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梦”的视阈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2017-09-20付春晓
付春晓
摘 要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在“中国梦”视阈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选择科学合理的途径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期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梦”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展览现場,习近平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再次系统阐释“中国梦”。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时他还提出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在“中国梦”教育活动中如何提高质量,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国梦”学习的重要性
2.1中国梦为大学生提供了奋斗目标
中国梦是强国之梦,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前辈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乃至生命。传承伟大梦想,实现民族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奋斗目标。
2.2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复杂社会环境影响下,当前,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思想颓废、应付学业、相互进行物质攀比,功利思想、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部分高校盛行。西方国家也在一直对我国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对我国持续进行“西化”和“分化”,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加强对我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渗透,用西方政治思想和观念影响中国青年和大学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中国梦方面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武装大学生思想、激发大学生奋斗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坚定信念。
3“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3.1在课堂教学主平台上不断加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教育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发挥主阵地作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专业课程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保障体系,让大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为投入“中国梦”的实践积累知识,从而使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无处不在。其次,根据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维开阔的特点,应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学,而是采取互动交流的“参与式”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再次,改变以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依靠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考核采用卷面考试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识不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式吸收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
3.2重视利用校内各种媒介来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利用好校园网、微博、QQ群、校报、校内广播电台、宣传橱窗、海报栏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通过校报、海报、宣传手册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宣传,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国梦”是真实的梦,让大学生在观看中国成就展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博客、QQ群等引导大学生就“中国梦”开展广泛的学习讨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总之,校内各种媒介的充分利用,可以将有针对性的“中国梦”相关信息加以设计,变枯燥为生动,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使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中,自觉接受相关“中国梦”的信息,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此外,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鲜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通过校内各种媒介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将促使大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去学习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搞清楚何为“中国梦”,如何践行“中国梦”,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3将 “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其次,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是使大学生将对“中国梦”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动的保证。再者,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主题班会、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我的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争做精神富有的当代青年”主题团日活动、“微博共话中国梦”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中国梦”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亲近感和信任度,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激励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中国梦”建设中。
3.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扎实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应该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扎实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思想上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落到具体的行动中。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如“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艺体育活动、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通过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中国的发展,亲历亲见“中国梦”,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梦、时代梦,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引导大学生自觉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增长才干,真正成为“中国梦”的主动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 李树林.中国梦:凝聚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N].内蒙古日报(汉),2013-2-8(11).
[3] 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87-89.
[4] 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1):58-61.
[5]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1):20-21.
[6] 蒙秋明.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IN].贵州日报,2013(3):2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