗人唯应几近百岁,其诗固亦不干天和也。”[12]得到一定的印证。

综上所述,丘为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王维交往深厚,并和这一诗派中大多数的诗人们一样常与禅僧以及隐者往来;其山水田园诗从其立意、风格和技法上来说也具有五言的体式、隐逸的思想、清净的佛禅之理、白描的艺术手法、浅近流畅的诗歌语言、清幽平淡的诗风等盛唐山水田园诗具有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丘为归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注释:

[1]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274.

[2]韦凤娟、陶文鹏、石昌渝. 新编中国文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81-283.

[3](北宋)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1605.

[4]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73.

[5]陈伯海.唐诗汇评(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555.

[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2.

[7](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M].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刻本).

[8](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M].清乾隆三十年抄本.

[9](明)唐汝询.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0](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M].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刻本).

[11]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276.

[12](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卷二)[M].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編纂.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王重民等.全唐诗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

[3]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闻锐.构思新颖 独辟蹊径——读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J].课外语文(初中),2008(3).

[5]张彦.刘昚虚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