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的文化意蕴分析

2017-09-20刘巧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背影

刘巧芳

摘 要:《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成为经典课文。本文对《背影》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明确其通过亲情描述展现浓厚的情感意蕴、借助父子冲突表明当时的文化背景、依托儿子忏悔反映现实的理性沉思,在当时民族文化背景下,作者基于父爱主题讲述父子情深,与读者形成共鸣。

关键词:《背影》;父子情;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其作品享有盛誉,且蕴含了浓厚的文化意蕴,符合国人的文化审美需求。朱自清的《背影》被选入教材中,虽篇幅不长,却以朴实的文笔及饱满的情感吸引众多读者。本文对《背影》的文化意蕴进行简要分析,回归于当时的文化视野中,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背影》是朱自清对身边事的情感描述,与当代民族文化心理和道德意识息息相关,《背影》以其包含的文化底蕴深受读者喜爱。

一、通过亲情描述展现浓厚的情感意蕴

《背影》一文中通过叙述身边事件,描述父子情深来满足读者对家庭情感的依恋,展现出浓厚的情感意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家作为物质基础,又是人们的情感寄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道德层面,浓厚的骨肉亲情宣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展现出人伦道德,符合传统文学艺术的审美。朱自清的《背影》取材于身边事,从生活细节着手,平实的文字语言却 展现出浓厚的家庭情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意蕴。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父亲地位特殊,处于一家之主位置,进而形象颇为严厉专治。而朱自清的《背影》中塑造了温和、宽容慈父的形象,细节描写更是成功拉近读者与父亲的距离,给予读者亲切感的心灵慰藉。通过亲情描述出来的浓厚情感意蕴为读者带来情感触动点和依恋感。朱自清的《背影》与传统的家庭观念一致,浓厚的情感意蕴渲染了感情作用,这也与当时的现实背景相关,当时人们生活于苦难之中,急需情感的慰藉。朱自清生活的时代社会相对动荡,经济发展受限,百姓生活穷困,朱自清虽为大学教授,但受家庭人口多,经济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也处于受生活之苦阶段。朱自清在《背影》中有落泪描述,父亲慈爱带来的亲情感受与现实感伤融为一体,展现出浓厚的情感意蕴。

二、借助父子冲突表明当时的文化背景

在《背影》一文中描述了父子冲突,这也表明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体现作品带来的深层意蕴。在朱自清所处的新旧交替时代下,知识分子受精神压迫严重,其不仅需要面对政治选择,还将面临文化观念差异形成的观念冲突。《背影》稳重父子的感情冲突表象是经济冲突,其实为新旧文化的撞击。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文化遭遇变革,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发表文章反对封建文化的愚昧,以期通过新文化来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引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朱自清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参与创办刊物《新潮》,宣扬伦理革命,抨击封建思想。而这些行为也就与维护旧文化势力的父亲产生矛盾。父亲一心维护传统思想,而儿子追求新文化,期望自由平等,父子冲突激烈。《背影》借助父子冲突表明当时的文化背景,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在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进行抗争,朱自清通过《背影》中的父子冲突表现反抗父权的内容。借助父子矛盾展现文化斗争的真实背景,揭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这也为五四时期文化斗争的缩影,富有时代感的特殊文化意义。

三、依托儿子忏悔反映现实的理性沉思

儿子在《背影》文中的忏悔反映了文化斗争后理性的沉思,父子间虽有矛盾冲突,但《背影》所传达出的内涵则是作者深深的忏悔。作者通过父亲在车站为儿子送行场景,展现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也使得作者体会到真挚的父子之情,并为之动容,转变对父亲的态度,陷入忏悔。《背影》文中的情感变化也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内心对文化运动的思想变化。在当时的现实背景中,新文化运动领导者逐渐发现与封建传统文化斗争采取完全推翻的形式是不可行的,其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多年历史积淀早已根深蒂固,要想通过革命进行彻底改造不切实际。《背影》中儿子的忏悔正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理性反思。反思行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孝是对父母的服从敬仰,朱自清在《背影》中依托儿子的忏悔也体现出传统的道德观念,具有理想主义文化修养。从深层次剖析,忏悔也属于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的现实反思,将《背影》作为主体,具有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思考。

总之,《背影》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值得读者深入思考。通过对《背影》这部作品文化内涵的解读,可以得知其主题明确,层次分明,适合放入语文教材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背影》将父爱作为作品题材,展现出对新文化运动的理性反思,读者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在文化意蕴。《背影》的文化解读端正了读者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在多元化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只有国人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才能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背影》在五四运动文化背景下,指导国家需要培育出具有文化素质的人才,结合本民族特点,满足现实的时代建设要求。通过深入解读《背影》的文化意蕴,明确其产生的警醒作用,了解民族文化发展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并有效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吕高超.《背影》的文化意蕴解读[J].语文建设,2011(2).

[2]杨利群.回忆性散文双重情感的解讀——以朱自清《背影》为例[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4(3):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背影
两个背影
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背影(外二章)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