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历史批评语境下的《撒哈拉的故事》

2017-09-20郝玲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撒哈拉沙漠三毛

摘 要:三毛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是极少数以散文而出名的当代作家,《撒哈拉的故事》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书中描写了她在非洲沙漠的所见所闻。她用别样的生活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她浪漫的異域情怀和独特的自由意识。本文即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对其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三毛;撒哈拉沙漠;社会历史批评

作者简介:郝玲(1992.3-),女,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本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三毛因为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的吸引,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走进了贫瘠荒凉地撒哈拉大沙漠,在沙漠中体验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本文即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的分析方法,通过真实性、倾向性及社会效果三个方面对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进行简要的解读,意在发掘作家通过对身边人与事的深刻诉说,从而表现出的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大自然的谆谆热爱。

一、真实性

路易斯指出“一个虚构的故事是可能发生的,或者‘忠实于生活时,它在内容方面就是现实的。”由此可见,路易斯正确地界定了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撒哈拉的故事》由十几篇精彩动人地散文结合而成,主要记录了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书中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洋溢着一种浪漫多姿地异域情调,朴实无华地字里行间映射出大漠独有的风土人情与地理特征。

因为有了荷西的陪伴,即使身在沙漠,三毛也觉得眼前繁花似锦,而那些野蛮保守的撒哈拉威人也变得善良可爱起来。作为“异乡人”,三毛娓娓地向我们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经历:《沙漠中的饭店》里,三毛捉弄荷西不识得中国菜,骗荷西说粉丝是春雨,海苔是复写纸;《结婚记》中,三毛与荷西经历了三个月琐碎的结婚手续,终于在当地法院公证结婚,他们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宴席,回家后三毛却被家门口荷西同事送来的结婚蛋糕而感动,大呼幸福;《悬壶济世》里,三毛用自己的药救治了身边非洲邻居的小疾病,甚至差点要帮自己的女学生接生,最后得知三毛偷偷用指甲油给女邻居补牙时,荷西吓得头发刷一下竖起来,让人哭笑不得……

书中无论是三毛和荷西去海边打鱼,还是一起在荒山之夜的生死与共,亦或者是他们白手起家,建造了沙漠里最美丽的房子等等,都渗透着两人彼此间浓浓的爱意。除此之外,书中也记叙了在撒哈拉威风俗下被迫结婚的娃娃新娘姑卡,以及即使知道飞蛾扑火,也要为爱寻求的沙仑,还有贫穷的黑人哑奴被买卖而离开妻儿的悲惨生活等等。这些故事都来源于三毛的真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二、倾向性

1、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洒脱

普通人看待沙漠是枯燥荒芜的,而三毛却不这么认为,她眼里的沙漠是千般妩媚万般柔情。这不仅源于她对这片热土真挚的热爱,还归因于她对世俗物质生活的云淡风轻。也正是因为她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才让她舍弃了原本舒适的物质生活,毅然决然的奔向沙漠的怀抱。

她与荷西朴素简单的婚礼,没有豪华排场,也没有鲜花美酒;为了装扮住处,他们用棺材外箱做家具,用垃圾场的旧汽车轮胎做坐垫;婚后为了省钱,两人不怕辛苦去海边打鱼,再去酒店和邮局门口卖鱼。正如三毛书中所言“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而三毛在这些以自述性口吻记录的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纵然沙漠物质条件艰苦,但她依旧乐观洒脱。三毛的这些故事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引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思考。

2、对生命真善美的渴望

真善美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真,即规律性;善,即目的性;美,则是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三毛遵循着这一规律,在她的笔下,大漠图景,风土人情,处处体现着美。透过美,也表现着生活中的真与善。

三毛在书中说到“因为上帝永恒不变的爱,我就能学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在沙漠中,三毛在家里开设学堂,教附近撒哈拉威女子识字算术;每每身边的人向她请求帮助,她总会毫无保留地援助,帮别人医病赠药,送邻居日用品,甚至要荷西给监狱里的人送可乐和烟,只是因为这些人在她考驾照的时候为她加油,“我不低看他们,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三毛如是说道。在三毛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她用自己的悲悯之心向我们诠释着真善美的品质,而她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她的文字平添了一份现实生活的浪漫。

三、社会效果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关注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三毛的文字流淌着孩子般的赤子之心,洋溢着一个平凡女人对理想人生境界不平凡的追求。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读到的是爱,对生命的爱,对万物的爱。三毛对生命的认知是“爱他并且自己也感受到为他所爱,在永恒的悲惨的胸怀中隐藏了自己的悲惨的同时,使自己得以永恒成为无限”,三毛用善良和大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希望和温暖,她洒向人间的都是爱的哲学。在异域文化中,三毛用《娃娃新娘》、《哑奴》、《爱的寻求》等故事,揭露了人性中的假恶丑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悲叹,呼唤人们寻求生活的真善美。

同时,在面对艰难的沙漠生活中,三毛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三毛是幸运的,因为她得到过自己想要的自由,她痛快地活过。

参考文献: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3]孙锦.凡尘追梦人——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J].安徽文学,2009.12.

[4]胡轶男,谈三毛创作《撒哈拉的故事》的文化心态[J].人文论坛,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撒哈拉沙漠三毛
我与《三毛流浪记》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改变撒哈拉沙漠
改变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三毛:沙漠寻梦情未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撒哈拉沙漠罕见降雪
在撒哈拉沙漠当火星人