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班级群”太忙

2017-09-20王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班委群里事情

王荣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管理也同步进入信息化:校息通、QQ群、微信群……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再局限于有限的通话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家校互动更加频繁。只要你有孩子在上学,就得随时关注班级群,因为除了班级工作必要的通知以外,老师随时可能给你“下达”任务……

关键词 班级群 有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作为家长的我

常常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孩子早生了几年,没有赶在这个被“信息”填满的时代。女儿上初中时,班主任建了一个班级群,要求所有家长加入,因为自己孩子不是很优秀,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为在班级群里活跃着的大多是那些孩子优秀而充满自信的家长,晒幸福的居多。而我的孩子,平常而普通,姓名不为人知,所以,没有自信经常在班级群里露脸,所以我坚决不加班级群,但我要求孩子,不要将自己的事情依赖于群里的通知,自己要记得事情,自己要负责任。好在那时候,班级工作还没有完全依赖于网络,还没有凡事都依赖于群里的通知,就这样,安全度过了初中三年。

进入高中以后,大气候已经无法回避,所有班级都要建立班级群,我依然害怕加群,让孩子的爸爸加进去,但女儿对爸爸有一个要求:不要在群里多说话,不要太活跃。三年时间,我们只会看群里的通知,并按要求及时完成老师的通知要求,从不拖拉。但我们从不乱发声。如今女儿已经高三毕业,我这个当妈的还没有加入过一次孩子的班级群。

2作为班主任的我

从2016年9月起,我新带的高一班级也建立了家长群。因为自己做家长的经历和想法,更能理解家长的心情,所以,对于班级群,我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1)每位同学须有一名家长加入班级群,且身份明确,以“某某爸爸或某某妈妈来命名”;

(2)群管理员只有班主任,任何不经身份验证的外人都不得随便入群;

(3)高一阶段,只邀请语、数、外三科老师加入班级群,以免加入的学科太多,各科老师都在群里提要求,让家长无所适从;其它学科如果有问题需要通知或交流,由班主任代为通知。

(4)班级群是一个严肃、正式的平台,用于发布班级或学校的重要通知,不可以乱发广告或者私人聊天;

(5)尊重学生个休隐私,非群体性的事情不在群里公布;学生个体的事情不在公共平台里交流,可以和任课老师私聊;

(6)不在群里吐槽,不传递负能量;家长若对班级或学校工作有好的建议,与班主任私下沟通,不在群里发表个人意见;同时提醒家长和孩子,慎用网络,不在公开平台上随便说话,少惹麻烦;

(7)紧急的事情,不依靠班级群;在群里发的消息,同时要对学生说,不只依赖群里的通知;

(8)班级群不是垃圾桶,不能随便什么都往里倒。班级群应该是一个干净、安静、单纯、不烦人、不扰人、不让老师和家长产生心理负担的积极平台;一个不让家长害怕、可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和正能量的平台。

…………

3我的几点思考

(1)教育不能太依赖于管理。好多班级,自习课、午休、眼保健操、卫生保洁等,总要安排对应的“班委”来看管,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我就不明白:自习课、午休、眼保健操、卫生保洁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难度的日常行为,为什么要人长期看管?作为班主任,为什么不愿意花一些时间去做教育、去告诉学生自觉、自律的道理而宁愿“不计成本”地让“班委们”长期坚守?还美其名曰:锻炼了班委的能力!再深入探讨一下:班委的能力果真得到锻炼了吗?什么能力?看人的能力还是真正的管理能力?如果班委的管理能力果真提高了,这些班委就应该“失业”,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的管理艺术“驯服了”班级,已经不需要用这种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看”来管理班级。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大多数班委也只是在自己“值日”的時候行使一下管人的权利,而忽略了比起管人更重要的是自己日常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是个另类。我更注重花更多的精力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将心理顺,我班的班委常常“失业”,但绝不可以“失职”。平常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他们做,但对他们的要求却很高,班委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远远大于事务性的工作。如果哪天哪个班委做了有悖于班委身份的事情,是要遭到严厉批评的,毫不客气。而对班级每个成员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不要人看,不需人管,不断完善,是对每位同学平等的要求。绝不能让一小批“会管人”的人,看出一大批“要人管”的人!也不能让一小批“不自律”的人,剥夺一大批人“自律”的权利!

(2)“无为而治”与“为而不治”。人们对于教育管理的最高评价是:无为而治。细想想,“无为”怎能至?真的“为了”又怎能不至?问题在于很多班级在日常管理中常常是形式上搞的轰轰烈烈,但教育的深度不够,浮于表面、花里胡哨,不能深入人心。例如:学习小组的成立;班级的各种考核、评分机制;逢考必发奖品;班主任参与非本学科的作业批改或默写;节假日随机根据学号抽查学生作业;对迟到、不交作业、乱扔垃圾等现象进行罚款、扣分;用频繁调整座位来治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或者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只是一时的刺激,就像点燃了一团纸,火苗很高,但温度不够,且在短时间内就熄灭得干干净净。有些班级活动的开展,常常缺少预见性,缺少设身处地的思考,缺少对其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盲目开展,盲目操作,坚持不了几天,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一过,便无疾而终,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而不至”。

无论是用“扣分”来约束还是用“罚款”来威慑,目的是为了省去“费嘴皮子“的教育环节,达到最快捷的约束学生不规范行为的目的。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弊远大于利。学生并不关注此举的教育意义,而是过分关注是否扣分,是否罚款,是否会得奖,甚至完全忘记了做什么、不做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功利心,虚荣心,只顾“仰望星空得分”“不愿脚踏实地做事”。没有奖励就不干活,没有惩罚就没有是非观。而我的班级里,从没有复杂的“班规”,是非标准都在同学们的心中,我做的工作是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内涵。同学们在既团结又紧张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很真实,也很充实。一个没有“规矩”的班级——“无为而治”。

4我班的群里“静悄悄”

基于上述各种原因及个人对教育的思考,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我一般不打扰家长;能够和学生沟通解决的事情,不惊动家长;能够通过自己的教育去促使学生进步的必要的“唠叨”,不转嫁给家长;应该让学生自己承担责任的事情,不移交给家长……班级群已经建成快一年了,我班的群里“静悄悄”,这里——风景独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委群里事情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一滴水
“终极班委”诞生记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